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化学工业协会每年在会员单位中进行劳动安全卫生实际情况调查,就会员单位及协作单位的伤害事故发生状况与日本化学工业界进行总体比较,可以说是很优秀的,但是,近年来的比较位次处于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倾向。特别是“挤夹、卷入伤害事故”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接触有害物质的伤害事故(包括与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的接触伤害事故)”,回顾前10年、20年的伤害事故状况基本上都是相同的,而且其受害程度等特点大多数可以说非常相似。
在这样的状态下,日本化学工业协会劳动安全卫生分会通过与长期从事预防企业劳动伤害事故的专家合作,成立了主要劳动伤害事故对策指南工作小组,从较多的伤害事故中,首先制定了“挤夹、卷入伤害事故对策指南”,随后制定了“接触有害物质伤害事故对策指南”。
1.“指南”的构成
“指南”是伴随着日本化学工业协会会员单位及协作单位的接触伤害事故案例和参考文献而归纳的伤害事故案例解析和焦点问题、安全指南和作为参考的对策案例、应急措施等。而且就安全管理责任、安全责任关怀及安全遵守义务也进行了解说。
“接触有害物质伤害事故对策指南”构成为:(1)伤害事故统计及数据汇集;(2)伤害事故案例剖析及焦点问题;(3)安全指南;(4)对策案例;(5)化学事故应急措施;(6)相关的劳动安全卫生法;(7)安全管理责任、安全关怀义务及安全遵守义务。
2.“指南”的内容
2.1从伤害事故案例得到的剖析和焦点问题
分析日本化学工业协会收集的伤害事故案例,包括工作小组公司的参考案例,提出如下的结果:
1)接触有害物等的伤害事故大多数是急速喷出、飞溅或喷淋的有害物,或者喷淋高温物体、饮入或吸入有害物而被伤害或死亡。其原因是作业前设备或管道内的物料没有完全排尽,特别是突发事故抢修时,塔、罐、槽、配管等的有效断开或物料排除工作就可能做得不十分彻底。
2)研究开发或试验等非生产性部门。因日常作业多为非常规性的,与生产性部门相比,对危险性的认识偏低。
3)设备方面,机械、装置的本质上不完善(存在隐患)或者泵等连接处不完善导致的事故占多数。而且,非主要生产装置的附属设备等不完善造成的事故也较多。这些附属设备与主要装置相比,点检和安全附件比重低,从而成为设备管理上的盲点。
4)缺氧、有害气体的中毒事故导致包括死亡事故在内的重伤以上伤害事故多。而且,也是容易出现多人伤亡的场合。因此,备感罐内作业十分不安全。
5)由于作业方法不当造成的伤害事故非常多。既有轻视和不遵守规章制度的,也有规章制度未制度,或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6)伤害事故中防止身体损伤的最后一道防线是防护用品,未能使用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使用不当导致的事故伤害事故也非常多。另外,也有防护用品抽陷或不适用等原因。
7)对处理物质的危险性进行调查并彻底了解是防止接触有害物伤害事故的重要因素。所担心的是操作者没有灵活掌握MSDS(物质安全数据表)。
8)伤害事故后的急救知识不足或急救体制不完善,导致伤害程度加重。
9)从接触有害物的伤害事故的整体原因看,因作业者的原因(不安全行为)比管理方面(设备管理、作业管理、手册和指南、教育等)的不完善的原因的比率要高。
2.2安全指南
“指南”就有害物、高温与低温物体的操作、设计与施工、作业管理、防护用品、教育培训作了详细的解说。概要如下:
2.2.1有害物、高温与低温物体的操作
关于有害物、高温与低温物体的操作,作业者的正确理解是很重要的。作为辅助手段,推荐使用MSDS。MSDS是物质安全数据表(MaterialSafetyDataSheet)的英文缩写,国际上亦称作“化学品安全信息卡”,简称MSDS或CSDS,是一份关于危险化学品燃爆、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编者注:我国国家标准有2种说法,GB16483-2000称MSDS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GB/T1759.1-1998称MSDS为化学危险品安全资料表)。作为对用户的一种服务,生产企业应随化学商品向用户提供MSDS,使用户明白化学品的有关危害,使用时能主动进行防护,起到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化学事故的作用,由于MSDS是以一般的操作等为前提制作的,重要的是以此为参考,根据工厂应有的实际情况,制作包括最新情况在内的MSDS。
