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和解决对策

2009-10-28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近年来,某些煤矿在日常安全管理中进行了长期的摸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下面我就技术管理、区队管理、科室管理人员的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存在问题

  (一)技术管理上,虽然通过标准化,精细化等多种形式强化质量意识,确保工程质量,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部分管理人员素质差,责任心不强,不善于动脑筋,现有知识跟不上形势,学习的上进性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工作安排上,系统思考不到位,标准低,使本来一次就能完成的工作要分多次完成,易形成安全隐患。

  方案制定不合理,给施工造成麻烦,易形成安全隐患。比如:在17506里段,采二队回采时,遇见一断层,由于大小判断不准确,采用了补巷的办法,结果补时,施工困难,采时施工更困难,给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困难。

  部分区队技术员的技术管理不到位,工作面遇到问题,不是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而是汇报,看科室怎么办,只起到传话筒的作用。致使现场没有临时性的措施,影响安全生产。作业规程制订粗造,会审后,修改不到位。安全技术措施及时性、针对性差。

  (二)区队管理存在的问题:

  正规循环率差,主要是机电事故的影响。由于机电维修人员的事前预防、检修作的不够,加之备用件不到位,一旦发生机电事故,影响时间就特别长。使采掘队的工人延长劳动时间,易产生疲劳,威胁安全生产。

  交接班时间管理松懈,此时,对于工人,急于完成任务,或赶人车,易产生急噪情绪,工作质量差,对于班长、盯面安全员,早走的毛病普遍存在。因此说这时的工作面是安全管理的盲区,最容易发生事故。比如预备队2005年的4.15顶板事故就出在交接班时间。

  莽撞人、粗心工人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一般都存在这样一个规律:新工人初下井,心小(怕事),所以就特别小心,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丰富,操作的熟练,大部分人,心变大,敢放心大胆的干,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一些阅历,变的更加细心。这时极少数人随着经验的丰富,操作的熟练易粗心蛮干,不是有这样一个规律:一般一个队受伤的老是那几个人。即莽撞人、粗心人。这些人是安全管理的重点。

  对于容易发现的隐患,往往容易防范,但隐患较隐蔽的地带(即表面条件比较好,实际条件很恶劣),由于人员的技能不够,麻痹意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比如掘二队在17507上顺掘进时的3.13顶板事故,当时顶板表面情况就比较好。

  (三)科室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一部分人只完成下井任务,几乎不查隐患,下井流躺躺,只到工作面签到,个别甚至未到工作面,大部分人只查找问题,处理监督解决问题的力度差。

  由于科室管理人员监督解决问题差,区队落实解决问题差,所以现场管理上易出现这种现象,管事的人看起来特别多,但实际都不管事。

  二、解决办法

  加强系统思考,集思广益,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加强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严格验收标准,确保工程合格,对质量管理要本着质量第一,数量第二,另外,监督处理一定要严,对于施工,验收不按标准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处理。

  各个单位都要严格按正规循环合理组织生产,要研究、解决影响正规循环的各个因素,组织人员及时解决,确保工人的正常工作时间,减少涝点,合理安排工作量,使工作量的上下浮动控制在10%左右,使职工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干标准活,干放心活。

  抓好对新工人的技术培训,通过理论培训和现场师傅的传、帮、带等多种办法,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对于粗心、莽撞职工,要作为管理的重点,要对他们多提醒,和他们多交流,让他们知道蛮干的危害,自觉接受监督。从而改掉粗心、莽撞的坏习惯。

  抓好交接班时间的现场管理,由于交接班时间是安全管理的盲区,容易出现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所以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队干要把交接班时间的入井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对于交接班时间不负责任,擅自离岗的人员要加大处罚力度。

  要让每一位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知道,煤矿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实际是一种极端性很强的管理,是薄弱环节的管理,只有认识到位,隐蔽性较强的隐患才能及时的发现、遏制。

  每一位管理工作者要身体力行,改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意识。只要我们每一位都进到了自己的责任,那么,我们的安全生产一定能管好,也一定会管好。

  加强监督管理与处罚的力度,对于不负责的人受到应有的处罚或处理。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