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说明

区域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

2004-11-15   来源:安全文化网通讯员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摘 要 从六个方面对区域安全生产形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宏观、微观两大方面对安全生产的对策研究进行了阐述,对区域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安全生产 形势分析 对策研究

一、地区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西三旗地区位于海淀区东北部,是三区交界处,南与朝阳区相连,东和北与昌平区接壤,辖区内又与海淀区东升乡的小营村、马坊村等自然村相融合,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区域。辖区面积14.82平方公里,生产经营单位239家,基础设施薄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其中劳动密集型企业87个、公共聚集场所79处(公共娱乐场所30处、商市场21处、宾馆饭店28处)、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9个、重大危险源15处、施工建筑企业22个、物业公司26个。

  辖区无照经营聚集区8 处,聚集区无照经营户有192家,涉及专项审批有156户,行业涉及:小餐饮、小美容美发、小加工等。由于店面规模小、经营者流动大,2002年以来登记的无照经营单位台帐中仍有388户未销帐。

  二、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四年以来,我地区的面貌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发展。应该肯定,多数生产经营单位能够比较好地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安全标准,保证安全投入,落实安全责任,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搞好安全生产,为我地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是,仍有相当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不好,隐患重重,事故多发,已成为我区安全生产工作领域的突出矛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综述篇

  (一)、生产场所、生产条件不尽人意,职业危害严重。存在这些问题的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条件恶劣,员工暴露于职业危害的累积时间较长,生产场所未按规定安装劳动保护设施。特别是化工、印染、家具、建筑等行业,生产场所的通风排毒措施不足,有的缺乏必要设施,空气中有毒因素浓度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浓度标准。

  (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机构人员不落实。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有的即使有基本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也是停留在应付检查、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的企业没有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未按规定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有的企业没有层层真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三)、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隐患严重。大部分企业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没有建立安全经费的使用账册,仍有部分企业未按规定向员工发放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有的企业没有及时淘汰落后设备、机械设备未装防护设备装置;有的企业厂房简陋,布局不合理,存在“二合一”、“三合一”现象,电气管理混乱,易燃易爆隐患普遍存在,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

  (四)、企业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大部分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的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在招收新工人时,对员工的培训只停留在简单操作规程和厂规厂纪方面的培训教育,导致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有的企业,特种工未按规定持证上岗。

  (五)、员工违章操作问题突出。据统计,在发生安全事故中,因员工违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而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就占总起数的一半以上。员工工作时间超长,疲劳作业。一些企业为了省钱,实行“二班制”,员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得不到正常的休息,疲劳操作,超负荷劳动。

  生产制造企业篇

  分析对象:劳动密集型企业及其他老旧国有企业

  一是部分单位亏损经营,甚至连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来,安全生产管理经费难以为继。

  二是部分老企业管理负担重,病险设备多,得不到及时检修,成为地区安全管理的巨大隐患。

  三是基础设施不配套。绝大多数企业缺少必要的安全监测和报警通信设施。

  四是危险源监控不利。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加之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居民住宅对危险源“围追堵截”,丝毫不留空间,安全隐患严重。

  公共聚集场所篇

  分析对象:网吧、歌舞厅、洗浴中心等公共娱乐场所

    宾馆、饭店、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

  一是室内装修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标准。娱乐场所大量使用可燃材料装修,这些材料一旦起火,燃烧速度快、烟雾大,对人员疏散和消防队员扑救造成困难。部分场所擅自改扩建,破坏了原有建筑防火功能。

  二是消防设施不完备。部分场所消防设施不足,没有按要求设置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烟排烟系统或者虽然设置了消防设施,但没有落实维修保养制度,以致不能确保正常使用。

  三是安全疏散条件差。部分场所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备不符合要求;挤占、圈占、堵塞消防安全通道现象严重。

  四是电气设备安装不规范。电线乱拉乱接,电气设备长时间超负荷运行,电线绝缘层老化,极易造成电气线路短路从而引发火灾。

  五是用火、用气不安全。部分餐饮企业厨房使用明火,由于操作不当或疏于清理烟道,常引起火灾;部分场所违章使用液化石油气,没有按规定设置输气管道,液化石油气瓶乱堆乱放等。

