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说明

塑造本质型安全人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

2009-10-30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煤矿的安全管理说到底,最核心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开滦的实践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开滦作为具有131年开采历史的大集团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十分艰巨复杂。近年来,通过完善安全制度,改善技术装备,强化技术培训等措施,使水、火、瓦斯、煤尘、顶班等重大事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现实中我们仍就存在着“管理严不起来,制度落实不下去”的实际问题,重复性的、零打碎敲的伤亡事故屡有发生,亟待从根本上探寻解决的有效途径。

  现存的各类事故说明,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我们还没有完全认识和把握其客观规律,现行的安全管理方式还不能完全满足安全生产的客观需要。那么,如何实施更加有效的安全防控?研究和分析表明,制度的严管、利益的奖罚固然具有不可否定的重要作用。但是,仅从经济的角度,靠利益的调整来进行安全管理,不能完全解决现实条件下的安全问题。那么还要靠什么?我们认为,企业安全问题是个综合性的管理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十分复杂,其最核心、最本质、最源头的是人自身的问题。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企业诸多安全重大事故的分析结果基本上归为两大类,一是违章指挥,二是违章操作,而真正意义上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是极少的。美国著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在对75000起工业伤害事故的调查中得出结论:只有2%的是过超出人的能力所能预防的范围,是不可预防的,而占总数98%的事故是通过人的行为可以加以预防的。由此可见,从管理者到操作者的行为问题是形成各类安全事故的的根本原因。实现安全生产,要靠每一个企业人在生产过程中时时事事安全行为上的自觉自律,而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仅靠外力是不能实现的。安全作为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矛盾,其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来自于矛盾的内部,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我们这样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并非是要否定外因条件的作用,而是在承认这种作用的条件下,要求把工作的着眼点应当转向构成绝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基本因素,即人的安全行为规范这个安全矛盾的内因上来,而这个问题恰恰是长期以来为我们管理所忽视的。有人说,过去我们不是经常抓反“三违”吗,怎么能说是忽视了人的行为呢?因为,过去我们对这类问题是重在用经济和行政的手段对“三违”行为本身进行处理,而缺乏对这些行为成因的深层认识与治理。这是一个安全管理思维方式和工作重点从以事和物为中心,转向以人的深层行为为中心的问题。

  应该看到,当前,煤矿普遍存在的“三违”现象,表现了员工在安全价值取向上的混乱。安全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员工安全行为上的错位。一桩桩一件件血的安全事故,无不反映着客观世界对我们的“安全价值观混乱”的惩罚。员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靠优秀文化的浸润,树立起全体共持的安全价值观,有效塑造具有现代工业文明素养和良好职业行为举止的员工队伍,是实现煤矿长治久安的基础和根本途径。基于此,开滦集团公司领导明确提出:企业文化建设要向安全管理推进,用安全文化破解安全管理难题。在中煤政研会的指导下,开展了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研究与实践。

  一、安全文化与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基本内涵

  当前,安全文化的理论定义处在百家争鸣之中,从狭义的角度考虑,我们把煤矿的安全文化定义为“全体员工在煤矿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安全愿景、安全心态,及其在行为、制度和企业形象上的反映。”

  根据这一定义,我们认为,开滦安全文化建设最基本内容主要有两条:一是安全理念的倡导与渗透;二是员工安全行为规范与养成。理念建设是先导,行为养成是落脚点,二者的纽带是制度。

  我们所要塑造的本质型安全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就是“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人。

  想安全:不是盲目的情感冲动,它应包括:(1)要有明确的安全需求,认识到安全是生存与生活的基本保证,有为获得安全保证而努力工作的内在需求动力。(2)要有良好的安全愿景,既对企业与自身的安全状态有长远的规划,有清晰的目标憧憬。(3)要有牢固的理念信仰,这种理念不仅仅是停留在一种口号上,而是牢牢的印刻在心中,支配自身的一切言论与行为,成为工作与生活的座右铭,做到时时想安全。

  会安全:(1)掌握充分的安全知识,能够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安全基本规律。(2)掌握应会的安全技能,能正确应对所涉及的各种安全情况。(3)具备健康的安全心智模式,从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上,能辩证的分析和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眼前利益,安全与其他各种情况的关系,能较好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有稳定的安全思维惯性。(4)有自觉规范的安全工作行为,做到事事会安全。

