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说明

加拿大:矿工获救感悟多

2007-02-12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一座钾盐矿因火灾而受困的72名矿工1月30日全部获救。业内人士认为,矿井内的密闭“避险站”在救援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各国采矿业借鉴。

  “奇迹”救援

  “我们所有72名矿工现在已安全返回地面,并且完全健康,”出事钾盐矿运营商美国马赛克公司发言人马歇尔·汉密尔顿说。

  汉密尔顿说,救援过程一切顺利,唯一难点是矿井太大。他说:“这是一个大矿井……难题只存在于体力层面,(救援人员)从A点到B点,再返回A点。”汉密尔顿所说的A点指的就是矿井出口,而B点则是矿工受困地点。

  按照汉密尔顿的推测,矿井火灾起因可能是井内聚乙烯管道起火。

  谈到救援过程,他说,一旦聚乙烯管道起火,火势将一直持续到管道烧尽,“就像是灯芯……所以,我们必须找到方法切断灯芯,制止火势和烟雾”。

  萨斯喀彻温省这座钾盐矿1月29日发生火灾,72名矿工受困井下。

  “悠然”矿工

  谈到矿工获救,出事钾盐矿矿工雇佣公司的发言人布莱恩·海根说:“他们为重返地面而感到高兴。”

  获救矿工格雷格·哈里斯说,他与矿友在事发后躲进矿井内的“避险站”等待救援。那时候,他没有任何担忧,反倒有些悠然自得。

  等待救援时,他甚至在“避险站”内与矿友玩起了跳棋:他们在一张地图背面画上棋盘,用垫圈作棋子。

  “一切都不错,”哈里斯说,“我们没有任何问题。”

  “这确实是一次不可思议的救援行动,”美国矿业安全与卫生局前局长达维特·麦卡蒂尔说,“这对我而言像是一次(应写入)教科书的行动。”

  成功经验

  这场成功援救行动赢得各界一致赞扬。业内人士认为,各国能够从这次行动中学到至少三大成功经验。

  三大经验中最关键一条是在矿井内设置密闭“避险站”。

  麦卡蒂尔认为,矿井内密闭“避险站”是援救行动成功的关键。他说,虽然煤矿危险程度高过钾盐矿,但设置地下密闭避险站也能够降低煤矿危险系数。

  “我认为,”麦卡蒂尔说,“这类设置可提供氧气、食物以及能起保护作用的避险室,对于任何种类的矿井都至关重要。”

  矿井内的“避险站”每个长大约45米,宽大约15米。站内能够提供氧气,并储备有食物和饮水。此外,房间里还有椅子和床,供矿工歇息之用。

  经验之二是通信畅通。

  受困矿工格雷格·哈里斯认为,与地面通信渠道畅通在援救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说:“通信极好。”

  汉密尔顿说,救援人员事发后很快通过无线电与40名被困矿工取得了联系。

  经验之三是良好的培训。

  矿工雇佣公司的发言人海根认为,矿工平日接受的训练也是救援行动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海根说,“他们保护了自己,正是训练教会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