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感受台湾公众防灾文化

2004-12-16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报》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我们在2002年5月13日至5月25日赴宝岛台湾参加了“海峡两岸大城市灾害防御研讨会”,在台湾考察了多处2000年“9·21”大地震遭破坏遗址。但令我们感受最深的还是台湾公众的防灾自护能力与意识。

    在福华饭店提供给客人免费资料中最为醒目的是用中、英、日三种文字写的酒店防灾安全措施,它较为生动及详尽地介绍了在“万一发现火灾时”“万一难以逃脱时”“万一发生地震时”的紧急对策。

    5月15日正值大会学术报告时,会议在台北市防灾科学教育馆第10层学术报告厅举行。大约上午11时42分,会场上强烈地摇晃起来,其动感十分显著,人基本不能站立行走,坐在座位上也必须抓紧扶手,地上的花篮掀翻了。面对此情此景,学术交流仍在有序地进行,全场120名听众基本上无紧张神态。整个地震时间大约持续了25秒。

    当学术报告结束后,专家代表们才用手机向各地拨打电话。据悉整个有线与无线系统中断近5分钟。中午12点台湾“气象厅”便报告说此地震震中在距台北市仅60公里的宜兰海上,震级为里氏6.5级。

    为什么台湾公众有如此到位的防灾意识呢?这不单单是由于台湾省颁布了综合减灾的灾害防御法,更在于有法制指导下的防灾意识教育。如台北市防灾科学教育馆“9·21”大地震前夕建成并向市民及学生开放,现已开放的防灾科学文化教育课程及展览训练内容有:各种灾害的影像播放厅、儿童专门防灾教室、综合性灾害通报指挥室、气象灾害展示区、地震体验区及紧急救护训练区、火灾体验室及烟雾模拟救难室、高层建筑室外逃生演练装置。

    可贵的是,此楼内所有设施还有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标识,这表明安全减灾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的标志,也必须要直接为城市的弱势群体服务,而且所有这些教育内容均是免费的。据该馆馆长介绍,自幼2000年开馆迄今,接受过较正规训练的市民及中小学生已近50万人次。

    这给我们的感触颇多,台湾灾害虽多,并非可以造就一个有防灾意识的城市整体,重要的是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防患于未然的超前的文化教育。在悲剧中学习是富有意义的,但重要的是人类不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多。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