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机工程学的观点看,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瞬间机器和作业环境对操作者的要求超过了操作者的负荷能力—客观上产生了不安全行为,下面就发生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机器因素、环境因素和人自身的因素进行一些分析,以便从中找出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的有效对策措施。
1 机器防护缺陷因素
设计不良的机器是带有事故隐患的机械设备。机器在设计、制造时未充分考虑安全防护装置的重要性。例如,设计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及操作习惯定型的显示器与控制器,安装位置不当的显示器和控制器,对于机器的危险未设计安全防护装置等设计、制造缺陷都极有可能引发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聚乙烯包装线吸袋器部位未设计封闭防护围栏,在发生编制袋滑落时,就可能引发操作人员下意识的不安全行为,进而引发人身伤害事故。
2 环境不良因素
不良的作业环境会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压力,会导致操作者产生不良的生理、心理状态,从而降低人的行为的可*性,诱发各类人为差错。如石化企业涉及的不良生产作业环境包括高温、振动、噪声、寒冷、不良的照明、有毒物质、粉尘、作业空间狭窄、通风不良、作业地面脏乱、潮湿、地面滑溜等等。高温对人体的影响很明显,在高温情况下,人体的血液处于体表循环状态,而内脏与中枢神经则相对缺血,这时人的大脑反应能力降低,注意力涣散,心境不佳,易于发生人为差错;作业场所采光照明条件不良时,作业人员不能准确迅速地接受外界信息;噪声干扰会使作业人员的注意力分散,感到心烦意乱,特别是报警信号、行车信号,在噪声干扰下不易被注意;强烈的振动会引起作业人员视觉模糊,影响手的稳定性,使操作者观察仪表时增加误读率,操作机器时控制力降低,甚至失控;狭小、拥挤的作业空间,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各种工具、器具杂乱无章的堆放,作业地面脏乱、有油污或积水等不良作业环境,不仅使作业人员感到紧张、压抑、烦噪不安,而且使作业人员在处理和躲避危险时失去应有的空间和安全通道,从而增加了事故的严重程度。以上都是触发不安全行为产生的环境不良因素。
3 人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
人失误的因素很多,但是可能造成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不安全的操作动作
不安全的操作动作主要包括习惯性动作、无意动作和操作难度(高难)动作。习惯性动作是人的一种具有高度稳定性和自动化(本能性)的行为模式,在紧急状态下,人的习惯性行为会顽强地表现出来,彻底冲跨经训练而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因此,当操作者的习惯性动作与工作时要求的动作相左时,在紧急情况下,极易造成事故。减少由此而引起的事故的办法是使工作时要求的动作与操作者的习惯性行为模式相协调一致。无意动作是在作业中当操作者大脑意识水平暂时性下降或动作路线不佳,动作用力不当,身体平衡失调时,都可能发生无意识动作失误,进而导致事故发生。防止发生无意识动作失误的对策是将机器的控制系统设计成具有连锁装置或利用监视器、动作警报器进行误操作监视,以阻止人为差错发展为事故。高难动作问题,操作越复杂,难度越大,需要操作者反应的时间过长,反应动作过多,这样,造成差错而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对于操作难度大的机器,必须利用各种编码方式,给操作者非常明确的提示。类似所阐述的方式都是克服不安全操作动作产生的冗余条件。
(2)不良的情绪状态
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或不幸时,会产生愤怒、忧愁、焦虑、悲哀等不良情绪。在这些情绪状态下,人的意识混乱、注意范围狭窄、精神难以集中、自控能力下降、最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引导上岗作业人员克服不良情绪,排除不良情绪的影响,避免引发不安全行为。
(3)性格
从作业的安全性考虑,机器如设计得当,就能使大多数人减少失误。但对某些特定的人,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出的事故比一般人都要多。有些研究人员认为,这类易出事故的人是因为他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的失误率高。对于这类人应根据其性格特点安排在相对较安全的工序上作业。人的性格的另一个方面是所谓的外向型与内向型。对于外向型性格者适合担任集体性工作任务,而对于内向型性格者宜于单独作业。因此领导者应根据员工个人适应性格检查结果,按作业者不同的性格特点安排作业类型,以提高作业的安全可*性。
(4)疲劳
疲劳通常是指作业者在持续作业一段时间后,其生理、心理发生变化而引起作业能力下降的一种状态。疲劳一般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大类。生理疲劳主要表现为肌肉疲劳,是由高强度的或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所引起。一般表现为承担作业的部位的肌肉酸痛、操作速度变慢、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降低,工作效能下降,人为差错增多,进而易导致事故发生。心理疲劳多发生在过于紧张或过于单调的脑力劳动和脑力、体力参半的技术性劳动中,主要表现为思维迟缓、注意力分散、工作混乱、效率下降、人为差错增多,易导致事故发生。疲劳者长时间得不到完全解除就会发生疲劳积累效应,则可造成过度疲劳,将导致一系列心理、生理功能的变化,致使各种差错和事故增多。大量事故案例表明,疲劳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防止疲劳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如改善作业内容、作业强度、作业性质、作业方式、作业时间、作业环境条件、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以及人机界面设计方面的改善等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最经济有效、最方便易行的措施则是科学的安排作业和休息。这样可大大降低由生理和心理疲劳引发的不安全行为。
(5)年龄和经验
在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时,常常考虑到年龄的因素。在年龄对事故发生率的影响中,包含了经验与训练程度方面的因素。据统计资料表明,工作中经验越多、训练程度越高、发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越小。从年龄、工作经验与发生事故的关系分析,一般来说,年青工人经验不足,技术培训和练习不够,极易发生差错而导致事故发生。这是由于年轻人作业时,精力不集中,自我约束力不强,判断应变能力不足等。随着年龄、专业工龄和操作经验的增长、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安全行为事故率相对减小。
(6)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操作者与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人际关系不良的车间班组,尤其是上、下级关系紧张的车间、班组,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更易发生事故。由许多事故原因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事故的发生率与劳动群体工人之间的友爱、和谐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在劳动条件、年龄、工龄、经验、训练程度相当的情况下,与同事关系融洽的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频率较小,发生事故最少。一个单元团体的和谐,取决于基层领导可*的安全管理行为。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下一篇:企业员工不安全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