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介绍了开滦集团公司认识、发展安全文化,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提出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塑造本质型安全人,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过程也是培育安全文化的过程的观点。?
关键词 本质型安全人 安全文化 煤矿 开滦集团公司
1 安全文化观点
煤炭开采的特殊环境对人自由度的限制,较之其他行业要大得多。水、火、瓦斯、顶板、煤尘五大自然灾害时时威胁着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煤炭员工相对较低的文化素养,简单的劳动技能和闭塞的社会视野又制约着安全开采、科学开采。因此,培育煤矿特色安全文化,塑造出具有科学知识和正确思维方法的高素质的煤矿人,显得尤其必要和迫切。但安全文化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目前为止,对于什么是安全文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1.1 安全文化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持广义说的一般认为,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这种无所不包、统而论之的观点指导意义不强,工作中不易把握。因此,开滦集团公司在煤矿安全开采中应用了更多狭义安全文化。?
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对安全文化给出了相对狭义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这一定义把安全文化限定在人的精神和素养方面,体现了安全文化的本质。?
1.2 开滦集团公司在实践中对煤矿安全文化的定义
从理论上提出广义安全文化的观点是合理的。但对于促进安全工作来说,使用狭义安全文化的概念则更有实际意义。由此,开滦集团公司在安全工作实践中把煤矿的安全文化定义为“全体员工所共持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愿景,以及良好的安全心态,这种理念、愿景和心态能够有效地塑造员工和团队在煤炭开采中的行为举止。”其内涵有三点:?
(1)安全理念和愿景,不仅领导者持有,还要“全体共持”。煤炭开采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所共持的最高价值,就是“生命至上、规章至尊”;我们所要追求的愿景,就是讲科学、遵规律,不断减少人与环境的对立,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提高员工通过驾驭现代科学技术,征服自然的本领,增强员工高尚文明的社会地位感。?
(2)培育安全文化关键在塑造“员工和团队的行为举止”。煤矿的复杂多变性,给员工心理、意识带来深刻影响。塑造员工的行为举止,必须扭转员工在特殊环境中形成的侥幸、压抑、摆脱、盲目的扭曲心理和凑合、马虎、应付的行为习惯,使员工在煤炭开采中,始终渗透着良好的心理、作风和行为,提高应对、处置、规避各种危害的能力。 ?
(3)由“理念和愿景”到达“行为举止”上,必须经过一个中介,这一中介称之为:“文化的制度化”。 它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枢纽”,决定着安全文化建设的成败。?
1.3 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塑造本质型安全人
“本质安全”,其实是指安全管理理念的变化。即煤矿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其基本特征是:人的安全可靠性;管理的科学性;环境的安全可靠性。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达到本质安全,而管理的科学是实现人与环境相互协调的纽带。 从系统的方法论分析,结论便是:人的本质安全是其矛盾的主导方面,培育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塑造本质型安全人。?
1.3.1 人是安全开采的主导因素
当今中国煤矿事故频发,究其祸根在于低素质的人。只有用安全文化启迪和教化,塑造具有科学知识和正确思维方法的高素质的人,才能掌握安全开采的主动权。?
1.3.2 人的行为处于安全开采的基础地位
相对于设备、制度等方面,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是安全中的一个极大的变数。安全工程专家海因里希说过,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中国煤矿事故当中,人的因素几乎达到90%。?
1.3.3 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
安全开采本身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生命至上” 是本质安全的基本准则。人是人的活动及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和归宿。安全开采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提高、生命质量的提高和生存价值的提高。?
基于上述观点得出:培育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塑造本质型安全人。同时,人又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过程也是培育安全文化的过程。?
2 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理论模型和基本框架
开滦集团公司塑造的本质型安全人,就是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人。想安全就是员工具有强烈的自主安全意识;会安全就是员工具有驾驭安全的熟练技能;能安全就是环境本身能够有效地保障安全。进一步说,塑造本质型安全人,不是一味强调对人的硬性约束和被动服从,而是使人在煤矿开采中获得更大自由。?
塑造本质型安全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首先完成理论模型构建和基本框架设计。?
2.1 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理论模型
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理论模型可以概括为3个要素系统:?
2.1.1 理念引领系统
理念引领系统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具有导向行为、凝聚力量、调适心态等功能。它决定着企业和员工的安全价值取向,对行为养成系统和安全环境系统起支配作用,因此在塑造本质型安全人中处于核心地位。?
