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
10月8日至1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六届五中全会,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我在列席会议和参加讨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中央把安全生产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体系,并提出了有力的保障措施,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安全生产稳定健康发展,意义深远而重大。
《建议》为搞好安全生产提供了更高和更坚实的战略依托
十六届五中全议通过的《建议》从战略全局出发,制定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指导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历史的新高度,对安全生产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搭建了更高的平台。
安全生产的定位更加科学。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的讲话,把安全发展与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提到同等重要位置,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也给安全生产以更加科学的定位。这就为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为搞好新时期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安全生产的目标更加明确。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置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之中,目标更加明确。在《建议》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规划目标中,把安全生产摆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位置,与其它方面的目标共同构成互为保障、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有机目标体系。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更加注重履行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安全生产好转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把安全生产纳入国家总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有利于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充分调动经济、政治、法制和文化等一切手段和资源,实施更加严格的管理,以期收到更好效果。
安全生产的措施更加有力。《建议》从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责任制、监管体制、基础设施、重点对象等九个方面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强化安全生产的相关措施更加全面、科学和有力。如规定,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建设大型煤炭基地,规范开发秩序,调整和完善资源税,调整改造中小煤矿;积极防治职业病等。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实,必将有力地促进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在“四位一体”战略布局中推进安全生产
《建议》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观;安全生产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一个特殊领域。科学发展观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安全生产,要以《建议》为依托,在“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中去认识、把握和推进。
安全生产是政治建设的客观需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安全生产状况攸关社会稳定大局和国家形象。其一,安全生产事关党执政基础的巩固,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社会需要“平安吉祥”,人民需要“安居乐业”,员工要求“劳动保护”,企业需要“安全生产”,只有当人民群众包括安全在内的现实利益得到了肯定、关心和实现,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得以巩固。其二,安全生产事关党执政能力的增强。安全生产是宪法及国家性质本质的要求。民主法制建设是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客观需要。只有以健全完善的民主法制建设为依托,党和政府在安全生产领域执政能力的增强才有切实的保障。其三,安全生产事关党和国家的形象。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与该国的安全生产紧密相关。近年来,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不断发生,造成了不良的国际影响。
安全生产是经济建设的内在保证。首先,安全生产对经济发展有两大效益功能。一是“减损功能”。搞好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可以减少经济损失,间接创造价值。近几年,我国每年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当年GDP的2.5%左右。安全工作搞好了,就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二是“本质增益功能”。建国以来,我国安全生产的投入产出比的水平逐年提高。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工业领域总的安全生产投入产出比是1:3.6,而2004年的投入产出比则高达1:5.8。其次,安全生产是保护与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条件。只有搞好安全生产,才能保证劳动者的生命安全,才能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再次,安全生产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近几年,发达国家在“公平贸易”和“关注发展中国家人权状况”的旗号下,反复提出包括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在内的“劳工标准”问题,故意设置贸易障碍。进入21世纪,国际煤炭组织曾呼吁有关国家,抵制进口“中国带血的煤炭”。只有搞好安全生产,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可持续的国际竞争力。
安全生产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的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灵魂。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通过倡导 “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启发人、教育人、约束人和激励人,从而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文化素质。同时,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技能。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低的农民工涌入工业生产领域特别是高危行业中,给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严峻挑战。从煤炭行业看,国有重点煤矿采掘工人中农民工占30%~40%,有的甚至高达半数以上,乡镇煤矿几乎全是农民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在农民工中这一比例高达90%左右。目前,我国仅9.1%农民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特别是农民工的素质,是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内在保证。
安全生产是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面临着“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考验。在这样背景下,必须更加注重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安全为先。各类事故对社会和谐稳定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已经成为当今最不和谐的音符。实践证明,公平与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从本质上说,安全生产与社会公平和正义密切相关。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必须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全体劳动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只有实现安全生产领域的公平与正义,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必要前提,才能扎扎实实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推向前进。
认真贯彻落实五中会会精神,构筑安全发展的战略平台
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 “六个必须”的要求,始终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自觉遵循安全生产的内在规律,拓展新思路、树立新理念,以更先进的技术、更扎实的举措,努力缩短 “事故易发期”。为此,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问题,构筑安全发展的战略平台:
规划与实施的关系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以及随后即将出台的《实施纲要》,是我国经济社会“十一五”期间的行动纲领和总体规划。从总体规划到具体落实的全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付出多方面的艰苦努力。当前,一是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观念。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五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提升境界,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搞好宣传发动,在全社会形成高度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二是要依据《建议》和即将出台的《实施纲要》,修订完善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和配套措施,将其细化、丰富和延伸为责任明确、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三是要完善严格的考核制度。抓紧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企业主体责任考核评价体系,把安全生产的相关指标纳入正常的干部业绩考核,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的安全需求、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经济社会重大转型期,一些局部的生产安全问题,往往会引发全局性的社会问题。要把安全生产工作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层面,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调动社会各种资源,统筹规划。要抓住关键环节,关注重点对象,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突出问题。既要考虑全局利益和长远需要,又要兼顾安全生产领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点,妥善处理安全生产与社会公平、和谐的关系。要着眼于安全生产“全国一盘棋”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各种优势,把发挥政府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部门的监管监察责任与发挥全社会的资源统一起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发挥行政资源综合优势,提高执法效率和政府权威;进一步完善行政手段与经济、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监督作用,形成推进安全生产的强大合力。
治标与治本的关系
要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好转,必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一是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五要素”。落实安全生产“五要素”,是对国内外安全生产实践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实现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必然要求。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与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升级;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法制建设,把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要加快推进和实施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安”战略、职业安全健康战略和全民安全素质教育战略,尽快缩短我国安全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要强化安全责任,督促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加快安全生产监管创新,探索建立独立、公正执法的监管机制;要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投入水平同步增长,提升安全保障水平。二是要创新发展模式,着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经济方式是制约安全生产稳定好转的深层次矛盾,近年来矿难频发的原因,从市场供需关系来看,可以说是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必然反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把增强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攻坚战”和“持久战”的关系
综合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具有经济、社会、文化多方面的深刻背景,充满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和社会转型期的问题,决定了安全生产工作任重道远。必须从思想上牢固树立长期作战、打持久战的准备;另一方面,要认清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总体趋势,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和旺盛的进取精神,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安全生产工作当前与长远、“攻坚战”与“持久战”的关系。比如说煤矿安全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打好治理瓦斯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通过采取一系列强制性、超常规的过硬措施,稳定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同时,又要着眼长远,打好“持久战”。按照《建议》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的目标,以及2004年初《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出的2007年、2010年和2020年三个中长期目标,全国人大常委会最近提出的“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使重特大瓦斯事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两个阶段性目标,围绕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制定煤矿安全整治长期作战的计划,分阶段部署,按步骤实施,从科技攻关、资金投入、人员培训、监管监察等多个方面,以及多个层面,采取强根固本之策,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把煤矿安全生产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努力实现长治久安。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