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超高层建筑拔地起 安全隐患明显须慎建

2008-02-14   来源:-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2001年11月17日,由中国建筑学会组织近30位设计大师及两院院士参加的“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和建设”论证会上,专家们在充分肯定超高层建筑的兴起标志着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同时,几乎都强调超高层建筑要因地适度发展,特别应努力克服超高层建筑自身在安全度上的弊端。诚然,震惊世界的9.11恐怖事件毁坏了人类建筑文明,但它却再次为大都市及其超高层建筑发展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超高层建筑很多都是采用玻璃作为外饰面,他们都是用胶来粘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胶会出现老化。国外的做法就是检查人员坐吊船检查玻璃幕墙的胶,往往10至20年就开始老化。就算是搞卫生蜘蛛人,对于那些胶老化、漏水,他也看不到,检查不着。应该说现在还没有人规范化地去检查,整个建筑物的外饰面的粘合、老化、变形很难显现出来。   

  广州的东风路和环市路都曾出现过超高层建筑的玻璃掉下来的情况,都是因为粘合胶出现老化造成的。玻璃之间仍有空隙,里面藏的白蚁会对建筑安全构成威胁。玻璃之间有结构性支承的间隙。超高层的间隙是蛇虫鼠蚁的聚居地,尤其是白蚁。所以高层建筑的防治小组不断在底层打白蚁,但这是出现了才打药的,里面的破坏面有多大没有人知道。   

  在《超高建筑存在安全等问题,限高迫在眉睫》一文作过如下论述:   

  如果你在大楼第63层工作,离地面200米,大楼突然发生火灾,你该怎么办?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北京市公安局奥运安全组专家金磊说,很多在超高层建筑上班的人,几乎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可这个问题却日益威胁着城市安全。   

  金磊说,城市安全部门曾经做过一个试验,让一名身强力壮的消防员从第33层跑到第1层,用了35分钟。如果是一名身体素质一般的工作人员或老人、小孩,所需时间肯定翻番。而火借风势,30秒内就可以从第1层到达第33层。这样算来,人们跑到楼外逃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高层楼宇空置现象相当严重,而日常管理开支又十分高昂,一批超高层建筑几乎已经被庞大的开支压垮。建筑高度超过300米之后,建筑成本很高,同时还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环境问题、内部交通问题,已经失去了所谓的节约土地的意义。   

  “中国城市建筑必须要有好的规划和设计,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追求高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马国馨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土地资源很缺乏,不可能所有城市都要求盖一层的房子,允许一定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是必要的。但必须承认的是,超高层建筑技术更复杂,工艺更先进,投入更大。“有些政府和企业把超高层建筑作为宣扬政绩的工程,盲目攀比,不符合实际。”   

  马国馨强调,高层建筑建在哪里,该不该建,必须慎重考虑,符合可持续发展观。“房子是用来居住和办公的,如果用起来不方便,再好再高的房子也不好”。他说,很多地方盲目攀比,争相盖所谓的“世界第一高”,“这样的第一对国家发展没有意义”。   

  正是担心超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2002年7月14日揭晓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方案,已经没有了数百米的超高层双塔建筑。北京市公安局奥运安全专家组专家金磊说,这是规划师和建筑师有了安全意识后,冷静思考做出的理性决定。   

  “消防部门的云梯只有100米高,如果300米的高楼出现火灾,根本无法进行救援,除非动用直升机灭火,可协调还需要时间。”金磊说,城市超高层建筑的安全隐患往往被人们忽略。   

  据他介绍,研究表明,超高层建筑存在诸多火灾事故隐患。建筑装修中使用了大量可燃性材料,建筑内部还分布着大量电线电缆,一旦   

  火灾形成,火势会非常迅猛,电梯井和管道井就像一个个大烟囱,火借风势,蔓延很快。此外,超高层建筑中普遍使用的钢结构体系耐火性较差,超高层建筑内部人员疏散也会比较困难。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说,建筑并非越高越好,超高层楼宇无异于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纯粹是自找麻烦。   

  他认为,开发商、投资商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不能急于求成,把超高层建筑看成地方性的标志工程、形象工程,更不能带有“急功近利、树碑立传”的想法,防止为“制造市场卖点而牺牲建筑使用功能的做法”。   

  “超高层建筑盖了不少,可人们对于超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考虑很少,在理论研究方面更是空白。”作为“北京十一五期间城市综合减灾应急体系建设”项目主持人,金磊把超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写进了规划。   

  金磊分析,随着经济发展,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还会越来越多,城市安全关注的重心将是这些建筑。“到2008年左右,北京2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肯定会超过几十座,在这些建筑出来之前,安全问题必须考虑到。”   

  从以上文章不难看出,超高层建筑确确实实存在种种安全隐患,甚至于对整个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还有着诸多不良的影响。另外,笔者还了到上海已立法限制高层建筑,在“两会”期间向有关部门亦建议广州立法限制市区高层建筑。看来限制超高建筑已为大势所趋也!广西南宁应该也不会例外吧!   

