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辅以医疗保险项目所构成
新加坡的医疗个人账户是建立在“公积金”制度上的。所谓“公积金”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制度。公积金来源于企业个人和雇主的交费,以个人交费为主。1965年新加坡成立共和国时开始实行公积金制。当时,企业雇主和雇员各按雇员工资的5%交纳公积金,费率随新加坡经济发展而增长。长远的目标是雇员月工资的40%,雇员和雇主各负担半数。目前交纳的费用为雇员月工资的33%,个人和雇员各交半数即为雇员月工资的16.5%。这部分资金专款专用,是政府法定的强制储蓄,每个雇员和雇主都不能例外。
公积金作为个人储蓄全部记入雇员个人账户,将来雇员退休时此款可用作买房、支付医疗费用及作为雇员的养老金。由于公积金是按劳动者个人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谁的工资高,谁将来可要拥有更好得住房,晚年退休后生活会更有保障更为舒适。因此这种安排可以鼓励人们从年轻时就努力工作。新加坡人称此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公积金制度在新加坡共和国实行得很成功,新加坡人在建国后不长时间内就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者有其屋”。但是单纯的公积金还缺乏保险机制,新加坡政府又建立了一些保险项目,如医疗方面的“大病保险”,个人除了交纳公积金外还可以买保险,一旦患了大病可获得一定数目的医疗费用。
特点:自己花自己的钱
单位和个人交纳的公积金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并把这笔钱和养老与住房基金累加在一
起,个人账户上的钱是较多的。
医疗费用个人花个人的钱,基本医疗费无“大锅饭”可吃,谁多花了医疗费就会挤占自
己的养老和买住房的资金。
从这两点上看职工在支出医疗费时会自我约束“无病求医”、“小病大治”,而这种自我约束又会对医疗大夫开处方进行约束不会乱开大药方,进而导致对药厂任意提高药价加以约束,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
新加坡的社会医疗保险与个人账户是分离的,并且只管“大病”补贴,补贴多少与投保
多少有关。
雇主只为在职员工交纳公积金不必为退休人员交费。
启示:打破“大锅饭”
新加坡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是自己花自己的钱,吃“大锅饭”的少,少花医疗费等于为自己省钱,而且这部分钱还可以用于其他方面支出,有较强的个人约束作用。相比之下我国过去实行的“公费医疗制”大锅饭的成份过多,员工少用医疗费对自己并没有好处,造成公费医疗下的“小病大养、无病求医”的怪象。
新加坡在医疗保险上的作法,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尤其对打破我国“公费医疗”制中的“大锅饭”提供了参考。目前我国医疗保险的改革措施中的某些方面就是参照了新加坡的作法。刘北辰 天津财经大学422信箱 300222 28111433
上一篇:美国的矿难预防和查处
下一篇:美国工会对行为安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