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重大事故危害控制
英国是西方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长期的工业活动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涉及危险物质的工业活动极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一些事故不仅对工人,而且对周边环境、甚至对远离事故现场的地方都会构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英国又是最早制定和颁布安全卫生法规的国家。1974年的《劳动安全卫生法》形成了英国现行的安全卫生立法框架。根据这个框架,英国建立了两个机构——安全卫生委员会和安全卫生执行局,以保证安全卫生法规和各项条例的实施。
1974年Flixborough一家化学厂发生爆炸事故,揭开了英国预防重大事故的序幕。这起事故使该工厂被夷为平地,28名工人死亡,工厂周围的设施遭受了极大破坏。安全卫生委员会指派重大事故预防专家全面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三项预防事故的策略:(1)确定危害作业场所;(2)为预防重大事故而采取的控制措施;(3)为降低事故的破坏性而采取的减缓措施。今天,为了预防此类重大事故的发生,英国于1999年制定了《重大事故危害控制(COMAH)》等一系列法规。
预防重大事故危害的要点
《重大事故危害控制(COMAH)》法规是针对企业制定的,内容既简单,又实用。它包括170种指定的危害物质,而且按照工艺和贮存进行了分类。重大事故危害控制分为两个水平控制标准——下限标准和上限标准。一个企业实行什么水平的控制标准,取决于该企业的有害物质数量。
下限标准的职责。如果—个企业实行的是下限控制标准,则经营者必须通报主管当局。这是COMAH的一个最新特点。按照过去的法规,只有实行上限控制标准的企业才需要进行此类通报。而现在,无论实行哪个级别的控制标准,企业都应向当地安全卫生执行局通报,再由该局将详细情况抄报有关机构。同时,实行下限控制标准的经营者必须采取所有措施以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并且报告所有发生的事故。按照现行的《重大事故危害控制法规》,对于实行下限标准的经营者,最重要和新的职责是建立重大事故预防方针。这一职责反映了在事故预防中管理体系的核心作用。
上限标准的职责。如果一个企业实行的是上限控制标准,则经营者必须遵守法规第7—14条。第7条要求经营者提交书面安全报告。如果经营者计划建立实行上限标准的新企业,他们必须在施工前提交有关资料,并且在企业开始建立安全指标前等待主管当局的批复。这能够保证在设计阶段就已充分考虑到生产的安全性。法规第9—13条是应急计划的要求,其中包括测试现场应急计划和场外应急计划的必要性;上述条规还包括由地方政府负责建立和测试场外应急计划的安排。法规第14条包括经营者必须向公众披露的信息。同时,主管当局应在年鉴上向公众发布安全报告。
对违法处罚的规定
一旦企业违反法规而导致工伤事故,执法当局需要判断非故意杀人罪名是否成立。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执法当局与警察当局建立了联系,如果发现非故意杀人罪名证据确凿,则执法当局将事故案件移交警察当局。如果警察当局决定不再以非故意杀人罪起诉,则执法当局应以安全卫生事故案件起诉或建议起诉。
法院将根据安全卫生法律来处罚违法者。不封顶罚金和监禁只能由高等法院来判决。安全卫生委员会将继续加强法院对违反安全卫生法规的案件的重视程度,并鼓励他们充分使用手中的权利。
欧美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做法
化学品的存在,给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化学品固有的危险性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害,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剧毒化学品在其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发生过多起严重的污染和伤害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剧毒化学品作为一类危害性更大的特殊化学物质,受到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
国外对剧毒化学物质的理解