  能安全:(1)企业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上有切实的安全保证。(2)技术条件上有可靠的安全保证。(3)安全投入上有充分的物质保证。(4)人文环境上有良好的团队保证。简言之,就是主体之外的一切客观条件都要始终处于最优状态,做到使人机物法环时时处处能安全。

  那么,现实人与要塑造的本质型安全人区别在哪儿呢?首先从理论上有一个前提假设,即,现实中的人是不安全的人。因为一般意义的人是未经安全文化培育的人,他们尽管存在着本然的安全需求,但是,在安全意识、安全愿景、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行为、安全习惯、安全意志等方方面面都是处于蒙昧状态的。眼前利益的驱动,简单的认识水平,原始的避险技能,必然导致安全上的短期行为。我们认为,这也是当前我国煤矿企业各类事故频频发生,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一个内在原因。所以,由此推导的结论是:现实中的人是不安全的人,必须通过煤矿安全文化的塑造,才能使之成为煤矿的安全人。

  塑造本质型安全人,就其对象来说,包括两类人:一是本质型安全管理者,二是本质型安全操作者,即所有的开滦人。

  特别要指出的是,管理者在具有一般意义安全人应有的特点的基础上,还应具有管理者独有的特征:(1)是一个知识人。就是要具有充分的安全管理知识,要懂安全管理。(2)是一个责任人。就是要有强烈的对企业对员工负责的安全责任感,要肯于对安全负责,也敢于对安全负责。(3)是一个技能人。就是要有较强的安全管理技能,会管理安全。(4)是一个走动人。就是在工作中要勤于走动,勤于观察,勤于发现,勤于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爱岗敬业的安全管理实践。(5)是一个民主人。管理作风民主,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深入员工,深入现场,深入生产实践,不断修正和调整安全管理方式方法,使之更加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是一个在安全管理上心胸豁达,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广纳贤言的贤者。(6)是一个亲和人。与员工情感相容,体谅员工,关爱员工,视员工为亲人,员工视其为知己,与员工保持密切联系,相互信息畅通无阻,是一个员工信得过的贴心人。(7)是一个文化人。能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团队安全文化,善于运用文化的力量引导和规范自身与广大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激励员工与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努力实现安全生产。

  二、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理论模型

  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理论模型,由三个有机连接的系统组成:即理念引领系统;行为养成系统;安全环境系统。三大系统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

  ——理念引领系统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具有导向行为、凝聚力量、调适心态等功能。主要包括“目标愿景”、“安全理念”、“心理调适”等,它们以安全价值取向为核心,对行为养成系统和安全环境系统起支配作用,在塑造本质型安全人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

  ——行为养成系统是安全价值理念的外化体现。主要包括安全5E标准、安全培训、走动管理”、危险预知、系统追问、手指口述等等,它在把安全理念外化为安全行为的过程中起到的是加工制造的作用。

  ——安全环境系统是理念和行为得以有效结合的条件保证。它包括硬环境(地质条件、设备、系统、工具、设施)和软环境(理念氛围、亲情感染、安全标识、教育培训,制度建设以及团队安全行为规范程度等一切主体之外的因素)。人是环境的创造者,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良好的安全环境对于塑造本质型安全人,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在三大体系中,理念引领系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行为养成系统是事物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安全环境系统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保证。三大系统协调运作,共同形成了“塑造本质型安全人”这一工作体系的有机整体。

  三、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方法路径

  按着三大系统的逻辑关系,从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出发,融合、借鉴中外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具体的确立了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八个导入要素。这八个要素同样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涉及理念、行为、制度、环境等多方面,是“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具体方法路径。

  导入因素之一:理念共鸣

  理念共鸣,就是让企业倡导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理念与员工保持相同或相近的“频率”,使企业的倡导与员工的所想所盼产生共鸣,以激发出员工做好安全工作的最大效能。实现理念共鸣,一要找准共振点。这个共振点就是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愿景和目标。二要创新安全理念。理念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三要进行安全承诺。这是企业对员工安全信用的承载形式。各级管理者要承诺所有工作必须遵循“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价值理念。明确任何生产活动,从设计、到实施安全永远属于第一位。

  导入因素之二:行为养成

  规范每一个人的安全行为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环节,也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安全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行为上,才能产生实际效果,使员工的安全行为从随意到规范,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积以时日形成自然。

