枣庄市峄城区针对当地石膏开采企业众多、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各种社会问题交织并存的实际状况,坚持预防第一的方针,建立了安全技术综合管理办公室(下称综管办),对全区17个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石膏开采企业,实施统一的安全技术管理,既改善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局面,又推动了全区的经济发展,还化解了诸多社会问题。
一、综管办成立的背景及其职能
峄城区石膏资源丰富,从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石膏开采。由于成本低,见效快,石膏矿山迅速发展,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大部分矿井实行了租赁承包经营,但由于监督管理不力,石膏矿山一度出现了乱挖滥采,超层越界,矿业纠纷不断;采空区得不到有效治理,事故隐患越来越多。特别是2000年3月28日,峄城石膏矿西井发生顶板冒落塌陷事故,5名矿工遇难,区政府领导蹲在现场一个月,既劳民又伤财,才把遇难者尸体挖出。面对这种情况,石膏矿山下一步到底应当怎样发展?峄城区委、区政府痛定思痛,组成专门班子,深入各矿征求意见,寻求解决办法。经过多次研究,区委、区政府决定于当年8月成立了峄城区石膏矿区综管办,对所有石膏矿山实行统一管理,改变企业管理的混乱局面,强化企业的安全技术基础工作,完善管理和预测预警运行机制,推动矿山企业健康发展。
综管办按照“保安全、节资源、增效益”的九字方针,紧紧围绕一个确保,三个加强,四个统一开展工作。一个确保是确保矿区不发生重大事故;两个强化是强化全员素质提高,强化安全基础设施的改善;三个加强是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测与治理,加强井下作业面的现场管理,加强安全网络管理机构的建设与运转;四个统一是对全矿区安全技术人员实行统一的管理、使用和工资发放,对各矿井制定的采掘工程计划统一审批和管理,根据各矿的开采数量,统一计算税费,配合税务部门征收,对各矿在采矿中产生的地表塌陷、房屋斑裂等实行统一标准,协调赔偿。
具体做法是安全生产做到“三前”。一是安全管理机构靠前。峄城区的17个石膏矿分区、乡两级5个主管单位,综管办成立后把办公室设在区直属的金源石膏矿上。22名工作人员常年坚守在矿区靠前指挥,确保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及时决策。二是消除隐患措施“提前”。由于国家目前没有石膏行业开采专用安全规程,综管办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制定了一套适合本矿区的安全生产规程,区政府赋予安检技术员“安全一票否决”的权力,可以视情况下令人员撤离、停产封井。三是预防、预警工作“超前”。一方面在开采中推广崩落采矿法,不留新的采空区,不再产生新的隐患;另一方面对历史上形成的近150万平方米的采空区采用监控与治理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消除隐患。目前,30万平方米的采空区已经实行了人工强行放顶,对尚未治理的120万平方米采空区全部实施了监控。
二、 综管办成立之后的工作成效
(一) 推动了企业生产的发展
综管办成立前的1999年,17个石膏企业的石膏年产量150万吨、产值5275万元、利润800多万元、税收750万元。综管办成立后,由于对石膏矿实施统一规划,加强监督管理,生产、管理人员相对稳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1年虽然石膏产量比1999年少2万吨,但实现产值6113万元、利润1048万元、税收837万元,分别比1999年增加了15%、21%和11%,职工平均月工资由1999年的460元提高为680元。到2002年10月底,已实现产量120万吨,产值5086万元,利润938万元,税收760万元。尤其是区属矿山金源石膏矿,过去因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不善,企业效益差,拖欠职工工资,欠交养老保险,曾一度濒临破产,不少职工被分流下岗,造成职工上访,虽将该矿多次承包给个人经营,但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综管办成立后,金源石膏矿起死回生,生产和经济效益有了较大发展,既补齐了拖欠的职工工资和欠交的养老保险等费用300多万元,又先后接纳12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还确保了综管办的经费需要。
(二)化解了诸多社会问题
综管办成立前的1999年,17个石膏矿山因超层越界引起了采矿纠纷4起,因地表塌陷引起了工农矛盾10起,造成了职工上访20起380人次。综管办成立后的2001年,因超层越界引起的采矿纠纷减少为1起,因地表塌陷引起的工农矛盾减少为3起,由于工作得力,未造成一次职工上访事件。矿区职工人数由1999年4800人增加为5050人,增加就业250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安全状况明显改观
