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体安全意识的形成。群体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群体行为的核心人物,即生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安全意识、安全心理素质和行为模式,对该群体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作用。关于提高群体安全意识,促进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群体;安全意识;安全生产
1 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
1.1 安全意识
人们在征服自然,进行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中,曾发生过很多事故,遇到过很多灾害,造成了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种沉痛的教训,促使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了安全生产的要求。同时,人们通过不断的接受教训、总结经验,逐步掌握了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并依据这些经验制定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法规、规程、制度,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依据,用以规范和指导安全生产的实践活动,以期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
1.2 个体安全意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我们在分析每一起事故时,都可以找出引发事故的很多原因,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是指客观环境和本质安全条件;内因主要是指劳动者的行为安全是否符合规程、制度和标准。
在实际生产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在伺样的作业环境下,运用同样的设备、工具、保护装置和安全设施等条件下,有的操作人员就很少出事故或不出事故,而有的操作人员却出事故或出严重事故。所以,发生事故的原因,一般来说内因是主要的。在生产活动中人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事故发生与否的关键。人的安全行为归根结底又来源于人的安全意识和动机,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在社会生活中,随时可能受到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文化环境、法制环境、人际关系等等诸多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会在人的思想上形成相应的压力,对人的情绪、心理会产生复杂的影响。一般在正常情况下,作业人员会以安全生产为目标的。但是,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被逆境所围绕时,思想上负担增大、精神压力随之加重,此时若得不到及时排解,一旦不利的心理定势(状态)占了主导地位,此时就会出现精力分散、思想集中不起来、动作缓慢、失误增多等不安全行为的现象,进而引发事故。
2群体安全意识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2.1 人们的从众心理倾向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心理倾向。例如:各式各样健身偏方的流行、社会生活中抢购风的形成、某些迷信思想潮的传播、盲目形成的围观人群以及随大流去办不乐意办的事等现象。在安全生产方面,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从众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导向。
2.2 群体安全意识的形成
在安全风气好的企业里,到处可以见到醒目的安全标志牌和标语,领导和职工安全意识强,自觉遵章守纪。车间(工地)设备完好,材料、工件堆放整齐、无环境污染、生产作业规范标准,对不标准的行为能群起而攻之,人人感到违章违纪是耻辱,随时可以感到严格的安全气氛。这种强烈的安全气氛,能够起到动员和引导人们注意安全,同时对违章行为能起到遏制的作用,在这样良好的群体安全意识和环境下,安全生产就比较稳定。一个区队或一个班组为完成上级安排的生产建设任务,在生产活动中就构成了一个有组织的群体。在生产或施工作业中,群体安全意识就决定着群体安全行为的主导方面,占主流和主导地位的群体意识,对群体成员的个人态度和意识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从而形成群体目标来支配群体行动。
2.3 群体目标是群体意识和自然体现
对群体为产生最直接,最重要影响的是群体目标。群体目标是由群体的各种不同需要产生的,可以分为外在目标和内在目标。外在目标是根据上级安排的任务和目标而制定的,所以带有较强的非自愿的、强加的、强制执行的色彩。当这种目标与群体及其成员的利益不一致时,对群体来说是非自愿目标。内在目标是群体自身制定的目标,符合群体成员的利益和需要,群体乐于作为行为的动力。以上级给一个区队安排生产任务和对职工奖惩的3种方式为例,来分析对群体目标的影响:(1)在限期内完成任务后,企业根据总的经营状况给予综合奖,因为奖励与本队完成任务的多寡并无直接关系,群体对完成更多的任务积极性不高。(2)企业按完成产值的一定比率给区队提取奖金,群体易出现盲目追求超产而忽视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现象。(3)企业给区队的奖励与产值、质量、安全三者按一定比率直接挂钩考核,促使群体加强全面管理。
在安全问题上如何把非自愿目标变为自愿目标,是防止和消除群体不安全行为的重要课题。一个企业实现了安全生产奋斗目标后,表面上看不出创造了多少财富,能给企业、给职工带来多大的收益。只有当发生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重大政治影响时,才显示出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这种负效应在正常情况下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和理解。
例如,为了实现安全生产而提出的安全工作任务、贯彻执行有关法规,是为了保护职工安全和健康的,与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常常得不到理解和认识,很可能成为群体的非自愿目标。《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各工种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及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都是实现安全生产和强化企业管理的依据,企业的每个成员都应严格遵章守纪形成合力,安全生产才有保障,企业才能办好。但在具体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时,往往就会遇到阻力,有的人还会有抵触情绪。
