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2005-04-06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跑“安全口”也有五六年了,最初每逢听到某地或某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死亡若干时就义愤填膺,于是奋笔疾书、分析事故原因、找专家献计献策,怀着“普天安康”这样一个理想奔波着。如今,我已心态平和了,再听到事故的消息便可判断出是哪种原因所致。写安全的稿子也少了,怕老生常谈,自我重复。我因此问自己:作为一个新闻记者的良知是否正在消逝?是否开始对事故麻木了?

 

如何评价所看到的现实

在经历了反反复复的肯定与否定之后,我最终回答自己:没有,那只是一种无奈的状态。因为,明媚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之间有一个灰色地带,社会、国家和我个人都在历经这个必然阶段,然后才能走到阳光地带。如同新体制与旧体制之间也有一个过渡、令人困惑而杂乱的地带,需要我们修一条通向健全而和谐的新体制的道路。

也许记者的文字有时显得苍白、于事无补,但如果缺失,也就失去了一束微弱的光线,何况在有些灾难中,记者的这束光线能够穿透庇护黑色事故的铜墙铁壁,让罪恶曝光。所以辩证地看,有时微弱的光线也会成为强光。我不写血淋淋的事故现场,只为事故哭泣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一双锐利的眼睛穿透迷雾,思索并尽快找到良策。

不知道我看到的是否真实。很多时候,我对目睹的现实感到困惑而矛盾。近年来,浙江的民营经济成了全国的一大亮点,成绩斐然。不少地方都以浙江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为蓝本,做着奋起直追的规划。然而据悉,浙江一些企业的劳动和卫生环境条件恶劣,劳动保护设施匮乏,导致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隐患大量存在。

2004年11月中下旬,带着厚厚的资料,我跟随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浙江专题行采访团,到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较多的金华、温州两市,重点了解和调研当地冲床加工作业安全和职业病防治情况。在一周多的时间里,没有看到特别恶劣的工作环境,在医院里也没有看到外界盛传的住满伤残民工的景象。也许是当地政府安排的结果,也许是企业为了表示欢迎,我们看到那些在生产流水线上劳作的工人戴的口罩和防毒面具都是崭新的,企业厂房的墙上张贴的安全警示标语、职业病防护知识及其他宣传品绝大多数也是崭新的,一些安全招贴画甚至胶水未干。几个同行的记者出去暗访两次,为了封闭消息,巧妙地让当地陪同人员关闭了手机。可戏剧化的结果是,来到一些企业大门口,未等了解情况,对方就问:“你们是安全万里行的记者吧?”

除了听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采访团去了若干家五金、陶瓷或制鞋企业。穿梭于一台台高大的冲压机之间,目睹一张张戴着隔尘防毒面具的年轻而纯净的脸,我常常陷入沉思:采访之前我们了解的资料应该是确凿的,那么有一天他们的手也会断吗?他们的身体也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了吗?若干年后,这段打工生活会是后悔的经历,还是美好的回忆呢?从服饰和发型来看,这些年轻的打工者与城里年轻人相差无己,而且看起来他们更纯净和懂事。

一路采访下来,我深切感受到:农村的年轻人由于在土地中找不到自己的出路而来到城市寻找“发财梦”、“成功梦”,但城市的天空对他们而言很难有灿烂阳光。他们日夜劳作,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除了生产线就是食堂和宿舍。他们没有足够的知识水平用法律保护自己,惟一的希望就是每月拿到薪水。浙江的绝大多数打工者还算幸运,能够按时拿到工资。而在很多地方,打工者拿不到薪水,有的人用跳楼的方式讨薪,他们当中有多少人知道实际上还有比欠薪更严重的伤害,那就是他们自己和下一代的健康,他们的生命和亲人的眼泪。

安全与危险,贫穷与冒险,农民工大多在无奈中选择了后者。这样的选择,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让自己充当了违规者和受害者。

 

这是不是一个怪圈

采访事故多了,发现原因多种多样,最后都归结为“体制”。许多人谈到体制与事故的关系时,都发出一声叹息。更令人困惑的是,许多人不知道“一旦有个别煤矿出了事,整个地区的煤矿都要跟着全面停产”的通知算不算体制问题。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很多,似乎都没办法遏制事故的发生,这个以“通知”形式被广泛推崇的“一刀切”的停产整顿,于是被当做遏制事故的良策。

2003年8月,我在山西采访。山西在连续发生了3起恶性瓦斯爆炸事故后,省里决定从8月19日零时开始,除大同、西山、潞安、晋城4个重点矿务局外,全省煤矿企业一律停产整顿一周。其中,大同市政府早就于8月12日宣布全市460座地方煤矿全部停产整顿。大同市常务副市长语气坚定地说,此次停产整顿将持续一个月。尽管460座地方煤矿平均月产煤300多万吨,而且他们当中的70~90%是合格的,但也必须真停真整。

2005年1月,我在河南采访。自去年发生大平矿难后,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4年11月13日起,全省所有乡镇煤矿和已被国有重点煤业集团公司整合的小煤矿,一律停产整顿;地方国有煤矿一律进行整顿,凡有事故隐患的一律停产;六家国有重点煤业集团公司从11月份起到2005年1月底,一律限产,严禁超能力生产;从2004年11月15日至2005年1月底所有骨干矿井一律限产。于是,在一周的采访中,我听到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都介绍执行这个决定的情况。

这是不是一个怪圈?每次煤矿事故发生后都会在各级领导层引起极大的震动,伴随而来的是领导的“高度重视”,责令当地所有煤矿一律停产整顿。在统一的指令下,大多数合格煤矿也一同停产。

与此同时,我听到了许多质疑声:

“一刀切”全面停产,表面上是为了遏制事故,其实是因噎废食,还挫伤了许多安全生产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的积极性。

全部停产,必将导致一些隐蔽的小煤窑死灰复燃。

停产整顿的矛头应该直指那些发生责任事故的煤矿,不该搞“一刀切”,让那些安全生产抓得好的企业“连坐”,不公平。

市场经济讲公平与效率,但“一刀切”显失公平与效率。

这是“矫枉过正”的办法,将导致更为严重的深层次的煤矿安全生产问题;这是“株连九族”的作法,对我国目前煤炭紧缺的经济发展会雪上加霜。

……

事实上,我关注这类“通知”(决定)大概是2002年。三年过去了,质疑声越来越多,但许多领导表示,这也是一个无奈之举。今年中宣部要求新闻单位全年都要进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报道,报社派我参与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的报道。我想,《现代职业安全》杂志能否探讨一下,这类“通知”(决定)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