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克清,1942年生于湖北。1963年毕业于武汉化工学院基本有机合成专业。1965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郑州培训班学习法语。先后在沈阳化工厂、辽宁省石油化工厅、化学工业部化工司、沈阳安全工程研究所任职,担任过技术员、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所长等职务。现任南京工业大学安全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安全工程研究所所长。
只要行业管理和基层(基础)工作两个“轮子”转起来了,安全工作就不会搞不好。
安全生产最怕运动
安全生产最怕运动,原因是什么?这,你得先知道什么是安全。那么什么是安全?你得知道安全需要什么样的基本条件?安全的基本条件又是什么呢?安全的基本条件是正常、平衡、平稳。而运动正是对安全基本条件的一种扰动,所以说安全生产最怕运动。崔克清面对当今一些泛泛的运动,毫不保留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崔克清,这个先后在工厂、科研单位、政府机关当过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和所长,现在是南京工业大学安全工程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的教授,历来出语惊人。
崔克清认为:泛泛下号召、下命令是收不到治本效果的。现在总强调国家的政策方针落不到实处,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性的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许多事故说明,一个完整的、有效的、相互衔接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泛泛的轰轰烈的运动是避免不了事故的。事故高发不仅是对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的一种证明,也是管理失误的一种反映,而且还是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扰动的一种暴露,以及对种种形式的浮漂、漂浮以及无知的一种暴露。
行业管理不能弱化
行业管理弱化不利于安全生产,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已在前不久召开的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上得到证实。李铁映副委员长在总结《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时提到,现在存在行业管理弱化问题。与此呼应的是在这之前国务院组织的专家会诊总结会上,一些煤炭安全专家强烈呼吁恢复煤炭部,以加强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
“我多次非常严肃地提出行业管理问题。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家各产业部撤消之后几年中,各个行业部门的安全管理问题就逐渐凸显出来,这里包括煤炭行业。”几年来,崔克清一直扛着行业管理的大旗、并摇旗呐喊。崔克清认为:原来各个产业部的安全管理是十分到位的,因为那时从事安全管理的官员本身就是专家型的,在所在行业内工作多年,十分了解这个行当的情况。从人员培训、到技术分析、项目立项等专业性很强的事情,他们都清楚。另外,原来各产业部门对自己行业的安全管理细化程度,要比现在好的多。例如,原化工部每种产品都有标准的安全检查表,每种产品都有安全技术规程。
可产业部撤消后,各行业安全管理不断弱化,信息得不到很好地交流。现在很多企业由于没有行业管理,都自己摸索,不能吸取同行业的事故教训,来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崔克清说:安全是要有载体的,安全管理应有所针对。例如化工行业中的安全涉及到化学介质,而化学介质从大的分就有8类,在8大类中每一种化学介质又各不相同,这样复杂的介质进入生产运行之中时,其反应完全不一样且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要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事情,必须靠这个行业里的基层、班组、第一线的技术人员他们去积累摸索,掌握其中的规律。
崔克清认为你不组织生产,就不能掌握其中的规律。他说只有组织生产的人才能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有所了解。一定要组织生产的人来管安全,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是被历史证明的了,是正确的。我国多年来各个行业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安全生产专业人才队伍,但产业部撤消以后,这些专业人才大量流失。为什么不把他们智慧发挥出来呢?尤其是第一线的专业人才十分重要,我们的安全生产是靠他们维系的,所以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很重要。所以,行业管理不应被弱化的。现在,应把行业力量、专业协会发动起来,把相关专业协会和技术人员组织成一个监管和服务体系,是当务之急。这样和政府监管进行条块结合,才能进行具有行业特点的有效管理,才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否则就会造成盲区。
关于行业管理的重要作用,崔克清甚至断言:假如恢复煤炭部,就有可能有效遏止当前煤矿事故多发的局面。
“两个轮子”必须转起来
想避免事故,那首先得做好两个“轮子”问题。这两个“轮子”一个轮子是行业管理,另一个是基层和基础性工作。在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上,李铁映副委员长透露,2000年以来中国有9名省部级高官,因生产事故责任被处理。现在,全国各地从乡长到县长到省长没有几个不重视安全生产的。那么,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为什么还事故频发呢?关于这点,崔克清认为很大程度上因为我们基础差,基层工作抓的不好造成的。
