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钦方 徐州矿务集团旗山煤矿
1 前言
本质安全源于按GB3836.1-2000标准生产,专供煤矿井下使用的防爆电器设备的分类,防爆电器分为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等种类,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的特征是其全部电路均为本质安全电路,即在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也就是说该类电器不是靠外壳防爆和充填物防爆,而是其电路在正常使用或出现故障时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的能量小于0.28mJ, 即瓦斯浓度为8.5%(最易爆炸的浓度)最小点燃能量。
本质安全型企业指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依靠内部系统和组织保证长效安全生产。该模型建立在对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主动的、超前的、全面的事故预防安全工程体系。
事故是由于客观上某些不安全因素存在,随时间进程产生某些意外情况时出现的一种现象(事件),具体表现为人的正常活动暂停或永久停止,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的产生是由于存在于生产、生活或生存系统中潜在的人、物、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相互作用发展再由于管理中人的失误——人与环境的非正常接触、使系统中能量失控,发生了能量异常转移,而造成人、物、环境的损失。
事故的特征来源于人们对事故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事故具有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规律性、潜在性、再现性和可预测性。事故与一切事件事物一样,有其发生、发展和消除过程。事故是人、物、环境、管理等诸因素的多元函数。研究事故的理论随着人们的认识主要发展有事故致因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系统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等。
2. 理论基础
H.W.Heinrich事故法则提出;死亡︰重伤︰轻伤︰无伤事故的发生概率比例为1︰29︰300。有人统计煤矿顶板事故的规律,死亡︰重伤︰轻伤︰无伤为1︰12︰200︰400。因此,防止事故的关键在于从控制事故前期即消除隐患。
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环境的不安全条件2)物(机)的不安全状态3)人的不安全行为4)管理的缺陷 如图1
生产作业过程
物的不安全状态
管理缺陷
人的不安全行为
环境不安全条件
事故隐患
发生事故
图1事故致因框图
企业文化理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平台,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灵魂,它有别于管理的刚性,是企业安全的“土壤”。职工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构成了安全文化,它具有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稳定功能。
3 企业本质安全化结构模型
建立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事故“可能预防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继承原则”,提出煤炭企业本质安全化结构模型如图2。方形模块框代表其执行必须具有钢性、强制性且有局限性,圆形框代表具有弹性、无限性。框的包含表示功能的弥补和强化。
3.1 设备和机具本质安全化
即选用的设备既要考虑其生产效率,又要考虑安全可靠性。可以定义为“剃须刀”理论,传统的剃须刀刀锋暴露,需有具备一定经验的理发师操作,极易划破脸部,后来在刀片两边安装上夹具,操作变得简单,对人的伤害程度受到限制,但稍不注意仍有造成伤害的可能,现在的电动剃须刀,刀片外加上细致结实有弹性的安全网,刀片与皮肤之间有隔层,很难划破皮肤,既是“傻瓜型”又是本质安全型。如果职工使用的设备和工具都具有这种性能,就可以弥补人的失误而造成的事故。
3.2 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即生产场所设计确保职工的安全,在空间、气候等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可以描述为“桥”理论,过独木桥人很容易掉下去,全凭技巧和胆量、运气,如果是现在的桥面宽阔、护拦高大的钢铁大桥,行人不必小心翼翼,不论是跑还是跳也不会掉下去。
3.3 人员的本质安全化
要求操作者有较好的心理、生理、技术素质,即有想(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会(安全技能+专业岗位知识)、能(能遵守制度+能创造安全环境+能正确操作设备),要加强培训和思想法治教育,提高职工素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设备的可靠性不断提高,运行环境的较大改善,人的失误引起的伤亡事故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如航空事故,60年代大约20%的事故归结于人的失误,90年代达90%。所以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人的参与也可弥补人的不可靠性。
3.4 生产管理的本质安全化
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生产管理本质安全化
设备和机具
本质安全化
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人员本质
安全化
图2 企业本质安全化结构模型
