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浅论我国国有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2006-01-05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经过自身不懈努力,煤矿安全生产建设成果突出,为煤矿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安全基础。但是,我们也应当冷静地看到煤矿安全生产中仍然存在问题,安全生产被动局面尚未全面改观,亟待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加强整顿。
    一、全煤系统安全现状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级煤矿的认真整改下,煤矿企业的安全概念得到强化,安全投入也普遍有所增加,因而,煤炭企业在产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安全生产状况总体趋于平稳。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煤炭需求的持续旺盛,各类煤矿为提高产量而忽视安全生产,甚至超矿井设计能力盲目生产,导致事故隐患越积越多重特大事故发生相对增多。据统计,2004年全国共发生3639起煤矿死亡事故,造成6027人死亡,特别是2004年底至2005年初的三起特大的瓦斯爆炸事故,促使国有煤矿不得不倾心研究安全,认真落实安全。所以,客观准确的预测未来市场需求,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提高煤矿生产能力,研究制定遏制煤矿安全事故的对策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引发国有煤矿安全事故的一些原因
    1、安全思想意识淡薄
    我国全面实行市场经济后,迫使煤炭企业从以前的单一粗放型生产向效益型生产转移,由于安全为隐型效益,出了事故为负效益,不出事故时安全效益又体现不出来,而安全投入又不像对生产和销售投入那样容易见效。所以,安全工作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在当今煤矿生产经营问题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安全意识的普遍淡化,直接导致在生产中不能很好的执行安全制度,减少对安全保障资金的投入,间接的削弱了安全保障能力。
    2、安全制度得不到刚行执行
    为了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国家先后出台了《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及各种煤炭行业标准,煤矿企业自身也建立了几近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虽然从国家到企业都对安全生产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但在贯彻执行上却发生了问题,喊喊口号,走走过场,紧一阵,松一阵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能真正的持续的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更不能贯彻到每个作业人员的主观思想中去。通常表现为,平时检查制度措施一应俱全,但出了事故制度措施又显得软弱无力。
    3、安全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国有煤矿安全投入欠帐已达500多亿元。前几年,因煤炭市场长期低迷,煤炭企业亏损严重,国有企业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安全基础设施的装备上,安全投入欠账越来越多,而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只能少投入或不投入,在安全方面仅维持一种简单再生产的状态。在投入减少的情况下,煤矿的安全装备尤显不足,许多应该配备设施不能配备,应该更换或维护的安全设备不能及时更换或维护,促成了事故隐患。
    4、基层技术人员严重匮乏
    由于前几年煤炭行业不景气,致使大量技术人员离岗,而新分配的技术人员少之又少,且大多数所学专业与煤矿工作很不吻合。这就造成煤矿企业技术人员断层,新老交替失衡。近几年虽然煤炭行业销售转暖,但“矿区太穷、矿井太险、矿工太苦”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煤矿技术人员大量流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遏制。另外,对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的重视不够,是导致煤矿技术人员匮乏的又一原因,有关统计表明,国家原有的15所煤炭院校以往每年都培养派遣上万名相关技术人员充实到生产一线,但目前,全国每年招收的采矿地质专业新生只有500人左右,其中不少学生毕业后还不愿到煤矿工作。另据统计,我国近40个大中型煤炭企业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不足2000人,大专以上的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左右。煤炭企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力量的短缺,势必影响煤炭企业在基层落实技术的效果,影响安全生产。
    5、煤矿开采装备落后老化
    现今大多数煤矿的开采装备仍是过去由国家投入的,存在着严重的设备老化问题。随着矿井延深,矿压不断增加,地质构造更加复杂,有害气体涌出量增大,原有老设备已渐渐不能满足生产,设备保护装置不完善,设备老化、超期服役的约占全国煤矿的三分之一。据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调查显示,全国国有煤矿中,40%的高瓦斯矿井还没有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大多数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局限于监测方面,缺少监控功能;多数国有地方煤矿通风系统隐患增多,包括通风机老化、通风断面小等问题,而由于机电设备老化直接导致防爆性能减弱,给安全生产造成更大的隐患。
    6、超设计能力生产
    由于受煤炭行业前景看好和高额利润的刺激,煤炭行业超设计能力生产与频繁“扩能改造”现象成风。国有、地方、个体三类煤矿纷纷提高生产能力,而相应配套的安全措施跟不上,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加速枯竭,更为煤矿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2004年,我国19.5亿吨煤炭产量中,7.5亿吨属于安全状况不达标的矿井生产的,其中包括国有煤矿超能力生产的7700万吨,无能力矿井生产的6500万吨,有瓦斯动力现象但未按高突矿井管理的矿井生产的4000万吨,高瓦斯矿井在应抽未抽的情况下生产的5000万吨,以及安全评价为D类矿井生产的1.2亿吨;除此之外的4亿吨煤炭产量是在根本没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生产出来的。
