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事故、灾害、突发重大事件多发和危害增大成为一种客观趋势。2002年我国发生各类事故107.5万起,死亡13.93万人,大部分发生在城镇[1]。一些事故在国际上都造成了较大影响,如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吉林市吉化公司发生毒气泄漏,造成70人受伤,数万人疏散以及松花江的污染。
如何应对这些天灾人祸,能否尽可能的预防这些灾害的发生?能否最大限度的减少这些灾难发生可能造成的损失?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灾害发生的情况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和最科学的评估?能否做出最迅速最及时的应急反应决策?能否将有限的可以用于救灾的人力物力做出最合理的安排?能否尽快的开展恢复重建工作?这些都需要一个计算机系统——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为应急管理者解决这些问题。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应急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和辅助决策支持技术,使应急管理部门能够运用现代化手段,掌握重大危险源信息变化情况,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其代表政府综合管理安全工作的职能。同时,系统使应急指挥决策化、科学化、智能化。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以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为目标,是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建成信息化、数字化的“应急管理”平台,使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工作准确、快捷和高效。
总之,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①可以有效集成各个方面的应急资源信息,在应急时可以迅速找到相关的各种应急资源,并进行定位。
②可以实现对各种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在应急时可以根据这些数据采取有效的措施。
③可以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指挥能力。
④可以提高规划能力。
⑤计算相应的事故所造成的事故后果,在事故应急时,可以提高应急响应的准确性。
⑥在事故后果模拟的基础上,系统可以提供相应的应急指挥调度辅助决策供应急指挥者参考,提供及时的决策支持。
⑦为应急恢复提供规划和管理工具。
发达国家在公共安全科技的各个方面及层次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公共安全科技达到较高水平,为预防和减少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故、灾害和突发事件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国际上一般由国务院层级的危机管理委员会牵头,整合中央政府各个危机管理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为统一的国家危机管理信息系统,突破“数据孤岛”的弊病。系统在国家层级上统一指挥和协调具有危机管理职能的部门执行任务和开展日常管理。
“9.11”事件以来,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建立“国家应急反应系统”给予高度重视,尤其重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危机应对能力。在国土安全部专设一位主管科技的副部长,负责从预防、准备、响应到恢复等应急全过程的技术开发。美国很多城市都建设了公共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美国应急联邦管理局(FEMA)制定了“E-FEMA”战略,利用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框架下构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以此提高政府部门的应急能力和效率[2]。FEMA在1998年提出了信息技术基础架构1.0版,于2001年修订为2.0版本,并着手开发国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NEMIS:NationalEmergency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美国建立了多种基于GIS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如RIMS、FEMIS、HAZUS、WebEOC、Blue292、CRISIS™、EM2000、EOCSystem、E-Team、IncidentMasterandInfoBook、LEADERS、OpsCenter、RAMSAFE、RESPONSE等。
德国研究和技术部组织开发了基于检测的有毒物质泄漏评估系统(SMART)供消防队现场使用。该系统包括指挥车辆、个人计算机、相关软件、输入和输出设备、气象天线和带有吸收管的三个使用非常简单的测量设备。日本政府为了把各种行政机构的防灾信息系统有机地整合,制定了行政内部信息共享的综合性推进战略,在2003年的中央防灾会议上确定了“防灾信息系统完善的基本方针”,作为今后完善防灾信息体制的基础[5]。英国开发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RISKAT系统。
国内很多专家对应急信息系统的组成和架构进行了分析,对于应急管理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台湾政府也将开发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以后应急救援的主要内容之一。南宁市是我国首先开始应急救援信息资源整合的试点城市之一,在“十五”期间,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了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得到了较好的反应,但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应急信息来源及组成
信息是应急救援指挥的血液,是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在建立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前,需要分析应急信息的来源,建立标准化的数据仓库。应急信息主要来自于应急管理部门、安委会成员单位(其他委办局)、企业和公众以及其它信息来源(如图1所示)
通过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管理办法,在应急管理部门形成一个整合的、标准化的数据仓库。这样有助于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促进社会、企业、政府间的信息共享,解决“信息荒岛”和“信息孤岛”。在应急时,有助于调度各个方面的应急资源,高效进行指挥。
系统的信息所涉及的数据库是由三个数据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地理数据库以及知识库)组成。
3、应急管理系统功能组成
从技术的角度,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为应急管理者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并根据信息提供辅助决策的系统。因此,理想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识别各类用户的信息需求,在海量信息中进行搜索,为零散的信息附加价值,并进行组合,提供有价值的整体信息和决策依据,从而有效地开展应急管理。
综合应急管理是一项概念,灾变相关活动的管理是在四个分立但相关的阶段(如图2所示)。这四个阶段是根据灾害发生前后的关系和要达成的功能,使用不同的技术、管理方式。每个阶段所实行的行动常常会与前阶段的行动形成重迭。例如在灾害发生的初期响应活动可能会延伸到紧急应变的活动;同样地,恢复阶段的一些活动常会引发未来一些减灾的作为,来预防或减少未来灾害发生。
因此,应急管理系统应服务于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等阶段。
(1)预防工作主要是利用危险分析方法对危险进行分析分析和评估。预防工作需要当地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协调、联系。
(2)准备工作提供技术协助、培训、准备和训练支持,这些工作增强了政府部门的应急能力,有助于缓解灾难,对灾后全体需求做出响应,从而进行有效的恢复工作。
(3)响应工作确保快速进行应急救援,减少损失以及提供援助,如提供安全的饮用水,食物和避难所等。
(4)恢复工作协助适应性设施的大范围修复工作,如城市五大生命线系统,这样的工作支持了经济的恢复和群体的稳定。
综合分析应急管理各个阶段的任务,整个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架构。
4、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客观地分析C/S、B/S模式的优劣,结合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系统应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混合结构,如图5所示。这是因为一方面应急管理需要处理、更新与维护大量的多源数据,这些工作数据量大,适合采用C/S体系结构。另一方面,系统还必须能供各个政府部门、企业使用,进行业务工作数据交换,这需要B/S结构的体系结构才能高效完成。通过这样的处理,即可充分发挥两种模式的优越性,又可以避免B/S结构在安全性、保密性和响应速度等方面的缺点以及C/S结构在异地查询浏览不够灵活等方面的缺点。
5、结束语
随着政府对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应急信息的来源,建立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并全面阐述了应急信息系统的各个功能组成,同时对应急信息系统的体系构成进行了分析。本文有助于指导各级政府建立应急管理系统,为应急体系的建设打下基础。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上一篇:纳米技术对消防技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