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劳动防护服设计体系初探

2008-09-03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为保证安全健康,防止事故伤害或职业性毒害而佩戴使用的各种用具的总称。常用的劳动防护用品主要包括: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安全网、防护手套、口罩、墨镜、安全鞋等。防护服属于劳动防护用品的一种。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中国是最早产生劳动防护服的国家之一,从原始社会农业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到近代辛亥革命;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东京梦华录》所记载的“百工百衣”;从古代的军服、官服到现在的劳动防护服,无不闪烁着劳动防护服设计的灵光。

  往事越千年,中国进入了高科技时代,劳动防护服设计因时代需要而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学,它体现了现代工业设计的总则。随着中国加入wto,具有崭新时代特色的劳动防护服必将在经济活动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防护服尚未跟上市场的发展

  在中国,劳动防护服的科研、管理、生产、使用及市场是一个很大的产业链。首先,中国劳动部将劳动防护服的管理问题归入了安全生产的领域,并对服装的各种性能指标做出指令性的规定。国家和各省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条例。相应的服装科研机构将劳动防护服作为特殊用途和功能的服装加以研究,分别从服饰材料、设计和结构方面进行广泛的开发,并配合政府安技部门管理鉴定工作。服装制衣商在政府法令规定的范围内,应用最新研究成果,开发具有工效价值的款式,并将现代ci设计的元素融入其中,渗入经营管理的领域。使用和穿着劳动防护服的企业即用户企业的具体要求千变万化,对款样的选购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工作效率、安全管理及企业形象的塑造。

  初步形成的产业链与巨大的市场前景并未形成良好的系统。中国防护服的生产仍显得较为混乱,在行业中有盲目追求大而全和全民办厂的两种极端趋势。这些制衣企业设计力量薄弱,生产管理落后,专业人才缺乏,工艺能力低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而用户企业对防护服的发放也会带有福利性质,缺乏对劳动防护服功效的认识。种种原因使现有的劳动防护服款式陈旧,色彩单一,做工不精,达不到应有的穿着目的,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甚至因防护服穿用不当造成或加重了事故隐患。

  中国加入wto组织后,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显而易见,对劳动防护服设计科学体系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防护服的设计涉及多种边缘学科

  劳动防护服设计所涉及的学科有下面六种:

  人因工程学——在国内,此学科的称谓较多,有“人体工程学”,“人机工学”,“工效学”等。著名的美国人机工程学和应用心理学家a查帕尼斯的定义是:“在综合各门有关人的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人的劳动活动的科学”。

  技术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职业技术领域中的审美规律。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职业过程的美学问题。职业环境、工具和对象是否美观,都会影响作业者的心理状态,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例如,工厂厂房设计既要适用又要美观。几净窗明,照度适宜,机器讲究造型。色彩舒适,减少噪声等都可以影响劳动者的精神状态,同样办公室、酒店、旅馆更是如此。服装作为环境的主体、大环境的局部,其造型与色彩,对提高工作效率也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劳动防护服的艺术设计。劳动防护服作为技术产品,不单纯是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艺术品,它首先必须体现现代科学技术水平,有实用价值。

  服装卫生学——是研究如何科学着装的学科。主要包括服装材料与服装处理的研究;衣服与外界环境关系的研究;衣服与着装舒适关系的研究;衣服各种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以及衣服的抗静电,防火阻燃、防油污等。服装卫生学是本世纪3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有:在生活及各种作业环境中,衣服对人体究竟会有哪些防护作用,其防护程度怎样。如冬装的保暖量,夏装的透气、吸汗、散热等。随着合成纤维的发展,服装卫生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更为广泛。

  安全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系统文化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结合工程学原理和工程问题的新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有危险识别,事故分析与预测;消除、控制导致事故的危险;分析构成安全系统各要素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并协调之,以取得系统安全的最佳设计等。劳动防护服也是安全系统中的重要因素。

  ci设计——corporate identity design ,中文译为企业形象设计。本学科属于商业艺术范畴,是企业行为与艺术设计的交叉学科,主要解决企业本体在商业活动中的“包装”问题,其设计要素分为mi(理念设计)、bi(行为设计)和vi(视觉识别)三大子系统。在中国的经济建设背景下,防护服设计已在具有前瞻性的现代企业纳入ci的框架。

  服装设计学——根据现实设计实践,我们可以给劳动防护服的设计下一个定义:防护服设计就是专业设计者(或设计师)在追求真、善、美的历程中,依照穿着企业的工效及审美要求,在全面把握设计依据(特定时空背景下的人体条件,实现作品的生产或加工条件,穿着者工种的定位,同一时期竞争者的有关状况,企业组织的战略目标等)的基础上,对服装的构成要素(具象而言:款式、配色、质料、配件等,抽象而言:点、线、面、形、体、色、质、光、动等)进行主题条件下的组合(艺术构成的形式法则,成衣与人体的组合等),旨在满足生产现场工人对生产的需求属性(功能性需求、装饰性需求、价值性需求),通过科研,用绘画、立体成形、摄影、服装展示等媒介形式进行表达的一种构思及过程。

  劳动防护服的外延包括人体上的一切覆挂物,包括鞋帽、手套、口罩、眼镜等。

  上述六大学科在逻辑上构成相互交叉的新系统,即防护服设计的学科体系。

  建立设计的系统模式

  建立系统逻辑模式,可以为进一步建立数学模型及应用cad技术进行劳动防护服装设计奠定基础。

  劳动防护服设计的研究对象:传统人机工程学,以“人•机•环境”为基本结构。劳动防护服设计是从服装的角度为着装作业者提供工作条件的。因此,研究时需要把服装的因素单独提出,作为新系统的要素。

  研究对象具体分为四个子系统:

  衣:服装的款式结构、面料质地、色彩搭配,还包括舒适性能,卫生性能,防护性能,穿着性能,视觉性能等。以衣饰为设计中心时,同时以两组界面为条件满足人(作业者)工效的需要。

  环:即环境,包括自然环境(色彩 、采光、厂房、声音等)、组织环境(集体意识,心理环境,配合方式,管理模式等)和社会大环境(文化、流行、wto等)。

  机:机械,机器等,一般泛指与作业者发生直接关系的工具及设备。例如,工作台的尺寸,作业者的动作范围、强度等,都是设计防护服的重要依据。

  人:包括作业者、管理者以及他们所形成的关系。是工效系统的中心子系统。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