    三、解决对策
    1、强化安全思想意识
    首先,必须转变煤炭企业经营者的思想观念,让企业经营者深刻认识到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一切的经济效益都是建立在安全基础上的,安全不保证其它效益就无从谈起。其次,要增强对煤矿职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亲合力和亲切感,避免居高临下式的空洞说教,使煤矿职工们爱听并能主动思考安全问题,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忻州窑矿在此方面细致入微,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每周二的安全活动,领导人员坚持参与到每个活动现场,与职工亲切座谈交流安全思想,面对面地谈心沟通,而不是台上高谈阔论,台下充耳不闻的生硬场景。三是用亲情观念促使煤矿职工从要我安全走向我要安全,进一步加强职工安全思想意识。忻州窑矿在区队换班室悬挂全家福照片,时刻警醒着每位职工,家庭需要他们平安归来,促使他们打消“听天由命”的消极观念。四是党政工团齐上手抓安全,形成安全生产覆盖网,使职工们感觉走到哪安全监督就跟到哪,让职工接受现场安全管理的薰陶。我们始终如一地执行上述方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全矿的人为事故大大减少。全矿连续44年无瓦斯爆炸事故。而且特别是在近年来产量增长的情况下,安全死亡事故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2004年产量累计完成1040.43万吨,死亡2人,百万吨死亡率0.192。
    2、安全制度必须刚性执行
    一要清除各级领导同志思想认识上的“隐患”,使抓安全工作的积极性从上到下层层递增逐级加强。二是健全基层单位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专职监管人员,避免出现既是监管者又是被监管者的矛盾监管。三要清除麻痹松懈思想和盲目乐观情绪,安而忘危,为一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而放松警惕。四要抓好安全生产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因忽视安全生产而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典型案例展开案例说法,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不断增强煤矿职工自我安全意识和自觉执行安全制度意识。五要抓好安全制度的落实,基层区队要把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人员,一件一件逐项逐类抓落实,严格检查考评,责任追究和表彰激励并举,使目标、权利、责任相统一,使抓落实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六要抓检查后的落实,对检查出的问题无复查,就容易造成走过场,要形成一检到底直至问题消除。
    3、多渠道增加安全投入
    一是加大安全投入力度,近几年煤矿经营状况好转,利润提高,如果按国家规定正常提取煤矿安全费用的话,国有煤矿一年可以提取70到80亿元的安全资金用于安全生产,煤炭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安技措资金提取的相关规定。二是国家已安排30亿专项资金投入到国有煤矿的安全技术改造上,煤炭企业一定要善于利用。三是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避免安全资金被挪作他用。
    4、增加基层技术人员的有效途径
    首先,注重塑造煤炭企业美好形象,给煤炭技术人员营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成才环境,增强其干事业的渴望和信心。其次,充分发挥自培作用,企业自我培养技术人员,且培养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实际操作能力也更强,所以充分发挥自培作用是培养技术人员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第三,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对一些通过自学取得专业证书且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较强工作技能的职工施以高薪。第四,广泛开展传帮带活动,让技术人员带领一定人数的职工,在实际工作中传授技术经验,增强职工的技术含量。第五,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在企业营造出一种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良好氛围。同煤集团2004年对三名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每人奖励轿车一部,对评选出的集团公司级优秀技术人员每人每月补贴300元,忻州窑矿对评选出的优秀技术人员也在工资中实行补贴。事实证明,上述做法不仅留住了人才,更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5、引进新设备革新改造旧设备
    一是转变企业经营者的设备观念,充分认识到设备落后老化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舍得花钱引进新设备维修旧设备。二是对原有设备进行革新改造,使其重燃青春,增加使用年限。三是严格规范职工正确操作程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忻州窑矿在前几年企业经营困难时期资金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改造活动,1998年至2001年共革新改造143项,不仅提高了落后老化设备的使用性能,还有力地保证了开采设备安全正常的运行。
    6、控制和减少超设计能力生产
    一是消除煤矿经营者的人为因素,避免在煤炭行业前景看好和高额利润的刺激下,主观人为的提高矿井生产能力。二是坚持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要求生产,并把这一要求贯彻到每个职工思想当中,使职工们充分认识到超设计能力生产的巨大危害性。三是国家加大对煤炭企业超设计能力生产的监测监控力度,从行政角度控制和减少煤炭企业超设计能力生产。四是严防超产——事故——停产检查——进一步超产的恶性循环,要从源头上治理超产,把超产就是多赚钱的误区扭转到超产就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更是赚不到钱的直接原因上来。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