2.1.2 行为养成系统
行为养成系统是安全价值理念的制度体现。它通过行为准则和制度规范,将先进的安全理念融化到企业生产中的每一个管理环节,进而对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安全行为起到控制作用。它是把安全理念化为行为规范的“枢纽”。?
2.1.3 安全环境系统
安全环境系统是理念引领系统和行为养成系统内生变化的外部扰动因素。 它是人的心态和行为外因,是影响人的心态和行为的条件。良好的安全环境对于塑造本质型安全人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上述理论模型中,理念引领系统是内因,是内动力;行为养成系统是枢纽,是启动力;安全环境系统是外因,是影响力。三力交互,叠加共振,构成了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理论模型的有机整体。?
2.2 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基本框架内容
基本框架由5个层级构成:第一级是一般意义上的员工;第二级是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三个子系统;第三级是三个子系统的主要内容要素;第四级是要素的内部构造分解;第五级是最终达到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目标。?
2.2.1 理念引领系统由共同愿景、理念体系、心理调适三个二级子系统构成
(1)共同愿景是对组织成员的一种承诺,是蕴藏在人们心中的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作为煤炭开采企业,我们向员工昭示的就是安全、健康、文明、愉快的美好前景,使人们想念实现目标后的收益,让人们激情澎湃,并为之奋斗。?
(2)安全理念是煤炭安全开采的价值信条。是安全决策、安全投入、安全检查、安全管理、安全操作等方方面面的基本信念和指导思想。?
(3)心理调适就是建立员工安全应激干预系统,减低“生活事件”的应激水平,形成健康的安全心理定势,提高安全心理容量,用心理指导行为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2.2.2 行为养成系统由安全培训、4E标准、全程确认、走动巡查和系统追问5个二级子系统构成
其中,前三项侧重岗位行为养成,后两项侧重机制驱动。?
(1)安全培训就是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态度、知识、技能、心理的培养训练,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及自我安全管理的能力 ,它对塑造本质型安全人具有基础性作用。?
(2)4E标准就是对生产作业现场的每一天、每一人、每一事、每一处都制定精细、准确、严格、规范的安全标准,解决员工在安全生产中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现场管理者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3)全程确认是遵循“有可能发现的差错必将发现”和“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理念,通过运用手口示意、工序格式化等方式,实现对生产作业现场固有或潜在危险的预防和控制。?
(4)走动巡查是要求现场管理者,按照巡查时间、巡查次数、巡查区域、巡查内容、巡查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五要素”标准,对生产现场进行即时管理和控制,解决制度落实不下去、管理严不起来、上下脱节的问题。?
(5)系统追问强调以系统的思维路径去认识解决煤矿安全问题。通过层层追问,逼近隐藏于各种表象之中的事物本质。我们所接触的事物、环境永远是不断发展的,发展不完结,人的认识也不会终结,系统追问就不能中断。因此,任何状态下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追问、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2.3 安全环境系统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是指设备、系统、工具、设施、场所等物态环境;软环境是指理念宣灌、亲情感染、安全标志、宣传教育等构成的安全氛围。?
基于人、机、环、管四要素的系统安全原理,我们认为,当个体的人长久置身于已经形成的特定环境,将会被这种环境所同化;同时,煤矿开采过程又是人化环境的过程。我们所要创造的环境,就是要使物态环境更加适应人性和安全的需求,使人的工作更安全、更方便、更愉快;企业到处弥漫着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浓厚氛围,让煤矿员工置身于更加人性化、更有感染力和激励性的安全氛围之中,使他们在安全开采中不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 结论
本质安全的核心是塑造本质型安全人。实现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而人的本质安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导因素。因此,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核心主题。
塑造本质型安全人必须坚持以理念为先导,以制度做支撑,以环境为基础。三者是一种蕴涵与互动的关系,只有理念引领,没有制度依托,理念就是魂不附体;只强调制度约束,没有理念指导,制度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同样,没有人化的环境基础,本质型安全人就无可靠的物质保证。理念、制度、环境的蕴涵互动,是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根本所在。?
塑造本质型安全人是一个过程。其实质就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人的生活价值、工作价值、生命价值过程;是确立人作为安全开采的主体地位,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性过程。坚持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安全开采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把造就人、造福人作为基本着力点,做到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是实现安全开采的永恒追求。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上一篇:安全撑开一片蓝天
下一篇:建立五大机制 实现五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