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安全监察的排头兵--记陕西榆林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主任张林生

2004-07-22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在陕西榆林一带有一位煤矿安全监察的排头兵,他就是陕西榆林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主任张林生。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暨2003年全国安全生产监督监察表彰大会上他荣获了先进工作者称号。
    提起张林生,榆林地区没人不知道的。2000年8月,张林生调任榆林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上任以来,他带领煤矿安全监察这支队伍,使该辖区在煤炭产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百万吨死亡率却始终保持在l以下。煤炭产量2001年是3100万吨,2002年为5858万吨,2003年为7140万吨,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0.60、0.75和0.63。没有发生三人以上重大事故。为煤矿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榆林办事处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被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评为“先进办事处”;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被榆林市人民政府授予“为榆林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单位”。榆林办事处党总支2002年被陕西省直机关工委评为“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在荣誉面前他个人从不伸手,每年他都是大家全票选出的先进,可上报时他又把自己的名字划掉,2001年省局在联评时才特意把他列为优秀公务员进行表彰。
    要建成一流办事处
    张林生调到办事处前,是神木县煤炭局局长兼煤炭总公司总经理,曾连续九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也是近两届省党代会的代表。他来到办事处后,第一次开会就对大家说:“不求把我们办事处建成全国第一名办事处,也要建成一流办事处。”为了尽快开拓工作新局面,他以办事处为家,精心研究监察工作的方法、思路。往往深夜才睡,亲自起草办事处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拟订办事处的工作计划、工作安排。共计制定各项管理制度33项,348条,32000多字和8张监察附表。这些不仅是他精心设计策划的,而且是他一字一句用电脑打出来的。他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每位监察员,为办事处逐渐形成了一种团结、务实、高效、廉洁的监察作风开了个好头。
    由于在当地煤矿没有人不认识他的,所以,如何过好人情关,严格执法,对他来说是一个考验。2002年在煤矿专项治理中,打井沟村办矿由于资金困难,不愿投入,矿长认为他们是老熟人,请求给予放行。张林生还没等其说明原委,却先给他做上了思想工作。“我给你放行了,我们的监察员可不给你放行;今天给你放行了,明天不可能再给你放行;就算办事处都给你放行了,可事故不可能给你放行,你出了事故既要赔偿经济损失,又要受到经济处罚,还要受到责任追究。与其这样,还不如把资金用到投入上。”来人一听,这都是为煤矿着想的。回村后立即动员全体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很快按照要求砌起了巷道,增加了设备。这个地区其他25个煤矿一看,这些有“来头”的矿都过不了这一关,其它的哪还有“戏”?于是纷纷行动,按照标准进行投入。府谷新民镇有一个矿,自恃在省地县有关系,为了减轻处罚,把一次井下事故瞒报为地面事故。办事处查清真相后,省地县有关部门不断给张林生打招呼,让少罚点,但张林生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坚持给予重罚10万元。办事处的同志一看张主任手下从不留情,在工作中也都自觉地校准了监察的“准星”。
    重点煤矿重点监察
    该办事处负责榆林市9个产煤县区内414处矿井的安全监察,其中国有重点矿井6处,地方国有矿井35处,乡镇矿井373处,年生产能力达7000多万吨。人员少、矿井多、战线长、矿井基础差、监察任务十分繁重。
    张林生从西安矿院毕业后一直在当地工作,对这里的情况非常熟悉。上任后及时提出了“增强硬件打基础,重点监察除隐患,三方合作保安全”的工作思路。在这里生产的小煤矿,基本都是无风机、无支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最大的安全隐患,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他提出了在全区煤矿消灭自然通风,消灭无支护作业的工作目标。为此,他带领办事处的全体同志,抓点带面,快步推进。西沟沙沟峁乡办矿,矿长是县人大代表,在这一片的威信也比较高,这个矿如果搞好了,可以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可是当张林生给他谈时,他说啥也不同意干,办事处只好给其发停产通知书。结果他在这一片又召开矿长会,制定对付监察的对策。你监察来了我就停,你走了我再干。为了解决这个矿长的思想问题,张林生多次到矿给其做思想工作,明以事理,晓以利害,终于使其摆正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矿长表示不但自己要搞好安全设施投入,还要动员其他矿搞好。现在全区所有的小煤矿全部配上了风机,消灭了自然通风;实行了有支护作业,大大提高了煤矿的抗灾害能力。
    在重点监察上,采取了重点监察和跟踪监察相结合的方法,把事故消灭在了隐患状态。通过调查,对全区的各类煤矿进行了分类,对重点煤矿进行重点监察,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进行跟踪监察;办事处成立三年来,共深入现场监察2174次,查出隐患18027条,责令519处矿井停产整顿或停止作业,仅2003年查处隐患11287条,现场监察919次,处理有关责任人133人次,其中县处级8人次,处以罚款180万元,从源头上遏制了事故的发生。
    协调各方,共抓安全。张林生一开始就认识到,办事处人员少,矿井多,必须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抓安全,煤矿安全状况才能逐步好转。刚开始有的煤炭管理部门不愿积极配合,认为他是在抢他们的饭碗;煤矿企业认为监察、处罚是“找茬’”,不积极配合。张林生用“一切都是为了安全,大家的根本目的就是安全”,将煤矿企业、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穿在了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煤矿安全监管环境。目前,绝多数煤矿能够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经常主动邀请他去监察。安全好了,极大地促进了榆林地区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廉洁执法保安全
    多年在地方上的经验告诉张林生,执法单位的廉洁问题是关系到执法绩效的关键。他上任以后,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起初为办事处制定了“三公开,两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自己带头遵守执行,推进了办事处的廉政建设。有一个矿发生了一起隐瞒事故,办事处通过调查,决定给其7万元的处罚。可是有一天,该矿来人到张林生的办公室二话没说,扔下两万元就跑。张林生随即把这些钱交到银行,并把矿主叫来说;“你给的钱我已给你交了罚款,你把剩下的再补齐。”这件事对张林生震动很大,为了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张林生把三公开两落实,完善为“三公开、三落实、一回访”,从制度上预防和制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首先,坚持以政务公开为切人点搞好“三公开”。一是对机关管理进行公开;二是对办事程序、处理结果公开;三是重大问题由全体人员会议公开讨论集体研究决定,禁止个人说了算。
    其次,全体监察人员都要廉洁从政,秉公执法,做到“三落实”。一是在安全监察中落实廉政责任;二是在事故调查中落实廉政责任;三是对煤矿违章行为进行经济处罚和停产整顿等较重的行政处罚,一经研究决定公布后,必须认真落实,任何人不能擅自变更。
    另外,实行对监察人员的廉政建设情况实行“一回访”制度,办事处主任、副主任和纪检委员每月要对监察过的矿井进行一次回访。
    “三公开,三落实,一回访”廉政制度主要体现了张林生的三重思想。一是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禁止个人说了算;二是煤矿安全监察处罚一经做出,任何人不允许讨价还价,私自更改。如要更改,只能走听证或复议、诉讼渠道,保证办事处执法的严肃性;三是从领导带头,监察员之间任何人不准说情,顶住来自各方面的说情风。
    这一廉政制度有效杜绝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到目前为止,监察人员没有一位违纪的,也没有一处煤矿对监察办事处的行政处罚要求复议和诉讼的。
(摘自:《中国煤炭企业管理》2004.6)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