是控制事故的决定性和起主导作用的关键措施,就目前而言,设备和机具的本质安全化受科技、经济等诸多因素制约,本质安全化程度和发展在各行业、不同企业不均衡;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受成本、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变数很大;人的本质安全化受职工的文化程度、技术等影响较大,不同企业更不相同。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化,依靠管理的科学化可弥补以上要素的不足。传统的安全管理的特点是具有强制性、被动性、事后性、经验性;现代的安全管理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注重全面、系统、超前和过程控制。从危险源辩识入手,通过系统的分析、预测、评价,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是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程度。把戴明循环管理法即PDCA循环法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即是近年来不断成熟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核心,让企业安全生产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均留下管理的“痕迹”,注重过程控制,实现管理无缺陷。实践证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安全事故几乎都是管理因素造成的。
3.5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的发展经过人管人、制度管人、文化育人三个阶段,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升华和最高层次,是理性的、系统安全管理的基础,是一个深层次的人因工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依靠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体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使职工自觉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维护企业的安全形象。
4实践应用
徐州矿务集团公司2002年提出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目标,并在旗山煤矿开始试点。该矿年产量180万吨,90年代曾发生过两起重大事故。为全面扭转安全被动局面,建立长效安全机制,在对矿井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开始实施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按照结构模型,分五大模块组织。
4.1 加大安全设备投入和科技创新,提高设备和机械的安全可靠程度
成立技术专家组和攻关小组,系统地评价关键工序装备、关键工艺水平,运用系统的方法,实行分步实施。采煤工艺提高机械化程度,机械化产量由75%提高到97%,顶板事故降低到0,在总产量不减的情况下,减少一个工作面,人员减少200余人。掘进工艺改革以煤巷锚杆技术为主线,钢支架投入大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大,使用效果也不好,新技术新装备配套完成后,掘进效率、工具可靠性、支护强度等方面大大增强。在生产大系统上重点实现自动控制,主副井提升、主皮带运输系统实现了PLC编程控制,主要关键部位实现多重保护和远程可视化监控,同时建立了安全监测系统。
4.2 以工程质量标准化和环境文明创建提升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
煤矿井下以环境差,缺少安全感让人感到下井危险,旗山煤矿以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推行工程质量永久负责制,工程质量与工资挂钩。建立样板化头(面),从静态达标发展到动态达标,每月制订规划,每周动态抽查两次,工程质量的标准化又要求职工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环境的脏、乱、差不仅体现职工的文明程度,而且可能埋下安全隐患。开展设备摆放、材料上架、线路吊挂等环境标准化,积极为职工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如斜巷运输事故是煤矿多发性事故,轨道安装质量和“走钩走人”是造成事故比较集中的原因,按标准安装轨道和道岔杜绝矿车掉道,安装各类闭锁保护装置防止放大滑,安装人行车减轻职工体力。
4.3注重职工培训的方式多样性和效果可溯性,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建立多层次安全教育体系,专业工种送省级培训中心专业培训,一般工种矿培训中心培训,确保每一位职工必须持证上岗。抓好班前十分钟、每周安全活动、月度安全大课等日常安全教育,并进行动态随机抽考,提高实效。建立职工安全电子档案,年初设定分值,违章依据轻重扣分,安全知识掌握不好扣分,扣完不允许上岗,重新学习培训。同时对专业工种技术性岗位职工开展拜师学技,选树专业工种带头人,技术高低与岗位工资挂钩,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安全基本技能和安全意识。保证职工能分析判断危险源、会消除危险源,能保护自己也会保护别人,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实现人的本质安全。
4.4科学管理,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实现安全管理无缺陷
开展ISO9000质量认证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首先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保证制度无漏洞、具有可操作性。其次,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显现制度执行的刚性,通过考核体现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态度。建立“以责任为中心”的管理模块,推行层次管理,形成“事事有人管、有落实、有考核,人人有事干、有责任、有监督”的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实行PDCA的闭合控制。
建立安全管理激励机制,按照层次和责任实行安全滚动风险抵押金、管理绩效考核抵押金,质量标准化考核奖励办法等全方位奖罚体系。
4.5企业安全文化是煤矿建立长效安全机制的土壤
旗山煤矿在注重制度建设和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过程中,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管理深层次的关键来抓,凸现“管理再严也不过分、谁抓安全都不越权”的安全管理理念,以及“出手就干标准活“的工作理念等等。让全体干部职工形成共同的安全理念和价值观,提高了制度的执行力,减少了工作阻力,大大提高了旗山煤矿安全工作的效率,
作者简介:王钦方,徐州矿务集团旗山煤矿矿长,安全工程博士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