大家都知道“三违”是千万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未发生事故前,对“三违”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和按章处罚时,不少人就相当反感,而一旦引发了事故,就会为之震惊,就会抱怨领导教育不够,管理不严。再如,遇到节假日加班或执行突击任务等情况时,因打乱了群体成员原定的活动计划,也将成为群体的非自愿目标。此时领导要很好的进行动员,说明这项任务的重要性,同时要掌握职工的心理动态,加以疏导、关心、了解和解决群体在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合理要求,消除有害思想压力和后顾之忧,以激励职工产生安全行为的内在动力。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①任务早安排,职工在思想上早有准备;②说清突击任务和重要性;③给职工提供节日购物和节后回家的便利条件;④做好加班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⑤解决职工的特殊困难等。
2.4 人的激情对安全生产和影响
激情是由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强烈刺激而引起的,是一种迅速爆发而时间短暂的强烈情绪。积极的激情与冷静的理智和坚强的意志是相联系,三者结合成为安全行为的动力。消极的激情伴随着理解力、自制力的降低,能引起高度冲动性的不安全行为。
例如在社会生活中,有的人往往为一些小事而发生口角,互不相让,激起冲动,引发严重伤害事件。再如,在战争中出现不利形势时,指挥员和战士们在激情下往往会出现理智的转移和死打硬拼的两种不同结果。在生产活动中,有些人由于下班后要急于赶班车或有特殊活动吸引,此时,争取早下班就成为最有刺激性的目标了,因而就会马虎从事,忘乎所以的图快,这样极容易引发事故。在企业中,时有因基层干部采取“快干,干完这些活就下班”的方法来激励职工快干而发生事故的案例。
3 领导者的行为对群体安全意识的影响
在一个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安全意识、安全心理素质和行为模式,对群体成员的行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领导者、生产组织者在群体出现不利心理定势和消极激情时,能不为其形势所左右,审时度势,掌握群体成员的心理动态,加以疏导,作合理安排,防止不良心理状态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在此领导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心理素质就成为关键。
以一个区队为例,区队干部如能以身作则遵章指挥,遵章作业,维护各项制度的严肃性,在组织生产中能加强计划性和预见性,超前采取预防措施,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发现违章立即制止。群体成员在其影响下,通过模仿、暗示、顺从等心理因素,形成一种不成文的行为准则,使遵章作业成为群体的共识和行为规范。那么,这个区队的安全习惯和安全氛围就好,职工自我保护能力就强,一切不安全的行为与状态都会随时受到群众的监督,安全生产就比较稳定。反之,如果在一个群体中,领导者和多数成员轻视安全、管理松懈,只顾眼前痛快,不顾长远隐患,形成了马马虎虎的作风以后,工作中留下的差错和隐患就会发生事故,也难以从事故中吸取教训。
企业中的所有不安全因素,都可以从领导干部那里找到根源。工人违章作业,基层干部违章指挥,劳动纪律松驰,尘毒危害严重,机电设备带病运转,事故隐患丛生等,主要是厂(矿)长治厂、治矿不严,管理松懈,各项规章制度流于形式造成的。安全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搞好与否关键还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的强弱。
近几年来在煤炭企业中,很多单位由于群体核心人物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较好的安全心理素质,已经给许多局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新的局面,使煤炭企业的伤亡人数逐年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在《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的煤炭“企事业单位的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区、队、班组长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是完全正确的。
4 努力提高群体安全意识以促进安全生产
(1)选择安全意识强,安全心理素质好,善于团结、组织群众的干部担负领导工作,发挥群体核心人物对群体及其成员安全行为的积极影响作用。对现任领导要组织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法制观念、安全生产责任心和组织生产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在群体产生消极激情时,能起到控制和稳定作用,及时制止群体成员中的不安全行为。
(2)认真研究在改革形势下职工在安全问题方面的心理形态,制定切实可行并能为职工接受的安全生产目标、规程、制度和纪律,并辅之以一定的强制措施,使其对群体的安全行为规范产生较大的或决定性的影响。
(3)经常组织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安全技术教育,消除人们头脑中的“精神隐患”、提高职工“安全为天”的思想和安全生产和技术知识水平,增强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能力,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正确使用各类工机具和劳动保护用品,严格遵章作业,克服习惯性违章行为。
(4)遇有客观因素(如周末、节假日、晋级、工作调动、分配住房、突击任务、气侯变化、自然灾害、发生事故等)影响群体成员情绪时,领导要审时度势,及时掌握群体的心理动态,加以疏导,作出合理安排,尽力把非自愿目标引导为自愿目标。
(5)通过树立安全先进典型,引导和促进人们学习模仿。通过表扬或批评、奖励或惩罚、规劝和暗示等舆论手段,调整群体成员内部关系,控制群体压力的方向和强度,使安全生产秩序不断改善。
(6)通过对现场(车间)的不间断的检查,创造安全文明的生产环境,造成有强制气氛的安全风气,使每个群体成员进入现场(车间)进行每项作业时,都感到必须遵章守纪按工作标准作业。使人们在这种环境中,能充分理解和感受到安全生产之路就是保安康、保质量、保高效率和高效益之路,都认识到为了个人、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不懈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从而千方百计地努力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同时也不被别人伤害。
注:(1)行为安全,是指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一切活动符合正式颁布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准确无误地完成既定目的。这是预防事故的主要手段。
注:(2)本质安全,是指与生产活动有关的物质条件,依靠安全设计及安全防护装置和设施,使系统具备安全性,一旦发生故障或行为失误,能通过自身的调节和控制,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上一篇:杜绝习惯性违章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