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说明

危险化学品运输中的安全问题

2004-07-22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摘  要]  危险化学品运输是一种动态危险源,发生事故涉及面广,危害严重,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公共安全构成威胁。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分析了危险化学品运输中引发事故的诸因素和安全运输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强调从业单位、从业人员的资质、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并探讨了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尽快报警,组织抢救,杜绝一切火源,消毒,现场监测。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引发事故的因素;安全运输;应急处置

1  引  言
    危险化学品从生产环节到储存、使用环节都需要通过运输这个手段才能完成。运输危险化学品可通过船舶、火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进行,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情况,大都以汽车运输为主。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后,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快速和方便,对于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现代高速公路的发展又给汽车运输提供了更加快捷的通道。但汽车运输也给人类带来弊端,即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
    危险化学品由于自身的危险性,在运输途中若发生交通事故或泄漏事故,不仅车毁人亡,而且会引发燃烧、爆炸、腐蚀、毒害等严重的灾害事故,危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导致环境污染。国家历来重视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2002年3月15日,正式实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就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最主要的法律依据。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单位、企业以及从业人员,都应认真学习《条例》精神,严格遵守《条例》规定,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危险化学品运输工作。随着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危险化学品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危险化学品的运输也会越来越繁忙。
    为了尽可能减少事故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笔者旨在对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中容易引发事故的因素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工作。
2  危险化学品运输中容易引发事故的因素
2.1  人的因素
    从事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工作人员,如驾驶员、押运员、装卸管理人员,其中有不少人法律意识淡薄,文化素质低。
    从业人员对危险化学品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了解很少,有的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违章运输,甚至非法运输;对所装运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也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点常识都没有。一旦货物发生泄漏或引起火灾等事故他们就不知如何处置,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态扩大。还有些驾驶员、押运员责任心和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他们对有关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的规定缺乏了解;疲劳驾驶,盲目开快车、强行会车、超车,过铁路叉口、桥梁、涵洞时不减速,还有的酒后驾车。这些都极容易引起撞车、翻车事故。还有的装卸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野蛮装卸,不按规定装卸,都容易导致事故发生,造成灾难。
2.2  车辆的因素
    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的安全状况是引起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车辆技术状况的好坏,是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的基础,如果状况不好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导致事故发生。如1997年2月25日,一辆装有156坛溴素的拖挂车在浙江省绍兴嵊州三界地段,由于挂车接连的套杆突然断裂,使车上40多坛溴素当场破裂,引起周围群众中毒,造成环境污染。
2.3  客观因素   
    交通事故的发生,很多时候与一些客观因素有关,如与道路状况就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汽车通过地面不平整的道路时会剧烈震动,使汽车机件损坏,还会使所载危险化学品包装容器之间发生碰撞而损坏;在泥泞的道路上,在山道、弯道较多的路段都容易发生侧滑而引发事故。天气状况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大雨天、大雾天或冰、雪天都因为天气状况不好、视线不清、路滑造成车辆碰撞或翻车而引发事故。
2.4  装运条件因素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装运条件如包装、配装货物等因素对事故发生也有影响。危险化学品包装是保护产品质量不发生变化、数量完整的基本要求,也是防止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着火、腐蚀等灾害性事故的重要措施,是安全运输的基本条件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包装容器强度不够,或者包装衬垫材料选用不当,可能导致容器破损,化学物料泄漏,引发事故。在配装货物时,有的将性质相抵触的危险化学品同装在一辆车上,或者将灭火方法、抢救措施不同的物品混装在一起,万一发生泄漏就有可能因为混装而引发更大的灾难。