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剧毒化学物质的分类界限,是化学品分类和标注全球协调体系(GHS)提出的分类定义,即:食入剧毒化学物质,大鼠经口LD50≤50mg/kg;皮肤接触剧毒化学物质,大鼠或家兔经皮LD50≤200mg/kg;吸入剧毒化学物质,气体大鼠吸入LC50≤500ppm,蒸气大鼠吸入LC50≤2.0mg/L/4h,粉尘或烟雾大鼠吸入LC50≤0.5mg/L/4h。
经对国外有关法规和信息资料的了解,以及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国外对剧毒化学物质按照用途和分布范围的理解,包括如下几类:
1.工业剧毒化学物质,包括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体、辅助剂,以及生产中产生的成品、副产品、杂质、废弃物等。如金属提炼用到的氰化钠溶液。
2.农用剧毒化学物质,即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剧毒化学物质,主要是农药。如DDT、氯丹等。
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POPs),即在环境中长时间保持稳定,可以进行长距离的转移,在大多数生物的组织器官中积聚并危害人类和生物。如二氧(杂)芑(Dioxins)。
4.“三致”物质,即致癌、致突变、致生殖毒害物质。这三类物质在国际上受到高度重视,有不少国家将其列入剧毒物质的管理范围。所谓化学致癌物,是指能引起人体基因突变的物质,如氧化乙烯等。所谓致生殖毒害物,是指能引起一系列生殖内分泌系统的毒害性症状,如有机氯化物、某些酚类物质。
5.剧毒药物,包括一些兽用药、杀虫剂、杀鼠剂等,如毒鼠强等。
6.剧毒生物毒素,包括动物毒素如蛇毒、蝎毒、植物毒素如蕈毒,以及细菌毒素等。
7.剧毒军事毒物,如沙林、梭曼等。
8.放射性元素,即多种具有强放射能的元素和射线。
欧美对剧毒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办法
1. 欧美对剧毒化学品的管理综述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对各类化学品(包括剧毒化学品)管理最为严格的国家。它主要是按照已经正式颁布的几十个法律及有关行政法规,由4个主要管理机构,即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环境保护总局(EPA)来全面管理药品、食品、化妆品、农药、工业和日用化学物质,以及它们的潜在危害,保障这些产品和空气、水、土壤、生态、生产场所与消费者的安全。
1970年颁布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授权OSHA制定强制性的安全与健康标准,包括有毒化学物质的安全接触标准。CPSC的《有害物质法》,与同类的其它法律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是把确定毒性的标准规定得比较具体,把“高毒类”定义为对啮齿类动物有急性毒性,而有慢性毒性的物质则被定义为“有毒类”;其二是特别提到试验动物和人类急性毒性作为证据的权重,提出在两种材料不同的情况下,要优先考虑使用人类毒性资料。按照1976年颁布的《有毒物质控制法》授权,CPSC规定了若干有急性毒物质的标签内容,同时禁止了数种可构成致癌危害的物质,包括石棉、氯乙烯燃料、苯、TRIS、甲醛等。该法规定:①EPA有权限制或禁止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制造、加工、销售、使用以及排放。②EPA有权要求生产厂家补充资料或补充试验,以建立必需的数据资料库。③授权EPA可在人类接触发生前,就对新化学物质进行安全评价。
2.欧美对剧毒化学品的主要管理办法
1)物质申报和持续报告义务。不管是在欧盟,还是在美国,新化学物质(包括剧毒化学物质)在进入所在国市场之前,都要向其主管机构进行申报。这些主管机构一般是各国负责化学品安全的政府主管部门或下设组织。各国都制定了现有化学物质名录,在名录中的物质可以免于申报,但不能免除分类、包装和标注的责任要求。申报的内容,依据物质投放到市场的量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投放量超过一定标准(欧盟的界定量是1吨),则需要进行完全申报,否则可进行部分申报。
在向所在国主管机构提交了申报资料后,申报人(化学品制造商和进口商)还有持续报告的义务,需报告物质进入市场的年投放量和总量的变化,物质对健康和环境影响的新的认知信息,物质新的用途,物质组成的任何变化,制造商或进口商角色的任何变化等。
2)物质的危险性评估。对化学物质(包括新物质和现有物质)的危险性评估,美国和欧盟都要求有关主管机构或生产使用企业就物质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性进行评估。欧美都已经建立了一套化学品危险性评估体系,并公布了配套的技术文档。按照欧盟《白皮书》的建议,化学品“风险评估”的责任将由主管机构负责向化学品的生产企业和下游用户转移。