崔克清说,泛泛而谈不利于解决问题,他认为很多事故的预防和避免靠的都是基层,他坚持一定要发挥基层人员的作用,大家不要浮躁地泛泛而为。当代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自动化、连续性、高参数运行(高温、高压、超低温等)和高能量储备等因素,这就决定了大量危险源的存在。这些当代生产运行特性决定了当代事故,具有突发性、灾难性和社会性的特质。他说事故是伴随着生产运行过程出现的,就像阴影一样伴随着生产。所以,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点是在基层和基础,因为所有的事故都发生在这里。
崔克清说:预防事故如总停留在违章违规的层面上,而不在物质存在的规律和突变条件等技术层面上找原因,那么同类事故是照样避免不了的。所以要研究事故发生规律,才能掌握规律,从而规避风险。而要掌握规律,只有到基层,靠班组基层人员。因为,基层人员能很好了解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掌握了化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的方式。而当前在我国存在着生产和安全完全隔离的状态,是不正确的。现在,事故多发,很大程度是由于和基层脱离造成的,所有相关人员应沉到基层,摸清规律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崔克清认为,不应凭借想象和经验去做事。经验都有相对的时空和对象,如把经验无限扩大的话,肯定会犯错误,所以经验不应是判断的依据。他说去年10月份,一段时间内我国发生了10多起类似事故,他研究后发现这10多起事故基本上都是经验决策造成的后果。现在,我们很多事故的出现都是因为经验判断、经验决策的结果。所以,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尤其是在技术领域要下力气研究才能有所收获,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我国陕西省某化工厂的硝氨装置发生了爆炸,通过大量地研究分析,最后我们得到的结果是含有氯根的油进入了硝氨装置引发了爆炸,是罕见的案例,过去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通过我们大量的技术分析和研究,找到了一个好的防止再发生类似事故的方法,为此我们把全国的硝氨生产企业聚集在一起,研究制定了相应的生产工序和标准。这样到现在为止已经7年多了,国内再也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故。避免事故发生是安全生产的目的,也是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是解决“两个轮子”的问题。行业管理和基层、基础工作这两个“轮子”如果没有转起来,在叫喊也没有,或者说没有抓到根本。
安全的本质在于万无一失
崔克清说,其实安全生产体系必须具备整体性和系统性。安全生产体系没有99%这个概念,它必须是百分百的。例如,一个爆炸性危险场所中,99%的电器设备都是防爆的,只有一个开关不防爆,而这个场所实际上是不安全的。他说安全是很怪的领域,一个很微小的失误、缺失,可能导致一场大的灾难。例如,美国“挑战者”号因为一个小小的密封圈出现了问题,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太空爆炸,这个不起眼的密封圈实际上就是那不安全的百分之一。煤炭企业瓦斯爆炸,也常常是这样的问题。
崔克清有这样的认识,是基于他多年的研究和对事故规律的剖析。1970年,崔克清开始潜心研究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1989年,调入南京化工学院(今天南京工业大学)组建安全工程专业。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先后创建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和实验研究体系及安全工程高级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为我国安全工程领域培养了大批人才。
在30多年的研究工作中,他先后50多次担任国内重特大事故专家组成员或组长,多次赢得了有关部门奖励和嘉奖。这期间主持了一百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和技术改造的审查和评价工作,其中独立完成的化工装置爆炸模式与分析鉴定技术研究成果,被鉴定为世界领先水平。出版安全类的著作20多部,《化学安全工程学》被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评定为填补国内学科空白之作。
在接受采访时,崔克清也对安全一些理论性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崔克清说,安全的定义是这样下的:安全是没有伤害、没有损失、没有危险、没有事故发生。这里说的四个没有是安全的表征,是一个我们希望的结果。现在研究安全不仅要研究表征,还研究内里、从而认识安全的本质。安全的本质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预知、预测、分析危险;另一方面是限制、控制、消除危险。具备了这两方面条件才是真正的安全,不能预知、预测危险、不能消除、控制危险,那种安全只能是所谓的安全而已。例如,前不久的印度洋海啸,人们是在高兴中、玩乐中走向了死亡。原因是人们没有预知、预测危险的存在。这里本质是灾难在酝酿中出现,表象是人们在欢乐高兴之中。只有预知、预测危险,并能限制、控制、消除危险,才是真正的安全。
同时,他认为安全和危险的关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对于不断变化的安全和危险的关系,要了解二者之间的突变条件。例如,我们都知道安全带是救命绳,但我们是否考虑过安全带也可能是上吊绳呢。例如,在前几年发生在银川的坠机事故,飞机掉到湖里去了,结果是很多系安全带的乘客死了,而没系安全带的乘客却逃过此劫,这就解释了安全和危险的瞬息万变关系。我们只有研究出安全和危险突变的条件、掌握其规律,才能更好地消除危险保证安全。
他说对生命的渴望、对财产的珍视,是人们的共性的东西,这是作好安全工作一个很好的基础的条件。避免事故是安全的初级阶段,安全的高级阶段应是生产地顺利进行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为科学探索解决前沿性的一些问题。他说当前我们忙于事故处理,高级阶段的事情还谈不上。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