3  危险化学品运输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应经资质认定
    危险化学品运输由于存在潜在的危险,若发生事故,危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从事这项工作需要具备必要的条件,根据《条例》精神,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没有经过资质认定的单位不得运输危险化学品。通过公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托运人,只能委托具有苞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运输企业承运。对于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人员如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等,《条例》要求必须经过学习,并经政府交通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后,才能上岗作业,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执业资质认定。也就是说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单位及相关从业人员,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资质认定后,才具有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资格。如果单位没有经过资质认定或驾驶员,押运员等没有上岗资格证而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就违反了《条例》规定精神,将受到法律制裁。
3.2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
    危险化学品运输存在较大危险性,为维护公共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国家对危险化学品运输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如《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向目的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没有办理运输通行证,不准运输剧毒化学品。若无证运输剧毒化学品就是非法运输。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单位必须组织从业人员学习这些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并严格遵法守律。
    危险化学品运输容易发生事故,而事故发生与人的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还应注意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危险化学品种类多,而且各有各的危险性,发生事故后的处置方法也不一样,所以有关企业、工厂应针对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组织驾驶员、押运员等进行学习。使其熟练掌握本系统经常接触到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等知识及安全运输的具体要求,万一发生事故应知道如何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灾害的危害程度。还应组织他们学习必要的劳动保护知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对运输剧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的从业人员应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使其了解所装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险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正确的防护处置方法,掌握各种类型灭火器具适用对象和正确使用方法,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危害。
3.3  选择合格的包装容器,正确装运货物
    不同的危险化学品具有不同的危险特性,在装运货物对,要针对其特性,选择合格的包装容器,根据《条例》规定,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工具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由专业主产企业定点生产,并经检测,检验合格的才能使用。装运货物时还要正确配装货物,不能混装混运,特别是性质相抵触的、灭火方法不一致的绝对不能同车运输。例如:装运压宿气体、液化气体时,氢气钢瓶和氧气钢瓶、氢气钢瓶与氯气钢瓶就不能同车运输;自燃物品黄磷与遇湿易燃物品金属钠、钾等不能同车运输,因为黄磷易自燃、扑救时可用水,而金属钠、钾遇水反应,会着火燃烧,甚至爆炸,所以这两类物品是绝对不能同车运输的。
   配装货物时,还应注意包装和衬垫材料,包装要牢固、紧密,特别是装运有毒物品、腐蚀性物品的外包装一定要符合要求,如溴素应选用强度高,耐酸陶瓷坛盛装。溴素包装衬垫材料要选用既能缓解冲撞、摩擦又具有吸附作用的无机难燃轻质材料,如可选用矿渣棉、岩棉、硅酸铝棉等。在实际运输中,有的单位选择草垫、草套、木箱、瓦棱纸等作运输溴素的衬垫材料。这些材料虽可有效地缓冲碰撞、摩擦,也是较好的吸附材料,但是万一溴素泄漏,就极易与这些材料发生氧化反应,引起自燃,所以不宜使用。
3.4  做好运输准备工作,安全驾驶
    运输危险化学品由于货物自身的危害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事故,所以运输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要配置明显的符合标准的“危险品”标志。还要配戴防火罩、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和防雨淋的器具。车辆的底板必须保持完好,周围的栏板要牢固,如果装运易燃易爆货物,车厢的底板若是铁质的,应铺垫木板或橡胶板。
    载运危险化学晶的车辆必须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所以行车前要仔细检查车辆状况。特别要检查车辆的制动系统,看是否灵敏可靠,还应检查连接固体设备和灯光标志。行驶过程中,司机要选择平坦的道路,控制车速、车距,遇有情况,要提前减速,避免紧急制动。要遵守交通规则。路途不能随意停车,装载剧毒、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不得在居民区、集市等人口稠密处停放,也不得在学校、机关、风景名胜区等地随意停放。运输途中驾驶员要精力充沛、思想集中,杜绝酒后开车,疲劳驾车和盲目开快车,保证安全行驶。
    要注意天气状况,恶劣的天气如雨、雪、雾天,大风沙天尽量避免出车。夏天运输危险化学品要特别注意气温,温度高于30℃,白天禁止运输,应改为晚上运输。夏季雷雨天气也比较多,要防止货物被雨淋,特别是运输金属钠、钾或碳化钙、保险粉这样一类危险化学品,遇水会发生反应,引起燃烧、爆炸事故,运输更应注意防止雨淋。
