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

2004-03-09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系统、全面、高标准、高水平的社会发展目标。它不仅反映在经济和消费指标上,也包涵社会协调安定、人民生活安康、企业生产安全等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公共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企业生产安全、家庭生活安全等“大安全”标准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推行新的管理模式,构建“三方”协调机制

最近国家推出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这四个层面各有分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一模式的有效运行,关键在于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者、企业和政府“三方”协调的运行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企业和政府为维护各自利益,使“三方”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和冲突。政府从宏观调控角度,为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全社会总体资源最优化配置,强调的是对全局的调控力度;企业视自身的经济效益为生命线,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而劳动者最关心的是与生活质量有关的切身利益。“安全生产”则是联结和均衡这个三角利益平面的关节点。依靠这个关节点的支撑,企业收益增加,劳动者就业使生活水平提高,政府有税收发展社会事业。这个关节点一垮,出现重特大安全事故,三方都要受到损伤。换句话说,安全生产工作也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但它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因为保障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是宪法规定的,它是一种社会公益性工作。市场经济对安全生产提出新的要求,但不能取代和减轻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不能把政府的责任推给市场。同样,企业的安全生产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但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和对工人健康的保护不能随市场而波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权益必须得到保障。

构建“三方”协调的运行机制,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组织形式,使“三方”在这一形式下完成协调。从我国目前安全生产的组织形式来看,最直接和最快捷的,也能为各方所接受的,就是在基层政府的安全生产委员会中吸收企业法人和企业工会负责人、职工代表参加进来。然后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明确“三方”在安全生产中各自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运行准则和工作制度,使各方都有不被忽视的力量,都能参与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形成一个视“安全生产”为共存共荣的利益共同体。政府对企业发展生产、保障工人安全健康权益具有双重义务,在调控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和监管;企业的自主权绝对不能扩大到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的地步;劳动者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拥有足以使企业重视的权利,参与安全生产决策和管理过程。 

适应经济全球化,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中国加入WTO以后,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面临劳工标准等安全生产问题的严峻挑战。大庆要在对外开放中有所作为,与世界500强企业联姻合作,就必须在生产和贸易中,按国际标准和国际通行准则办事,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是20世纪末在国际上兴起的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并列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现已成为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OHSMS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周而复始的“计划、实施、监测、评审”活动,实现体系持续改进。OHSMS对企业不是行为标准,而是行为的管理要求;不是强求企业的安全卫生状况一定要达到很高水平,而是支持企业形成一个机制。OHSMS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政府通过对各类企业的OHSMS评估认证和审查,依法对企业安全健康进行宏观管理。二是企业遵照现代科学管理的共同原理把OHSMS与ISO9000、ISO14000一并融入总的管理体系中,建立企业自主安全健康管理机制,使OHSMS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的不断循环运行和改善,使职工和有关人员面临的风险减到最低限度;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不断改善;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形象。

大庆推行OHSMS标准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只要我们充分认识OHSMS的作用和意义,牢牢把握其运行特点,在一批有实力、有现代理念的企业先行试点,然后带动中小企业、新兴企业建立OHSMS,逐步推动全市各类企业积极开展OHSMS的认证,就必将使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进入一个良性轨道,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赢得市场机会和商业信誉带来实际价值。 

融入大文化战略,建设“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

安全工作是政治工作、经济工作,也是文化工作。很多案例表明,安全事故频发,究其原因,恰恰是当事人安全素质差,安全法规意识淡簿,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范常识,没有科学的安全健康理念,不懂得现代化安全生产管理方式造成的。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安全文化建设还相当滞后。

没有先进的安全文化,就不会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更不可能创造优越的安全环境。从长远看,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和全社会安全水平的根本。

大庆市委、市政府在推进二次创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提出了实施大文化战略。事实上,安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大文化战略”本身就包含安全文化建设。可以说,大文化战略为全市的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各级政府要把全社会的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大文化战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树立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的样板,有效组织发展安全文化产业,发挥公共媒体作用,改善安全教育方法,统一安全生产培训模式,培育安全文化载体,发展安全文化中介组织。

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形成安全第一的观念、预防为主的观念、安全是生产力的观念、安全是效益的观念、风险最小化观念、安全是生活质量的观念等。同时,树立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保险防范意识和防患于未然意识。在社会行为中,逐步建立科学的安全思维,主动的自我约束,规范的执法行为等,为建设小康社会培育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和良好的安全道德素质。 

实施安全生产法,把安全纳入法制化轨道

《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安全生产的专门法律,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主体法,是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实现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是制裁各种安全生产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力武器。全面小康社会也必然是法制社会,在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把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作为一条主线,守法保安全,依法抓安全,执法管安全。

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就是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人为本。把人力资源作为生产和社会进步的第一因素,重视人的价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预防和减少人身伤亡,把安全生产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就是要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政府和企业领导者要真正把安全生产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处理好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的关系。要抓好责任制的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管理机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就是要增强公民的安全法律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一方面要维护公民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参与权、知情权、避险权、检控权和诉讼权等合法权益,一方面要促进从业人员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相关的法定义务和法律责任。

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就是要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厂长经理要首先学好《安全生产法》,逐项组织落实。要切实保证安全投入,不断更新、改造和维护安全技术装备,加强基础建设和作业现场管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

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就是要依法行政,制裁各种违法行为。《安全生产法》对于各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界定及其法律责任的追究有着严格的规定,明确了执法部门的法律责任,体现了权责一致的原则。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严把安全审批和验收关,组织不定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忽视安全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行政处罚;对造成伤亡事故、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创建“安全社区”,消除盲区和空白点

安全是一项社会化事业,要使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必须紧紧依托社区。只有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和功能,才能把政府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时宣传贯彻到每个角落。只有通过安全进社区,才能随时掌握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和重要场所的安全情况,也只有把每个社区都建设成“安全社区”,才能实现安全、环保、发达进步的小康社会目标。

创建“安全社区”,就是要将社区内各种不同的组织及社会服务团体动员起来,通过社区的领导者、社区服务机构负责人、企业法人以及公安、消防、安全等专业人员,有组织地集结力量,各施所长,把众人对安康生活的共同愿望联系起来,维护公共安全,协助企业搞好安全生产,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及生活环境。

大庆地区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近年来社区建设进展也很快,安全工作开始进入社区。但总体而言,还缺乏创建“安全社区”的理念;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缺乏对“安全社区”基本准则的认识;缺乏相关理论、规划和步骤的指导。为此,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县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队伍建设,延伸到街、镇和社区。选择基础好的县区街道作为试点,成立由街道主要领导挂帅,安全、卫生、环保、公安、消防、交通、经贸、物业、重点企业领导等组成的安全生产委员会,统筹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事宜,安委会办公室设专职人员具体负责。第二,要设计、规划并分步实施“安全社区”创建计划。市里要拿出关于创建安全社区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县区制定方案,边运作边规范。同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社区团体的联系,充分利用资源,使计划更有效地推进。第三,要关注高风险人士、高风险场所以及弱势群体的安全问题,并拿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加以控制和解决。第四,加强伤亡事故统计分析,设立适当的考核指标,检查和评估“安全社区”建设的成效和在家庭、团体及社会中产生的影响。第五,培育安全中介机构,提供宣传和培训等服务。第六,要组织横向学习和经验交流,对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不断完善。通过一系列工作,逐步改善区内居民的安全和健康状况,建设富有凝聚力的“安全社区”,让群众充分享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成果。

作者单位:大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