3)限制和禁止剧毒物质的生产、销售或使用。对剧毒化学品,各国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控制。例如,限制或禁止它们的生产、销售、使用或排放,限制它们的使用量,或通过“职业接触限值”的形式来限制它们在作业场所中出现的最大浓度。
在欧盟或其成员国内部,有单独的法规,限制或禁止某些单个化学品,或一类危险物质或制剂的销售和使用。如1997年8月7日发布的指令,禁止了广泛类别的致癌物质、致突变物质和致生殖毒害物质(CMR)的商业形式的销售。德国规定,22类物质(如石棉和镉)禁止在德国境内制造和销售,对特定的危险物质的制造和使用,包括二恶英和呋喃、DDT、一些芳香胺和甲醛,提出了更严格的限制。
4)危害信息交流。对危险化学品,尤其是剧毒物质,推行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和安全标签制度,进行危害信息传递,同时要求这些危害信息语言和格式本地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指令的实施,欧盟对安全技术说明书的规定有了新的变化,即对不属危险化学品,但含有1%或更多的对健康和环境有害因素的物质,或作业场所接触限值涉及到的物质,都要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在德国,所有安全技术说明书上还应有应急联系电话、欧洲废弃物索引号等内容。
5)社区知情权。在美国,按照应急预案和社区知情权法的规定,公众和社区享有知情权,要求工业界报告社区和州政府规定的有毒化学品的泄漏,要求企业报告化学品或杀虫剂对设施所在社区存在的可能的危害,要求企业报告极度危险物质(包括剧毒物质)在社区内存放的量,并建立了极度危险物质列表,列表内容包括物质的CAS号、商品名称、泄漏报告量和阈限计划量等信息。
国际公约的规定
1.《鹿特丹公约》
《鹿特丹公约》又叫《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公约》,简称《PIC公约》。它是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95个参与国及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的谈判工作,于1998年9月在荷兰鹿特丹召开的第五届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全权代表会议上讨论定稿的。公约要求各缔约方对某些极度危险的化学品和农药的进出口实行一套决策程序,即事先知情同意(PIC)程序。《鹿特丹公约》还建立了开放的PIC清单,规定了向PIC清单中增加化学品和删除化学品的程序。现阶段的PIC清单有27种化学品,其中22种是农药或农药制剂,另外5种为工业化学品。
2.《POPs公约》
《POPs公约》又叫《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斯德哥尔摩公约》。它旨在减少或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排放,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其危害。根据公约的规定,将采取国际行动的最初12种持续有机污染物包括如下3类:①农药,如艾氏剂、氯丹、DDT、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来蚁灵、毒刹酚和六氯苯(HCB)等;②工业化学品,如六氯苯(HCB)和多环芳烃(PCBs);③副产物,如二恶英(PCDD)和呋喃(PCDF)。
3.《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全称叫《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公约的主要内容是:①禁止缔约各国发展、生产、获取、拥有、转让和使用各类化学武器。②缔约国在公约生效后30天内递交是否拥有、转让或接受化学武器及其生产设施的详细情况报告,90天内关闭化学武器生产设施,1~2年内开始销毁所有化学武器及其生产设施,10~15年内销毁完毕。③缔约国须在每年度销毁开始前60天提交化学武器销毁计划,销毁结束后60天报告销毁执行情况,国际核查组织在销毁后30天核查销毁情况。④公约生效后30天内,缔约各国必须申报其用于研究医疗、药物和防护目的或其他公约未禁止之目的的生产、转让或获取公约规定数量的各类有毒化学品的情况;各类有毒化学品合计数量不得超过一吨,并须每年申报一次;不得将除莠剂、防爆剂等化学物质用于战争目的。⑤在别国遗留有化学武器的国家须承担销毁其遗留化学武器的责任。⑥在荷兰海牙设立指导、监督和促进公约实施的国际机构,包括由所有成员国组成的国际会议、由41个成员国组成的执行理事会和技术秘书处。
