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难忘的采访经历

2005-04-06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2004年10月20日晚10时30分左右,位于河南新密市和登封市交界的大平煤矿发生瓦斯突出引发瓦斯爆炸事故,148名矿工葬身井下,永远告别了他们的亲人和这个世界。

    就在大平矿难发生的同时,我和有关部门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两位领导踏上了去郑州的列车,计划前往河南的另一个城市了解情况。

    车到郑州,早上7点,我们被告知大平煤矿发生爆炸,井下还有148人。我们当时都惊呆了,经验告诉我们:这148位矿工生还的可能性极小。

    三个多小时后,我接到领导打来的电话:改变行程,急速前往矿难现场。

 

孤独的叔叔

    翌日下午,大平煤矿采煤二队矿工宿舍楼大厅内。墙上挂满了一个个矿工微笑着的全家福,有两口之家,有三口之家,还有祖孙几代合影,微笑中透着他们对幸福明天的期望。随着瓦斯突出并引发爆炸,他们中的许多人被永远地定格在脚底下的那个世界。

    住在这座楼里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矿工,一个人呆坐在屋里。这位在大平矿干了十几年的矿工话音沉沉地说,他的大侄子在采煤一队,在这次事故中死了,尸体被抬出矿井。他的小侄子还在井下,生死不明。看着屋里小侄子的床铺,他说他感到孤独,心很痛,自己没有照顾好两个侄子。说完,他把头深深地埋进两腿之间,沉默不语。

    矿难,海难,特大井喷事故,触电伤亡事故……几年来,作为一名记者,一名在安全生产领域跋涉的记录者,我有机会目睹了灾难带给人们的无尽悲伤与痛苦,深切感受到悲剧如同一记记铁锤无情地砸向人们脆弱的心灵。

事故对于我们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来说,有其被遗忘的客观原因,但灾难带给遇难者亲人的悲痛却难以抚平。三年前一起海难的采访见闻,让我至今难忘。

 

给记者下跪的老人

    离2003年春节还有两天的时间,一起海难遇难渔船船主打电话来:肇事方面已经决定赔偿事故遇难者家属及渔船,我和遇难者家属感谢中国安全生产报为我们百姓说话,为我们讨回了公道!

至此,两个月来悬着的心得以稍稍放下。这时,我不由得想起当时采访的见闻。

前往遇难者家中采访时已是下午5点,深冬的胶东大地夜幕初降。

    首先来到遇难渔船船长的家。船长的老母亲70多岁,面容干枯憔悴,眼睛哭得红肿。对于提问,老人强忍悲痛一一道来。采访结束时,我起身告辞。这时,老人突然“扑通”跪在地上,连连哭诉:“请记者为我们讨个公道啊!”老人身旁的女儿、儿媳跟着一起痛哭,哭声响彻整个院落。此时此刻,泪水充满了我的眼眶。我强忍着,赶紧扶起跪在地上的老人,连连劝她节哀顺变。

    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出船长家,还要去另两位遇难者家中采访。第二位遇难者家中的惨境更让人目不忍睹。遇难水手的父母双双病倒在床,事故发生后的半个月中,肇事方(即邻市的渔业执法部门)非但没有给他们任何站得住脚的说法,反而声称“责任全在渔船”。

    他们在万般无奈之下去邻市反映情况,却遭到防暴警察的踢打!他们能不悲痛吗?他们能不愤怒吗?可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已经下不了床的父亲艰难地拉起老伴,用头连连磕在床上。我赶紧上前,眼里含着泪水告诉他们:“你们应该坚强地活着,相信党和政府一定能处理好这件事情,你们要活着看到事故的最后处理结果。”

    我知道我只是一名记者,我所能做的是记录事实。然而在他们这些无助的渔民心中,记者成了惟一的救命稻草。这样的情景让人悲哀。

    当晚从最后一家遇难者家中出来,已经11时,呼啸的海风刮在脸上,冷如刀割一般。回到宾馆,想起刚才的一幕幕,我竟然独自失声痛哭起来。

    问题的解决不是泪水能哭来的。第二天,我马不停蹄赶到有关单位,拿到了大量详实可靠的新闻素材。

    与遇难人员家属悲痛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事故另一方的态度。他们非但没有对遇难人员家属进行慰问,还将责任想当然地推给渔船一方,对一些事故真相的关键环节遮遮掩掩。

    最终,这起海难在媒体的介入和有关部门的督办下,事故双方达成协议,遇难渔民家属得到应有的赔偿。但是,灾难带给遇难人员家属的痛却永远难以抚平。

    人世间,悲莫过于白发送黑发;哀莫过于人之心死。平安是福,这是一次次灾难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真知。维护人的生命尊严,永远是我们的崇高使命!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