  作为一种建筑思潮,摩天楼反映了30年前人们对现代化理解的偏差。经过严肃的反思,人们已认识到现代化并不仅仅意味着工具与技术,它更应包含人类的价值追求。   

  超高层建筑的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显现。高层建筑虽有节约土地的经济性一面,但其内部拥挤、上下困难、设施费用大、阻碍邻里交往、难以消防救灾和预防犯罪等,都不利于生活。它的致命弱点还在于对人的健康不利。据日本医学专家调查,住在高楼内的儿童因脱离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其身体和智力发育水平相对要低,住在高楼内的老年人因活动空间有限,健康也受影响;高层建筑密集区,还易产生峡谷效应,高楼大厦使得邻近街道风速陡增,以至于危害行人与行车安全。   

  在许多发达国家,公众已不愿被装入由高楼大厦和高速公路组成的紧张运行的机器中,而纷纷涌向郊区享受宁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单位、美国SOM建筑事务所的著名结构工程师法兹勒•康说:今天建造190层的建筑已经没有任何实际困难。要不要盖摩天楼或在城市里如何处理摩天楼,并不是工程问题,而是个社会问题。   

  其实早在1974年,芝加哥443米高的西尔斯大厦落成后,以著名建筑师菲力普•约翰逊为首的一批建筑工作者拒绝设计摩天楼,并在此之后美国真的没有再建摩天楼了。   

  在摩天大楼的建造方面,欧洲人保持了克制与理智。目前在世界300米以上摩天大楼的排名中,没有欧洲建筑的名字。在“救救孩子,救救老人,少建高楼”的口号下,欧洲许多城市,已开始有计划地拆除高楼。    超高建筑对景观的破坏力巨大。“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开始向世界学习,在超高层建筑方面,我们盲目学了国外很多东西。”某专家如是说道,因为盲目学习国外超高层建筑的风格,我们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   

  建筑从本质上讲是人的空间,是人们营造的艺术空间。高层建筑也是如此,它既要实用,又要有美化环境的功效。而先于建筑存在的是环境,愈来愈多的高层建筑对环境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增多、高度日益增高,首先最令人担心的是它的安全问题。我国绝大部分高层建筑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建起来的,作为“新生事物”还没有经受过强烈的地震考验,高层建筑在消防问题上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几十层高的楼一旦失火,谁都知道电梯是断不可乘坐的,那么在高层的人要如何下至地面呢?城市安全部门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一名身强力壮的消防员从第三十三层跑到第一层,用了十来分钟。这是在正常情况下,倘若发生紧急事件,或身体素质一般的人员或老人、小孩,则所需时间肯定不止这些。而火借风势,30秒内就可以从第一层到达第三十三层,如此看来,对于处在建筑高层中的人几乎没有逃生的可能。夜晚,高层建筑对航班飞行也会造成一定的干扰。   

  再从成本、能源的角度审视高层建筑。因其体量高大、荷载强度高、地基处理及建筑成本高、电梯垂直爬升的耗能及运转成本也大。有学者还指出,因建筑本身也是一种消耗性产品,日子长了会有磨损,钢筋混凝土也会逐步丧失其强度,其维修、保养将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再看高层建筑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关系。首要的一个问题是它会将高空强风引至地面,造成高楼附近局部强风,影响行人的安全。在北京200米高的京广中心附近就出现过大风中行人行走困难、被风吹倒等现象。除了局部强风,高层建筑还会加剧城市热岛现象。由于空调、照明等设备均需较大的能量供应,产生的大量热能会改变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导致城市热岛现象加剧。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过高过密的高层建筑还会与人们争夺阳光、天空……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难怪有人把超高建筑威胁环境的城市恐龙!是该好好思考超高层建筑给我们一直努力要缔造的和谐社会,给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和谐环境所带来的不和谐影响的时候了!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