4 发生事故应急处置
4.1 尽快报警、组织人员抢救
    运输危险化学品因为交通事故或其他原因,发生泄漏,驾驶员、押运员或周围的人要尽快设法报警,报告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或地方公安机关,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应急措施,或将危险情况告知周围群众,尽量减少损失。
    如1998年6月15日凌晨3时20分,一辆载有9吨液溴的大货车途径107国道湖北省咸宁市贺胜桥正街时,由于司机疲劳驾驶,货车失控,撞向国道中央的隔离带,车体当即倾斜翻倒。由于剧烈的撞击,车上装液溴的玻璃瓶、瓷瓶破损,使液溴向外泄漏。溴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常温下是暗红色发烟液体,其蒸气呈红棕色,有刺激性恶臭,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毒害性,人体组织接触到溴,人体细胞会受到破坏而形成严重的化学灼伤。溴还是强氧化剂,遇木材、布匹、纸张等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引起燃烧,对金属制品、房屋结构都具有强腐蚀作用,造成破坏。
    深知溴素危害的司机砸开驾驶室玻璃从中钻出,边跑边重复向周围大声喊:“毒品泄漏了,请附近群众赶快走开……”3时25分一名群众跑到派出所报告,值班民警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咸宁地区消防支队、咸宁市交警大队组织人员装备很快到达事故现场进行抢救,使得这起严重的毒品泄漏事故很快得到控制。
    而2001年11月1日下午2时30分,一辆载有9吨液体氰化钠的大货车翻倒在河南洛宁县兴华乡偏僻的山间公路下,司机面对泄漏而出的剧毒物质惊恐万分,不知所措,他没有及时报告有关部门。直到下午5时许,才被当地村民发现,赶紧向洛宁县政府报告。但此时剧毒氰化钠沿着小溪流入河道向居住千万人的洛河流域、洛阳市进发。足可以让人立即毙命的含量30%的氰化钠液体泄漏,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恐慌,虽然事发后洛阳市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没有造成大的伤亡,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2  杜绝一切火源,防止燃烧、爆炸
    泄漏的危险化学品如果是易燃易爆物品,现场和周围一定范围内要杜绝一切火源。所有的电气设备都应关掉,一切车辆都要停下来,电话、BP机类通讯工具也得关闭,防止打出电火花引燃引爆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气或可燃粉尘。如果贮罐、容器、槽车破损,要尽快设法堵塞漏洞,切断事故源。堵塞漏洞可用软橡胶、胶泥、塞子、棉纱、棉被、肥皂等材料进行封堵。
4.3  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减少危害
    运输的危险化学品若具有腐蚀性、毒害性,在处理事故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积极慎重的措施,尽可能降低腐蚀性、毒害性物品对人的伤害。如是氯气泄漏,现场可用大量水对污染区进行喷洒,水中可加入苏打粉(碳酸钠),在地上也可撒苏打粉,使空气中氯气的浓度下降可减少危害,还可将漏气的钢瓶,浸没在过量的石灰乳水中。如果是氨气等碱性物料泄漏也可采用大量的喷雾水流冲淡、稀释,还可根据实际情况把泄漏的容器浸没在稀盐酸溶液中。如果是硫酸这一类腐蚀性物品发生泄漏不能用水稀释,可用于砂、干土等覆盖吸收。若是液溴泄漏可用碳酸氢铵将流出的液溴覆盖,溴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溴化铵,其毒性较液溴大大降低。也可用石灰覆盖,使其生成次溴酸钙和溴化钙,使有毒成份大大降低。如是氰化钠泄漏,可用次氯酸钙消毒。若是砒霜泄漏,可用石灰消毒。
    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发生泄漏,紧急情况下,可在因特网“全国中毒控制中心网”查找有关资料,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现场施救人员还应根据有毒物品的特征,穿戴防毒衣、防毒面具、防毒手套、防毒靴、防止通过呼吸道、皮肤接触进入人体,穿戴好防护用具,可减少身体暴露部分与有毒物质接触,减少伤害。另外,如果外泄的危险化学品是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等,在处理中除了防止燃烧、爆炸、毒害以外,还要防止冻伤。氯气、氨气、石油气常温下是气体,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工业上采取加压、降低温度的措施使之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贮罐、槽车内,如果运输途中发生意外,容器阀门损坏,或者容器破裂,导致外泄液化气体,由于压力减小,外泄的液体很快可以转化为气体,这个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的温度迅速降低,所以事故现场抢救人员应注意防止冻伤。
4.4  加强对现场外泄物品监测
    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对现场物品泄漏情况进行监测。特别是剧毒或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泄漏更应加强监测。有关部门应组织专业检测技术人员和检验设备到场进行迅速检测,测定泄漏化学物料的性质、危害程度、危害范围,有时还需要通过检测来判明是哪种化学物质泄漏。所以这项工作很重要,并且要不间断进行监视测定,向有关部门报告检测结果,为安全处置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5  结束语
    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分析了危险化学品运输容易引发事故的因素,从安全运输的角度提出了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强调从业人员的资质、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以及发生事故应急处置的措施,这些对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运输、装卸人员以及相关执法部门做好危险化学品运输工作,防止事故发生和发生事故的处置,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作用。
    危险化学品运输是一种动态危险源,发生事故涉及面广,危害严重,对社会公共安全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需要更广泛、深入的讨论,特别是事故发生后,如何尽可能采取措施,降低事故的危害,减少危险化学品对环境、资源的破坏,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摘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第14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