日本的安全管理简介
一、日本安全卫生管理绩效
日本全国自1928年开始推行国家安全周,到2002年已进行了74年,是加强预防职业灾害发生的志愿性活动,由于长期性的努力,以致职业灾害已逐渐下降并颇具成效,例如死亡与受伤的人数(工伤假4日或4日以上者)的统计,1999年比1998年减少18148人,减少12.24%;自1995年至1999年5年之间死亡与受伤人数自167316人降至130100,减少37216人,减少22.24%,颇具成效。下表为1995年至1999年的职业灾害的统计和1995年至1999年的职业灾害发生频率。
1995年至1999年的职业灾害的统计(人)
年 度 |
死亡人数 |
死亡与受伤人数 |
领取劳工保险津贴的人数 |
1995年 |
2414 |
167316 |
613003 |
1996年 |
2363 |
162862 |
607125 |
1997年 |
2078 |
156726 |
600006 |
1998年 |
1844 |
148248 |
576664 |
1999年 |
1992 |
130100 |
|
1995年至1999年的职业灾害发生频率(千人率)
年 度 |
矿 业 |
林 业 |
港湾运送业 |
运输业 |
建筑业 |
制造业 |
1995年 |
2.14 |
9.99 |
3.45 |
4.52 |
2.25 |
1.19 |
1996年 |
2.57 |
6.90 |
3.88 |
3.79 |
1.25 |
1.18 |
1997年 |
1.74 |
7.61 |
3.50 |
3.30 |
1.11 |
1.10 |
1998年 |
1.13 |
5.47 |
2.73 |
3.25 |
1.32 |
1.00 |
1999年 |
1.37 |
2.47 |
2.72 |
3.67 |
1.44 |
1.02 |
二、安全与企业管理
日本在全国努力配合之下,虽然职业灾害率比以前降低,但是,在一些作业场所的事故仍然在发生,为了有效地控制职业灾害的发生,不仅在作业场所积极推行零灾害运动,而且亦积极消除作业场所的风险,因而建立下列安全控制系统及相关的激励活动,并应用规划、执行、评估和改善的PDCA安全卫生管理模式,激励各项活动。
1.安全控制系统的建立
安全控制系统做法须视行业类别、企业规模大小和作业场所的需求有所不同,此系统应给予组织成员充分地授权,以适用于作业场所,它亦需要一些安全控制活动,以密切与企业活动的结合,并且也必须考虑此系统的现场人员和安全控制部门的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例如安全控制部门的人员所提出的安全控制方案须与现场的人员合作,当现场人员去执行这个方案时,现场的干部须去检查和评估现场人员的安全活动,并且相互反馈相关的信息。
尤其在工作场所内具有各种不同作业的劳工,在同一时间混杂在同一工作场所,例如在同一场所及同一时间内多重承包的承包人的劳工一起作业,此时雇主必须与各承包人共同协议建立一个整合的安全控制系统和建立相关的安全控制活动。
2.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系统
为促使安全活动,以便增进规划、执行、评估、改善,它需要系统化及持续性。
(一)高层主管表明安全卫生政策,使劳工知晓
安全卫生政策涵盖下列事项:
1)在劳工知晓及协助下,实施各项安全卫生活动;
2)必须遵守劳工安全卫生相关法令及企业单位所制订的安全卫生工作守则及相关规定;
3)切实实施、运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
在企业单位制定与表明安全卫生政策,须考虑下列促进方法:
1)企业单位有关安全卫生现状的掌握;
2)雇主和高层主管须定期审查、检讨安全卫生规划、执行、稽核文件,并确实掌握安全卫生现状;
3)雇主的责任及有关安全卫生政策的决定;
4)所需安全卫生文件;
5)告知劳工。
(二)设定安全卫生目标
安全卫生目标的设定,除了针对特定危险或有害因素之外,还应考虑过去所订的安全卫生计划事项及实施与运作情况、安全卫生目标完成状况、职业灾害等状况。
根据安全卫生政策,设定安全卫生目标,并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所定的目标,其目的是“确保完全零灾害”或“实现安全、健康、舒适的作业环境”。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是一种PDCA的循环模式,持续不断地改善与提高安全卫生管理的水平。实际循环期间所设定的安全卫生目标的完成率,须要客观地评估,尽可能以数字显示其目标,甚至为了完全完成安全卫生目标,可以一定的比率划分阶段逐一完成,以提高安全卫生水平。
(三)安全卫生计划的制定
为完成企业单位安全卫生目标,须根据劳工安全卫生法令及企业单位所订的安全卫生工作守则及相关规定,为消除或减低其特定危险或有害因素,所计划的实施事项及特定的作业程序,即风险评估的结果,列为安全卫生计划事项。
消除或减低特定危险或有害因素应注意的事项如下:
