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反应时即大脑反应的时间,指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于人的机体后到大脑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大脑反应时越短,人民躲避事故的几率就越高。如重物从高空坠落,闻到H2S气味,被电击,摔伤,烫伤,等等,发生这些事件时人们的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的某一部位首先受到刺激传到大脑,大脑发出回避事件的指令从而达到避免事件发生的目的。
1 大脑反应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人体受到意外事件的伤害构成事故,事故发生之前人的某一感官先触及到事件的意外,如看到、听到、嗅到,并将这一感觉传达到大脑,此时的大脑及时做出反应,那么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相反大脑反应时慢,事故就有可能发生。
据有关资料研究证明,成人的大脑反应时如下:光:180毫秒;声:140毫秒;触140毫秒。此项研究表明:人的听觉和触觉快于视觉,而事件发生进某一感官感知到的信息有赖于第二种和第三种感官的证实,这之间大脑的反应是迅速的,如果大脑反应时慢了,就会发生事故。例如,重物从高空坠落,可能首先感知到的是听觉,听觉有赖于视觉的证实,大脑才发出躲避事件的指令。如果人的三种感官不受外界的干扰,又没有任何障碍,大脑反应灵敏,人躲避事故和几率就高,反之就低。
2 影响大脑反应时的因素
在生产实践中影响大脑反应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针对油田生产实际谈一下影响大脑反应时的因素。
2.1 过度疲劳
有关资料表明,一个身强力壮的搬运工,如果使其连续工作两小时,就会表现出体力不支、疲劳、大脑反应迟钝。此时如果继续让他工作,不但效率极低,而且易出现安全事故,如摔伤、砸伤等。
2.2 噪音
一般情况下,疲劳程度与噪音作用时间(T)、噪音作用的强度成正比,接噪时间越长,噪音强度越大、其疲劳程度越高。
2.3 H2S气体引起
H2S是剧毒气体,普遍存在于石油行业中。它既是造成事故的直接作用物,又是和造成大脑反应时缓慢引起其他事故的物质。H2S的危害程度与其浓度及接触时间成正比,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2.4 习惯性疲劳
一般人午饭后有午睡的习惯,如果不睡就感到疲劳、头晕,我们把这种疲劳称作习惯性疲劳,用L表示。某公司三大生产系统:供热、采油、输油外加污水处理均在野外戈壁滩上,职工习惯性疲劳的特征尤为突出。我们根据长期的工作经验绘制了习惯性疲劳经验表和曲线图,见表1、图1。
时间 活动内容 大脑状况 L |
乘车到达 9:45~11:00 工作岗位 疲劳渐升 0~1 换工作服 11:00~11:30 疲劳稍降 1~0.5 稍作休息 11:30~13:30 工作 疲劳渐升 0.5~3 13:30~14:00 午饭后 疲劳猛增 3~6.5 14:00~16:00 工作 继续增加 6.5~7 |
表1 习惯性疲劳经验表
图1 习惯性疲劳经验曲线图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午饭后人们的习惯性疲劳急剧增加。在这个时候工作极易发生事故。实际工作中也是这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故居多。
2.5患病
人在患病斯间尤其是感冒发烧时,会出现头疼头晕等症状,此时人的大脑反应缓慢,迟钝,大脑反应时长。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工作,若遇到意外事件可能会发生事故。
2.6 酒后上岗
酒精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大脑反应时延长,判断力下降。研究表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与员工的工作能力的关系成反比。由实验得知,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与工人的工作能力的关系为: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3‰。工作能力开始下降;达到1.0‰时下降15‰;达到1.
5‰时下降30‰。
2.7 其他因素
通过对某公司采油现场的观察,发现另外还有三种因素影响大脑反应时。第一为视觉:员工工作时用纱巾蒙面,戴深色墨镜;第二为听觉:工作现场戴厚头巾,戴随身听耳机,戴纱巾;第三为嗅觉:戴口罩。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吸收,造成大脑反应时的延长。
3 如何缩短大脑反应时使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3.1消除疲劳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连续重体力劳动时会感到疲劳,应及时安排休息,以防因疲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3.2 降低噪音干扰
操作人员的疲劳与噪音强度和作用时间有关,因此要想减少疲劳一方面降低噪音强度对人体的侵害,另一方面减少噪音作用的时间。当噪音达到90分贝时,人的疲劳感会急剧上升,因此应该把噪音控制在90分贝以下。长期的低噪音也能造成人的疲劳,应为噪音岗位的员工配发耳罩,使噪音强度降至安全范围。
3.3 加强H2S气体的检测和控制
要消除H2S气体对人体的危害必须首先加强对H2S气体的检测和控制,将H2S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降至安全限度。当空气中的H2S气体浓度超标时,应首先远离现场,远离气源,躲避到上风处。H2S气体超标的岗位应配发相应的防护面具,以防不测。
3.4 重视习惯性疲劳
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表。如针对上述野外工作实际,绘制出了减轻习惯疲劳的时间表和曲线图,见表2、图2。
时间 活动内容 大脑状况 L |
乘车到达 9:45~11:00 疲劳渐升 0~1 工作岗位 换工作服 11:00~11:30 疲劳稍降 1~0.5 稍作休息 11:30~13:30 工作 疲劳上升 0.5~3 13:30~14:00 午饭 疲劳缓降 3~2 14:00~14:30 午休 完全恢复 2~0 14:00~16:00 工作 疲劳稍升 0~2 |
表2 减轻习惯性疲劳时间表
图2 减轻习惯性疲劳曲线图
实践证明,将疲劳程度控制在3以下进行工作是相对安全的。所以,针对午饭后表现出的头晕、瞌睡现象,安排半小时休息,以消除因头晕、瞌睡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还可以提高14:30~16点的工作效率。
3.5不可带病紧持工作
带病紧持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安全隐患,遇到安全事故不但不能自保,反而会拖累他人。从工作角度来讲,也会降低工作效率,所以应该从制度上加以限制。
3.6 严禁酒后上岗
由于饮酒过量的人其中枢神经活动变得迟钝,大脑反应时延长,遇到意外事件可能发生事故,因此应该禁止饮酒过量的人进入生产岗。
3.7 不可忽视的其他因素
针对生产现场表现出的影响人的视觉、听觉、嗅觉的现象,应从制度上来消除。比如规定在工作场合,不戴深色的墨镜,不用厚头巾包头,不戴随身听耳机,不戴口罩等。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上一篇: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谈本质安全及其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