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小议安全生产监管新模式

2013-04-09   来源:开封河务局    作者:王晓杰 王翠霞 杨莉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生产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安全监管的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从柔性监管与刚性监管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了从以制度为核心的安全监管模式到以对人的行为研究为核心的安全监管模式,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中安全监管模式的一次提升。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摘要:安全生产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安全监管的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从柔性监管与刚性监管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了从以制度为核心的安全监管模式到以对人的行为研究为核心的安全监管模式,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中安全监管模式的一次提升。

  关键词:安全生产;柔性监管;刚柔相济

  1 引言

  在人类的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安全是永恒的主题之一。有史以来,人类的基本活动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发展生产、抵御灾害[1]。

  安全生产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是法律赋予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几年来,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围绕如何搞好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督管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使全国的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呈现出相对平稳、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2]。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矛盾更为突出,安全生产形势将更加严峻[3],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那种以硬性指标为核心的刚性监管模式已不能简单地适应当今各行各业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以人的价值观、和谐观为核心的柔性监管模式,它是安全监管的一种新实践方式。从以制度为核心的安全监管模式到以对人的行为研究为核心的安全监管模式,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中安全监管模式的一次提升。

  2 柔性监管是刚性监管的升华

  刚性监管是指“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进行的管理。这种模式虽然促进了监管的规范化,但并不能激起企业及社会人员对安全生产持久旺盛的工作热情,相反这种理性的、刚性的监管方式恰好与企业通常所表现出的非理性的、丰富的创新需求及综合监管系统中的多维性联系构成了矛盾。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传统的刚性监管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安全生产亟需建立一套具有时代特点的、并更应是以注重创设良好的社会安全气氛为主的新型监管模式。为此柔性监管应运而生。

  那么,什么是柔性监管呢?柔性监管是指强调“以人为中心”,依据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以及精神氛围而进行的人格化监管;它是在研究企业的心理和生产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非强制性的监管模式,在企业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达到把全社会的安全意志转变为企业单体的自觉行为的监管目标。那么,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中,要营造全社会的安全满意度,首先要以提高企业安全满意度作为基础和条件。柔性监管在安全生产监管中的应用,正是在尊重企业尊严与独立的前提下,在提高广大企业对社会安全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的基础上,所实行的分权化监管。

  当然安全监管必定需要刚性成分,柔性监管只是对传统监管模式中所表现出的重事轻人、手段强硬、缺乏弹性等现象的一种辩证否定,是一种扬弃。从监管实践的角度来看,刚性规则与柔性监管是密不可分的。刚性规则是监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为整个监管工作搭建了一个基本框架,规定了监管的目标、幅度、时间、空间以及必须的刚性手段,是社会和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在这一框架下有序地运行。没有规章制度的社会和企业必然是无序的、混乱的,其柔性监管也必然丧失立足点,所以说刚性规则是柔性监管的基础;但是刚性规则又必须依靠柔性监管来提升,社会缺乏柔性监管,企业缺乏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激情,刚性规则亦难以深入。

  在当今社会,任何一个成功的管理模式背后必定有一个共同的诀窍:即管理的刚柔并举,刚柔相济[4]。也就是说在实际的安全监管工作中,坚持刚性规则与柔性管理两个轮子一起转的原则,并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刚柔相济的综合监管方法,才能使监管实践工作顺利进行。简而言之,安全生产离开刚性规则,其监管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安全生产离开柔性监管,其监管必然是死水一潭,无法持续发展。所以说柔性监管是对刚性监管的升华。

  3 柔性监管的特征

  3.1 柔性监管的内在驱动性

  由于柔性监管的最大特点主要在于不是依靠权利影响力,而是依赖企业的心理过程,依靠思想解放,自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个企业对安全生产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每个企业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社会安全而不断开拓新的“优良业绩”,以确保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的良好形象,因此,柔性监管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不过,在现实的安全监管中,只有当社会规范真正转化为企业的自觉意识、社会安全真正转化为企业的自发行动时,柔性监管的内在驱动性才能形成,自我约束力才会产生。