“指南”中就酸、碱、液体有害物(酸、碱以外)、有害粉尘、有毒气体、缺氧、高温与低温物体等的物性、有害性和操作进行了叙述。
2.2.2设计、施工、作业管理等
以防止接触有害物的伤害事故为主,就设计、施工、作业管理等注意事项进行了描述。
1)设计、施工:a.静止机器,b.运动机械,c.配管、管道、软管等,d.腐蚀,e.其他的对策。2)作业管理:a.基本事项(确认、许可、联终、共同作业),b.实验与分析作业。3)保护用品。4)教育。5)列表(见表1)。
|
项目 |
检 查 事 项 |
注 意 事 项 |
事
前
确
认 |
1 |
预测的内容物料接受过说明吗? |
状态(液、气体)、温度、压力、有害性等 |
2 |
作业的目的理解吗? |
开放所必需的最小限度场所 |
3 |
作业方法检查过吗? |
手续、工具、人员 |
4 |
作业场所足够宽吗? |
不能妨碍作业 |
5 |
作业场所的作业环境妨碍作业吗? |
照明、噪声、可移动器械 |
6 |
“作业依赖确认票”、“安全指示确认票”没问题吗? |
置换、隔绝、气体检测 |
7 |
作业必需的防护用品检查了吗? |
考虑、研究非常情况 |
8 |
危险预知实施了吗? |
没有旧的习惯 |
9 |
紧急时的联纯利润方法、联络地点确认了吗? |
确认电话号码等 |
10 |
被液体喷淋时,知道吸入了气体时的应急措施吗? |
知道有害物的性质 |
作
业
前
确
认 |
11 |
有关系的电源都断开了吗? |
断开,挂锁 |
12 |
控制阀、检测仪器等设置了吗? |
锁定动作 |
13 |
监视器确认了吗? |
压力、温度 |
14 |
确实切断阀门、插上盲板了吗? |
挂牌表示 |
15 |
短管、拆卸地方有吗? |
有短管处 |
16 |
里面的物料(内容物)除去了吗? |
由生产、施工双方确认 |
17 |
气体放空阀、排泄阀打开了吗? |
确认阀门开闭的表示方法 |
18 |
无封压部分吗? |
支阀、旁路阀 |
19 |
根据作业内容设置立脚点(脚手架)了吗? |
2m以上,设置临时脚手架或移动式塔架 |
20 |
有非常情况下的避难所吗? |
事前确认避难所 |
21 |
了解被拆卸机器的结构吗? |
构图、产品样本 |
22 |
冷却水、水洗中和剂等准备了吗? |
在现场附近准备 |
23 |
附近有淋浴等设备吗? |
确认 |
24 |
火险危险物附近有火源吗? |
除去点火源 |
25 |
不会予以加热、磨擦、撞击吗? |
根据物料采取严格措篱 |
26 |
灭火器、消防栓准备了吗? |
水箱注满水,准备灭火器等 |
27 |
附近无可燃物、氧化物吗? |
排除或隔离 |
28 |
使用的是安全工具吗? |
使用铜合金制等工具 |
29 |
有必要的防护面罩、手套吗? |
担心有物飞散的某些场合用 |
30 |
有防止飞散的对策吗? |
用带子、片材等包缠凸缘面 |
31 |
避难通道确保吗? |
确认万一时保证风向正确 |
32 |
准备了换气扇吗? |
以备有毒气体的喷出 |
33 |
有防止流入排水沟措施吗? |
防止排水污染 |
34 |
准备了吸收材料吗? |
防止排水污染 |
35 |
准备了液体接受器皿吗 |
防止流出 |
36 |
佩带了适当的防护器具吗? |
从安全方面选择与佩带 |
2.3对策案例
“指南”中,以接触有害物的伤害事故为例子,以起因物质、机器名称、作业名称、危险性的位置、对策实施实例、事故案例等一件一页地制作成图表,一共制成了36张表,其中的7张表中的主要内容如下所述(译者注:在本文中不太好制成表格形式,只好将表中内容展开描述)。
2.3.1酸
(一)要点(有何危险)
1.皮肤接触酸时,产生炎症和灼伤。
2.进入眼睛,会导致失明。
3.若吸入其蒸气,刺激喉、鼻粘腊,导致咳嗽。若长时间吸入,损坏牙齿。
4.大量吸入时,导致肺水肿和死亡。
5.若有水分时,腐蚀性很强,可腐蚀金属。
