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驾驶员适宜性检测的探讨
2006-03-16
来源:《劳动保护》
| 浏览:
评论: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道路交通事故却像恶魔一样侵害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据统计,2002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7万起,死亡人数达10.9万人,伤残56.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3.2亿元。
驾驶员适宜性检测很有必要
研究结果表明,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有人、车、路三种因素。人的因素占70%至80%。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的交通事故率居世界之首,由此引起了政府和学者的重视,开始研究汽车驾驶员适宜性检测问题,并陆续开发出一系列检测诊断设备,对驾驶员每隔3年检测轮训(再教育)一次。通过对驾驶员进行心理、生理检测,分析出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对肇事驾驶员有针对性地培训,改正其操作方法;对有些不适宜从事驾驶工作的人员,劝其从事其他行业工作。由于此项研究成果深入广泛的应用,使日本连续9年成为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最少的国家。波兰、前苏联的同样做法,也使交通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
驾驶员适宜性检测在国内也有成功的案例。如济南军区某司机训练基地的一个单位自1991年起,对每年入伍的新汽车兵进行心理素质检测并跟踪检测结果,检测不合格的新兵都不能做驾驶员,这个单位10年中没有发生大的交通事故。这个实例证明了驾驶员适宜性检测的应用是很有成效的,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道路交通安全有重要作用。
路况、车况和人的因素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到2002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76.5万公里,全国等级公路里程138.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占14.1%。总体来说,公路的通行条件愈来愈好,已不是导致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汽车的技术状况越来越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首先,在我国境内合资的汽车制造企业不断增加,目前有几十家生产各类汽车的合资企业。发达国家先进汽车制造技术的引进,使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技术状况也日趋进步。其次,有些资金较雄厚的运输企业和个人直接购买高档进口车辆,进口车辆的增加提高了中高档汽车的比重。第三,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也研制了一些技术性能先进的产品投放市场。由此可以看出,多种措施正在促使汽车技术状况和性能趋向高档化,大大减少了因汽车技术状况不佳而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率。
驾驶员违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2000年,在肇事的驾驶员群体中,3年以下驾龄的新驾驶员占50%,在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占到全年总数的六成多。如对西安发生的公路交通事故调查中发现,有697起是因为驾驶员采取措施不当造成的。多雾等恶劣天气,行车追尾等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极大。一些过去跑惯普通公路的驾驶员,一时难以适应高速公路的行车环境,2002年全国高速公路共发生交通事故29611起,平均事故为117.8起/百公里,比2000年增加了14.1起/百公里。
在导致交通事故的人、车、路三种因素中,路和车的因素已不是主导因素。为了解决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应该将驾驶员适宜性检测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驾驶员适宜性检测的主要内容
速度估计检测:该项检查的目的是诊断驾驶员的速度感觉和焦躁性。如果驾驶员在会车、让车、超车和各种复杂道路情况下行车时,对车辆的速度没有相应而确切的速度感觉(估计),则不能正确估计空间距离,这是引起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
处置判断检测:检查驾驶员在驾驶中注意力分配及其持续的能力,还可以衡量驾驶员方向操作的正确性。驾驶员视知觉的注意力和注意分配、持续方面的缺陷,是引起事故的第二个要因。
复杂反应判断检测:可以检查驾驶员在行车中,对交通场面相继发生的变化能否正确而迅速地进行处置的能力。在瞬息万变、重复复杂的信号条件下,若驾驶员不能作出适当判断并敏捷地加以处理,是引起交通事故的第三要因。
动视力检测:检查驾驶员对移动物体的辨别能力。动视力是驾驶员感知移动事物的视觉机能。常规的静视力良好者,动体视力未必就好,而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是动体视力。
间视力检测:测定驾驶员在黑暗中看到物体的程度以及突然进入黑暗后对视力下降的恢复能力。夜间行驶时,由于汽车前灯及其它各种照明,光亮度和黑暗度在时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若驾驶员辨认事物的功能低下,易酿成车祸。
驾驶员适宜性检测是对驾驶员的心理和身体功能情况进行科学的测定,这项措施可以说是事故预防的拐杖,对安全驾驶员作用很大,通过检测和培训可以全面提高驾驶员群体素质,进而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