  3.2 柔性监管的影响持久性

  这一特征主要表现为柔性监管中要把社会外在的各种安全管理规定转变为企业内心的自愿承诺,并最终将这种内心承诺转变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因为这一转化过程需要全社会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所以它是需要时间的。但是现实中由于企业个体差异、社会文化的传统以及周围环境的制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整体目标与企业个体目标之间往往存在着各种差异并难以协调。然而一旦这种协调工作通过柔性监管而达成一致,便会在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上获得相对独立性,它将对企业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力。

  3.3 柔性监管的激励有效性

  柔性监管的激励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它体现了人的多层次需要方面,马斯洛的五阶层需要理论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5]。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6]指出:对人来说,为维持生活所必须满足的低层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相当于保健需求;而被尊重和实现自我的高层需求则属于激励因素。而柔性监管主要通过满足企业的高层需要,激发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热情,因而柔性监管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

  总之,柔性监管的特征可以系统概括为:内在终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而安全生产监管中的柔性化特征则主要表现为在安全监管的过程中所要体现出的“和谐、融洽、协作、灵活、敏捷、韧性”等方面。

  4 柔性监管在安全监管发展中的应用

  4.1 在安全生产激励机制方面

  传统的激励机制大多以福利政策“一刀切”的方式来体现,不仅没有起到激励企业的作用,反而在一些企业中产生消极影响。在激励机制设计中融入柔性监管思想,就是在设计福利政策等方案时,充分考虑各类企业的工作性质,特别是那些对安全生产拥有创造性活动的高素质企业。由于创造性活动往往是一个探索过程,其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且智力活动本身也难以计量,所以创造性工作难以量化。如果硬性量化并以此作为激励依据,势必会挫伤这些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抑制其潜能的发挥。因此运用柔性管理设计企业的福利方案,充分体现奖酬机制上的柔性化,是达到激励企业做好本职安全工作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实施中不仅要注重对企业物质上的奖励,还应更加注重对企业在精神上的嘉奖,如表彰其对社会的友好性。

  4.2 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方面

  传统的安全生产培训方式比较类似于传统的学校教育,即“填鸭式”的灌输型培训方式,培训课程的组织往往是从规模非常小的企业到规模非常大的企业全部参加,不同行业、类型的企业全部参加,但是由于企业的规模类型、知识层次和学习需要各不相同,这种培训往往最后都流于形式,白白的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柔性监管技术是一种智能性的管理方式,所以它要求安全监管和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懂得现代科学知识,熟练掌握多种技能技巧,在信息网络化的条件下具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一个柔性管理的组织首先应该是学习型组织,通过不断地学习,及时获取所需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所以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方面采用柔性监管的管理思想,就是根据各个类型的企业的不同需要,甚至是每个企业的不同需要“量身定做”不同的培训课程。

  4.3 在安全生产执法改革方面

  传统的执法改革只注重执法权整合。实践证明,如果执法理念不转变、执法手段不更新、执法制度不建立,不管执法权如何整合,也不管执法权由谁来行使,都不会达到好的效果。柔性监管倡导的柔性执法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7],即要重点从执法理念的转变着手,然后,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对执法手段予以创新,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执法制度。它克服了以往执法中的单一性、僵化性和机械性,符合人被尊重、肯定和自我实现需求的心理特点,体现了现代法治的价值取向。

  总之,随着21世纪资本、技术、智力的全球流动与扩散,安全生产理念已逐渐趋向于“无界”。安全生产柔性监管模式正是冲破了传统的刚性监管模式的有形有界,它以“人性化”为标志,更加强调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工作中它更加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大局精神、远见和价值实现;它是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差异性互补等原则建立的一种崭新的安全监管模式。它不仅是动态的,而且能够前瞻性地指导组织的实践工作。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