综管办成立前,由于许多乡镇石膏矿短期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管理失控,一线作业人员经常更换,事故频繁发生。据统计,自1978年建矿至2000年8月,峄城区17个石膏矿共发生事故40起,死亡49人,经济损失达3000多万元。综管办成立两年多,至今未发生一次死亡事故,并且由于采取了预防监控措施,先后成功预测了5次大面积冒顶事故,使井下600名工人安全撤离,特别是2002年5月20日,正在吴林矿井下监测矿压的综管办技术员发现顶板下沉速度加快,马上意识到这是发生冒顶的征兆,立即报告了技术科长,技术科长按照区政府赋予的“安全一票否决”权力,果断下令撤离职工,经过3个小时的紧急撤离,在14.3万平方米采空区冒顶之前15分钟,不仅将吴林矿井下处于冒顶区域的52名工人全部撤离,还通知受到冒顶威胁的吴林矿周边的甘沟矿、峨山矿、底阁矿在井下工作的404名工人全部撤离,避免了一次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提高了矿井的抗灾能力和资源回采率
综管办十分重视安全设施的完善和资金投入。综管办成立之初就对矿区的安全设施逐矿进行排查摸底,先后投入资金1386万元,用于安全设施的完善。到目前为止,所有矿井都配备了发电机等安全设施,提高了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综管办将各矿技术人员统一进行管理使用,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整体优势,合理利用矿山资源,对技术问题集体会诊,加强了对企业的技术和信息的服务功能,约束了石膏矿开采的短期行为,杜绝了乱挖滥采的现象,减少了资源浪费,17个矿山的平均回采率由原来的不足30%提高到50%,个别矿井达到70%,延长了矿井的服务年限,做到了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五)安全“双基”工作得到了加强
综管办坚持把制度创新放在工作首位,建立了领导跟班制度,每一个矿井的每一个生产班次必须有一位矿级负责人跟班下井,及时处理现场生产、安全问题;建立了险情处置制度,各矿山作业班三级安全员在遇到险情时,有权“先斩后奏”,突出了安全员的权威;建立了隐患整改制度,隐患一旦确认,综管办立刻制定整改措施,矿山立即筹集资金并实施消除方案;建立了开采审批制度,峄城区所有石膏矿的开采计划必须通过综管办审批,并严格按照批准的计划施工,杜绝了乱挖滥采的问题;建立了安全技术特派员制度,综管办对各矿安技人员实施统一管理,安技人员直接对综管办负责;特派员监督各矿的开采范围、开采进度和安全生产,发现险情可“先撤人员,后报告矿长”,不经请示可以做出停产、撤离的决定。综管办还根据经验制定了《石膏矿开采安全规程》,完善了工作准则。
综管办成立后的效果显而易见。面对这种效果,区委、区政府已经决定,再给综管办增加12名人员编制,将区经协办需要分流的12名人员补充进去,把全区98个采石、采砂、采土企业,像管理石膏矿那样统一管理,实施安全技术服务,扩大和巩固全区的安全生产形势。
三、 峄城区综管办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一)多种经济成分的迅猛发展需要安全技术机构提供服务职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非国有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非国有经济生产企业多数资金不足,生产规模小,技术人员匮乏,生产设备简陋,尤其是个体和租赁、承包的企业,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管理水平低,隐患多,伤亡事故多,不但制约了经济健康发展,也给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峄城区综管办融管理与服务为一体,使困扰党委和政府的很多难点问题得到化解。特别是事故隐患问题,综管办从发现问题、制定措施到督促企业解决问题,实行一条龙服务,极大提高了矿区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企业领导认为:综管办的成立,使企业的技术和安全工作有了保障,企业领导可以集中精力考虑企业的发展规划,开拓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政府机构改革和企业改制需要安全技术服务机构作支撑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采取了机构改革、职能转变、撤并行业管理机构的作法,一方面行业管理显然弱化,另一方面机构改革的精简分流人员需要岗位。政府不少领导认为:综管办的成立,既缓解了政府机构分流人员的就业矛盾,又加强了企业基础工作,约束了企业的短期行为,增加了税收,扩大了下岗职工再就业,保持了社会稳定,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的双赢。
(三)落实安全生产“双基”工作,需要区域性安全技术服务机构的支持
加强“双基”工作,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关键。只有“双基”工作做好了,才能由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少一线生产工人认为:综管办的成立,使生产安全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得到了进一步落实,人身安全有了保障,能够全身心投入生产,提高生产力。
(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