1)劳工安全卫生相关法令规定措施的实施;
2)机械、设备等安全装置的设置;
3)采用无害或有害性较低的化学物质;
4)局部排气装置的设置;
5)作业方法及作业程序的改善;
6)安全卫生教育的实施。
所谓危险与有害因素,不仅指机械、设备或化学物质引起的,亦指作业方法、作业行为所引起的危险,有害的因素及特别注意事项如下:
1)机械、器具及其他设备所引起的危险因素;
2)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自燃物质等引起的危险因素;
3)电气、热能及其他能源引起的危险因素;
4)作业方法产生的危险因素;
5)作业场所相关的危险因素;
6)原料、气体、蒸气、粉尘、缺氧、病原体等引起的有害因素;
7)放射线、高温、低温、超音波、噪音、振动、异常气压等引起的有害因素;
8)仪器监视、精密工作等作业引起的有害因素;
9)废弃物、废液或残留物引起的有害因素;
10)换气、照明等作业场所相关的有害因素;
11)作业行为产生的危险或有害因素。
安全卫生计划实施事项如下:
1)危险、有害因素消除、减低目的的实施事项;
2)劳工安全卫生相关法令及企业单位制订的安全卫生工作守则与规定实施事项;
3)日常安全卫生活动事项;
4)前次PDCA审查、探讨所需改善事项。
(四)安全卫生管理实施与运作
雇主对于所制订的安全卫生规划事项,必须切实继续实施及依所订程序运作,对于运作必要的事项,必须告知劳工、承包人及利害相关者。而且企业单位对于机械、设备、化学物质等的转让与提供时,必须将其危险及有害因素的特定资料与处理相关事项,以书面资料提供,使劳工周知。有关安全卫生管理计划事项的实施与运作简述如下:
1)各级管理者的职务、责任及权限
明确划分及指派各级管理者,包括雇主、各部门主管、单位主管所担任安全卫生管理的职务、责任及权限,并告知劳工、相关承包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周知。
2)教育训练
安全卫生管理系统有关的人力资源及经费,须编制计划与确保,若是企业单位必要的安全卫生知识、技能不足时,可请厂外的专家协助及训练。
对于劳工教育训练,必须根据规划事项需求,拟订教育训练实施计划。对于承包人的劳工,为配合实施安全卫生系统所需教育训练,企业单位亦须指导及协助。
3)文件化及文件管理
雇主对于下列事项必须文件化处理
a.安全卫生政策
b.安全卫生目标
c.安全卫生计划
d.各级主管的职务、责任及权限
e.特定危险或有害因素风险评估、劳工咨询与沟通、安全卫生实施与运作、日常点检与改善、稽核等的作业程序
f.前项各项文件,应制订文件管理程序书
文件化及文件管理的意义,是增进安全卫生管理者在人事变动时,能使接任者确实了解其内容不致于中断,而使安全卫生管理系统切实地实施与运作,而且还能使文件标准化。
4)紧急事件应变
企业单位应事先针对可能产生紧急事件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并且对于紧急事件发生时,制定为防止职业灾害所需采取的对应措施。
紧急事件发生时,防止职业灾害的措施包括灭火与避难方法、伤害救助方法、消防设备、避难设备及抢救器材、消防编组、指挥系统、紧急通报单位、消防与避难训练等的实施。
(五)评估(查核与矫正措施)
评估事项,包括安全卫生日常的点检与改善等安全卫生管理系统的监督、测量、稽核及记录。
1)日常点检与改善
雇主应为安全卫生计划实施状况等日常点检及改善,制定程序书,并根据其程序书实施安全卫生计划的日常点检及改善。
职业灾害事故等发生时,应进行原因调查,并根据其原因实施改善。并且根据其程序书实施事故调查及改善。
日常点检及改善结果,其矫正与预防措施,是系统监督及安全卫生管理系统所考查的PDCA的评估及改善结果,提交高层主管审查,其审查结果再作为下次安全卫生计划项目的修正,促使PDCA持续循环。
2)系统监督(稽核)
雇主应完成安全卫生管理定期系统监督(稽核)的计划,并且根据实施系统监督程序书,实施系统监督。
系统监督与评估安全卫生管理系统在企业单位是不可或缺的,认为有必要时,需要进行安全卫生管理系统的实施与运作的改善。
实施系统监督(稽核),基本上由企业单位内部的人员实施内部稽核,或是委请企业单位外部人员实施外部稽核。实施稽核的人员,必须具备稽核能力,必须具有公平、客观的立场。
3)记录及记录管理
雇主对于安全卫生计划的实施与运作状况、系统监督稽核结果等安全卫生管理系统实施与运作相关必要的事项,实施记录及管理。
安全卫生计划的实施与运作状况、系统监督稽核的结果,须涵盖特定危险或有害因素、教育训练实施状况、职业灾害、事故等发生状况。
(六)重新评估(高层主管审查)
雇主对于系统监督、稽核结果,必须定期由高层主管实施审查及重新评估、检讨,确保安全卫生管理系统的适应性及有效性,并且判断改善的必要性。
高层主管进行安全卫生管理系统重新评估,应考虑事业单位安全卫生水平提高状况及社会形势变化等。
所谓安全卫生管理系统的适应性,是指安全卫生政策及其安全卫生目标、安全卫生计划、各项程序书是否达到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