  安全行为养成,重点是管理行为和作业行为。管理者、操作者无一例外的都要制定相应的安全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安全行为禁忌,二是日常行为准则,三是岗位行为规范。依照《煤矿安全规程》(新版),制定5E安全管理标准和操作标准。运用岗前培训、模拟演练、示范引领、行为纠偏、实战演练等方法实施行为养成。

  导入因素之三:应激调适

  经济转型期的特殊社会环境和煤矿的特殊生产环境等“生活事件”给员工带来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压力。这些“生活事件”带给人们的是痛苦、消极的心理感受,如紧张、焦虑、恐惧等,这种过激反应对安全生产具有负面影响。因此,必须把应激调适纳入改善员工安全心理健康状态的工作范畴,通过建立降解应激压力的预警机制和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降解应激,促进和保证安全生产。

  导入因素之四:危险预知

  大量事故案例研究证明:造成事故的直接行为有许多种,其中“注意力不集中”占84%。因此,通过危险预知对人的行为进行预先调整,以避免事故发生是安全预防的重点。通过开展危险预知活动,进而采取措施,控制危险,保障安全。

  危险预知的基本方法有:系统危险预知、班组危险预知、岗位危险预知、工序化危险预知等。

  导入因素之五:走动管理

  推行“现场走动式安全管理”是提高煤矿生产现场安全可控度的重要管理方式。其实施的基本要领是:确定走动式管理内容;加强走动式管理流程控制;把握“现场改善”这一中心环节。

  “走动式安全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可以面对面地向员工传播管理者的安全理念和管理意图,全过程地按照“5E”标准要求,实施精确、细致、规范、严格的管理。“走动式安全管理”就是不断挑毛病的过程,有利于强化安全责任意识、问题意识。“不能发现问题就是管理者的问题”是现场走动式管理的核心理念。

  导入因素之六:系统追问

  系统追问,立足于系统,强调以联系的、整体的、细节的思维路径去认识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系统追问立足于人的主动思考。人是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要素,追问的程度愈深,人的思考判别度也就愈准。而在追问中不断锤炼提高的思考能力,会使得下一步的追问具有更高的质量。

  系统追问以系统为平台。追问可以由任何一个事物元素点导入。它的基本思维导向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偶然看必然,透过特殊看一般。运用辩证的观点努力寻求隐藏在事物表象背后的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按其理念指导,任何状态下都会有新的发现,都会产生新的追问点,都有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系统追问立足解决本质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的恒久性,必须从源头和本质上消除不安全因素。只有抓住本质,把握规律,从源头上不断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追问才具有实质意义。

  导入因素之七:手指口述

  手指口述是一种通过心(脑)、眼、口、手的指向性集中联动而强制注意的操作方法。手指口述,主要是针对作业者操作失误造成的事故很多这一现实的,操作失误又往往是由于作业者恍惚、发呆、遗忘、不留神、想当然等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失误而形成的。手指口述,要求每个作业者对可能引发危险的每一操作行为,都要通过手指口述进行安全确认。具体要求是:在操作前,用手指着被操作的物或行动去处,眼睛随手指观察,刺激脑子同时思考,把最关键的话大声说出来。这样可以使作业者集中注意力,避免无意识的行为,预知操作的危险性,防止在未经安全确认的情况下盲目操作。

  手指口述操作法的基本类别可以分为8种:正式操作前的手指口述;交接班时的手指口述;操作过程中连续性的手指口述;操作结束前后的手指口述;联合作业时的手指口述;自我保护防患的手指口述;辨认盘点的手指口述;延伸式的手指口述。

  导入因素之八:安全识别

  在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导入因素中,我们提出了安全视觉识别系统(英文缩写SVI)的概念。我们认为,SVI系统在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减少安全事故方面,具有独特的、十分重要的作用。

  SVT的主要内容是安全标识,它是将安全行为准则符号化、视觉化、标准化的传播手段。它通过视觉效果的传播,告诉员工什么行为被禁止,什么地方、什么设备是危险的,怎样做可以规避危险,遇到突发事故时应如何应对等。通过简捷、清晰易懂的形式,一目了然的指引,使员工散见的个人行为变成一种群体的规范行为。

  安全标识的类别包括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命令标志、提示命令、补充标志等。

  上述八个导入因素在塑造本质型安全人上虽必不可少,但并非全部,有些管理要素虽未列入,但同样非常重要。比如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物质投入等等,都是塑造“能安全”员工的基本保证,都是应该切实抓好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