6.与水接触发热,特别是硫酸,发热非常剧烈。
7.与碱反应激烈,发热。
8.硫酸与麦秸、锯末接触,可发生爆炸。
9.因与金属接触,产生氢气,很有必要注意其爆炸性等。
(二)实施实例(如何做好)
1.操作时,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橡胶手套、防护围裙。使用与作业状态相应的防酸性气体用防毒面罩、防护服。
2.保管场所的电气设备应设置防腐蚀对策。
3.水中稀释时,应边搅拌水边加酸(不能在酸中加水)。
4.固定储存场所,应与其他物质隔离。
5.容器必须密闭。
6.泄漏时,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石灰中和后)。
7.与其他化学药品混合时,在事前确定有无分解、发热后慎重处理。
(三)应急处理
1.皮肤接触本品后,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作业服被污染时,立即脱去。
2.眼睛接触时,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就医。
3.误食入本品后,饮足量水,就医(不要强迫催吐)。
(四)小常识(关于氢气的产生)
1.酸存在时产生氢气。
2.pH为4以上的酸性深液与铁接触时,可产生氢气。
(五)事故案例
98%的浓硫酸被封闭在管道内。开启泵时,因内部存在的压力,挤破转子流量计,硫酸喷出。原因是管道被硫酸腐蚀,产生了氢气,使之在管道内产生了压力(见简图1)。
2.3.2碱
(一)要点(有何危险)
1.当接触皮肤时,严重侵害皮肤组织,皮肤发炎。
2.若吸入粉末或微粒。会侵害呼吸道粘膜。
3.若侵入眼睛和角膜,会导致失明。
4.若误饮其液体,可导致支气管、肺和胃产生炎症。
5.碱比较滑溜,洒到地面时易打滑。
6.与水或酸接触时发热。
7.溶液可慢慢侵蚀铁、铜等,腐蚀铝、锡、铅、锌等及其合金(有时也产生氢气)。
8.代表性的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二)实施实例(如合做好)
1.处理量少时,保护眼睛。处理量大时,必须配戴好防护服、橡胶手套、橡胶长靴、防护面罩/护目镜等包括作业规定的防护器具(物料属固体情况下,戴防尘口罩、护目镜)。
2.移动液体时,使用橡胶软管等并尽可能使用固定的管道,不得已时,用规定的耐压软管。
3.泄漏到地面等情况时,用大量的水冲洗。
4.因为深解于水时发热,因此必须在水中加入碱,且每次加碱量要少。
5.不能与酸同库保管。
6.为使氢氧化钠水深液在冬季不冻结,须保温(48%烧碱溶液的熔点为15℃)。
7.容器要密封保管(不过碱好像不吸潮)。
8.选择不被腐蚀的设备或容器。
(三)应急处理
1.皮肤接触本品后,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作业服被污染时,立即脱去)。
2.眼睛接触本品后,即使是轻度灼伤,也可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因此必须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误食入本品后,饮足量水,就医。
(四)小常识(碱附着时的思想准备)
皮肤接触碱后,与酸不同的是,有时并非立即感觉到疼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腐蚀皮肤。因此,碱作业后,有必要对皮肤和衣服进行充分检查。
(五)事故案例
进行液体烧碱的管道修理时,修理的地方被认为已经关闭,且排除了危险。但当卸下管道时,液体飞溅灼伤(见简图2)。
2.3.3易燃液体/其他易燃物
(一)要点(有何危险)
1.易燃性强,可由火柴、静电、冲撞产生的火花、明火及其他火源(烟火)引起火灾。
2.由于一般液体的蒸气比空气重,多数易在低洼处滞留,泄漏时可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3.物料较少的容器由于可产生爆炸性混合气,容易引起爆炸。
(二)实施实例(如何做好)
1.处理时,严禁撞击、火花、烟火。
a.使用具有防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