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说明

800立方米空油罐安全动火记实

2005-12-21   来源:劳动保护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已是腊月二十五了,离春节只有几天。大街上人来人往,喜气洋洋,都为着过大年忙碌。
    在市政府机关一间会议室里,我们一伙人在副市长的主持下,正围绕市油脂厂一个大油罐检修问题唇枪舌剑……
    “你厂一个空油桶,请了外面一个焊工吹割。人家割枪刚挨上,砰的一声,油桶跳到了半空中,焊工吓得个半死。还好,只烧伤点皮。前个月,11月14日,也是一个空油罐车,拿到化机厂修理,结果人家一点焊,当场炸死了焊工,还重伤旁边一个钳工。头两次容器最大才十几个立方,人是站在外面检修,这次要焊补的800立方空油罐,罐底烂了一个洞,人非得从人孔爬进作业,不要说爆炸,就是燃了火,人也绝对跑不出来。”
    “据我们了解,你们类似事故远不止这两起……我们的意见很坚决,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能搞。油罐报废!”反方代表市安全防火部门的意见。
    正方无疑就是油脂厂的领导:“我们的产品不愁销,去年停产大半年,就是缺原料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万里之遥的东北搞了一千吨原料油。己经到货了。现在接铁路紧急通知,必须在春节之前下货,否则将发回原站。这节骨眼上,大油罐穿了底。不修好,只有让铁路退回。这一回就是肉包子打狗!全厂再等着休工一年,几百工人要吃饭,找谁去……我们没本事,出了好些事故,你们总该有点好办法。”正方语调不高,用的却是“杀手锏”。
    反方此时也有点哑火。
    我是两个小时之前,由工厂派专车从另一个城市接来的。我猜这话有二层意思,一是希望我能帮他们解决问题;二是他们知道我就是刚才提到的“11·14”油罐车爆炸事故调查组组长。“既然你能判断事故的原因,分清责任,那么你也来现场试试……”
    会议最后的结果,成立大油罐安全检修领导小组,厂长挂帅。我,狗头军师一个。
    这油罐装的原料油书名叫“正壬烷”,一种易燃的无色液体,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范围0.8%~21.9%,闪点31℃,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有麻醉作用。
    这种油的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在装着油的容器面前谁也不敢贸然行事。前面几次出事,都出在那个“空”字上。在油罐的动火检修前,油罐之“空”,是经过多人亲眼仔细检查的,只要有半点油珠,也用抹布吸干净了。在不少人的意识中,空就是没有。既然易燃液体没有,我动火还怕什么!事故就这样发生了。
    其实爆炸极限已告诉我们,只要空气中混有0.8%以上的油气分子,那么一遇火就能爆炸。当罐中有大量油时,容器内油气浓度往往超过了爆炸极限的上限,这时遇火不会爆炸,只能燃烧。从这种意义上讲,空罐动火爆炸的危险性大于盛油容器。
    油气分子是用眼看不见的,通常正规工厂动火前是用特种气体测爆仪。现在我们这里都没有这种仪器。只要你掌握安全动火的科学原理,办法总是有的。
    以目前这个大油罐为例,由于罐底穿洞,油在3个月前早漏干了,现能放出大量油气分子的,是沉淀罐底的油泥,附着在罐壁的干油膜、油垢。只要能有效清除这些,在动火过程加强现场通风,安全能保障。对于小型容器,我们有采用热水中加碱浸泡,除油垢效果很好的经验。在这里却用不上。
    这容器直径8m多,高15m。罐顶与下部各有一个直径500mm人孔。大也有大的好处,便于工人入内作业。我们决定用棕刷+热水+白猫牌洗洁净进行人工清洗。
    全厂60多名职工分成4个组。第一组负责罐外周围10米之内的易燃物品搬迁,油水沟清理,遮盖;在罐顶人孔处安装排风扇;准备罐内用的长梯。第二组负责罐内清洗,防静电起火,入罐人员不准穿化纤衣裤;防敲击火花,不准用铁器,只用棕刷;防中毒,必须佩戴长管式呼吸器;罐外监护人随时作好抢救准备;罐顶排风扇实施强制性通风不能停;先清洗底部,后清洗顶部;入罐人数由少到多。第三组负责各施工步骤的质量检查,上步合格,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上述工作都完成了,开始对罐内气体取样分析、点爆试验。
    根据厂长的建议,为了确保进罐动火人员的安全,又临时增加了一项,“现场点火试爆”。就是在罐内燃放鞭炮,看看罐内气体究竟还爆不爆。
    一切都平安无事。厂长和我在动火证上签字,交给执行人员。第四组进入现场,不到两个小时就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油罐焊补检修。
    去年夏天,一位自称是“被油罐炸怕了”的个体老板,邀请我帮他拆卸一个大废油罐。我没能参加,就把我在油脂厂油罐检修工作记录借给他参考。结果他也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