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煤矿“三违”如何整治

2008-08-07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从我国大量的煤矿事故调查分析报告中,不难看出: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大多是由于职工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三违”现象已成为严重威胁职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影响企业形象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顽症”。“三违”整治,也就成为了煤矿企业抓安全生产的一项重点工作。

  目前,一些煤矿对“三违”人员的的管理办法,大多采用经济处罚、脱产学习、协管帮扶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能让违章者暂时从处罚中吸取教训,但在潜意识里,许多人认为“三违”只能给自己带来点经济损失,并没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三违”可能会对自身或他人生命造成伤害,会为亲人、朋友带来生活上的困难和感情上的痛苦,安全自律意识仍然很差。并且对“三违”人员处理轻了,就像麻醉药,只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作用,收不到长久的效果;处罚重了,又容易让人产生“越是罚我,我越要怎么样”的逆反心理,造成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的隔阂,反而更不利于安全生产。

  由此可见,对“三违”人员的管理,不能仅在罚字上做文章,应正确对待“三违”人员出现的违章状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措施,特别是要以人为本,在关心人、尊重人、保护人上多想办法,引导职工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规范自身行为,进而成为“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安全人”。在这里,不妨借鉴一下大禹的做法。

  传说上古时候,大禹的父亲鲧受命治理水患,他采用四处围郾,即“堵”的方法,结果年年治,年年水患依然。后来鲧被砍了头,禹受命治水,他采取疏通的方法,开浚河道、修理堤坝,最终水患得以治理。

  流传几千年的“大禹治水”的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疏”比“堵”更重要。“堵”,非但没有减小水害,反而增加了水的威力,适得其反;“疏”,使水能够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最终将水的威胁化有为无。

  “三违”的外在表现是行为,根子在思想。根治“三违”的关键,就是要“三违”人员的安全思想认识到位。要想转变其安全思想认识,改善其安全心智模式,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必须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况且,仅仅靠出重拳、严惩罚的“堵”是远远不够的,更应做好“疏”的工作,疏堵结合,多管齐下,来根治“三违”。

  职工出现“三违”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人把职工违章时的心理分为麻痹、侥幸、自满、马虎、凑合、逆反、应付等多种。因此,就应针对“三违”职工的不同违章心理,分析其“三违”产生的直接原因及深层次原因,及时疏导,消除其违章心理,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当然,有些职工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被动接受管理,甚至想方设法逃避管理,这时可以借助舆论引导、亲情感化、群监网络、安全学习日等安全宣传教育,增强职工的家庭责任感,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促使职工能够自觉安全生产。同时,还要加大对“三违”职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

  反“三违”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单凭严查重处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因此,“三违”整治还要推行人本管理,积极探讨安全处罚的多样化。有些煤矿,推行处罚金返还制,如果被处罚的“三违”人员半年无“三违”和工伤,返还罚金的30%,一年无“三违”和工伤,再返还50%。这种做法,有效地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还有一些企业,在对“三违”人员除了安全罚款之外,还有安全担保、风险抵押、安全帮教、安全陪护、安全学习、常规军训、拓展训练等多种“处罚”方式,并赋予职工权利,让其自主选择一种处罚方式。这些做法,都值得借鉴学习。这样做让职工既能体会到处罚的痛心,又能感受到企业的关爱,还能够从内心深处触动其“安全神经”。曾经有一位“三违”职工,企业让他自主选择“处罚”方式,他选择了“安全陪护”这一处罚方式。三天的安全陪护“处罚”完成后,他思想上产生了极大的触动。他说:“三天的义务护理工伤工作,深深地震撼了我。看到伤者痛苦的表情,家人焦急的神情,孩子期盼的眼神,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安全就是一种幸福,能给家庭带来欢乐,给企业带来稳定。如果一味地违章蛮干,会给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和沉重负担。以后,我一定会按章作业,再也不违章蛮干了。”

  当然,对“三违”职工的安全教育方法多种多样。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都应坚持以人为本,围绕职工生理和心理规律,安全与生产的发展规律,疏堵结合,对职工的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只有让职工充分认识到“三违”的严重后果,才能切实增强其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技能,杜绝“三违”现象,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