  六是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没有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没有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没有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员工的消防意识差,火灾事故发生时不懂得组织、引导顾客安全疏散。特别是节假日期间,个别场所容纳的人数大大超过了核准人数,以致原设计的疏散通道的宽度、安全出口的数量不能满足要求。

  危险化学品篇

  分析对象: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

  一是部分企业未获许可,非法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等活动。

  二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关键岗位人员未经正规安全培训,没有取得任职和上岗资格。

  三是危险化学品储存区的周边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未制定必要的应急防范措施。

  四是由于生产企业长期亏损,安全生产经费得不到有效落实,部分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整顿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部分处于半停产状态企业未对库存产品的危险化学品进行有效处置。

  施工安全篇

  分析对象:建筑施工企业

  建筑工程施工与其他企业生产相比较,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建筑工程具有产品固定,体积大且生产周期长,生产流动性大,以手工作业和体力劳动为主,露天高处作业多,生产环境恶劣,作业条件差等特点。建筑施工过程中除工序变化大,材料流量大,施工设备、防护设施易损坏等不安全因素外,自然因素、环境因素和作业人员素质也是构成建筑施工不安全性的重要方面;另外,建筑市场环境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一是不良的市场环境,阻滞了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当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的垫资、拖欠工程款、肢解工程和非法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这种不良的市场环境深刻影响着安全生产管理,主要表现在一些安全生产制度、管理措施难以在施工现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总承包企业与分承包企业(尤其是业主方指定的分包商)在现场管理上缺乏相互配合合作的机制,现场的安全设施往往由于配合合作不协调招至损坏,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和难以预测的后果。

  二是无序竞争对安全生产的冲击
 
  合理成本价的招标投标方式目前还缺乏可操作的认定依据,实际操作中往往演变为最低价中标,由此产生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同时,建设单位(业主)的垫资要求、拖欠工程款、非法肢解工程等不规范行为再给施工企业雪上加霜。企业的平均赢利越来越薄,发展缺乏后劲,安全生产经费和投入难以保证,安全生产工作处于滑坡状态。

  三是体制不完善产生的影响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在施工过程中,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的思想较为普遍;而项目经理往往以工程进度、施工成本为追求目标,很少考虑完善安全设施、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环境,导致施工现场不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治,施工人员处于不安全的作业条件下生产,各种伤害事故随时有可能发生。

  四是农民工缺乏安全意识的影响

  由于体制上的不完善和管理上的滞后,大量既没有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又缺乏施工现场安全教育的农民工上岗后,对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一无所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缺乏规范作业的知识,往往由于其本人的不安全行为给予自己或与其相关作业环境下的其他操作人员带来难以预料的伤害事故。

  社区安全篇

  分析对象:物业公司

  随着北京市建设开发重点的转移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西三旗地区正日益凸显出优势,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居民小区遍地开花。一片欣欣向荣景象的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安全隐患。

  1、消防安全

  今年北京市居民火灾事故频繁,特别是一些老小区已经不堪重负。

  一是居民小区人口结构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消防意识,有的小区为了不让车辆进入,人为地设置水泥墩或其它障碍物。

  二是老小区消防安全形势非常严峻。老小区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三多现象:违章建筑多;低收入的家庭多;公共消防设施欠账多。小区居民为了扩大居住和使用面积,乱搭乱建,圈占、封堵消防通道;还有的小区为了防盗实行封闭式管理,忽略了消防安全。

  三是公用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差。有的居民小区室外消火栓无人保养,室内消火栓锈蚀,消防水带被盗现象普遍;有一些高层住宅的居民为图方便,故意将公用通道上的防火门拆除,或将通向屋顶的楼梯封堵,一旦发生火灾,不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

  四是商业网点火灾危险性较大。居民小区的商业网点,有的非法销售或代为灌装液化气,有的利用居民住宅楼改建歌舞厅、卡拉OK厅等公共娱乐场所,有的甚至销售油漆、香蕉水等建筑装潢材料。这些商业网点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向住宅区蔓延,造成居民群众的重大生命财产损失。

  2、特种设备安全

  分析对象:小区冬季供暖锅炉、民用电梯、压力容器

  一是由非法安装队伍安装,难以保证设备的安装质量。

  二是未经质监部门验收非法使用,致使设备本身或安装过程中留下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排除。

  三是安全管理工作混乱,没有建立各类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和技术档案。

  其他篇

  1、无照经营

  无照经营单位未经许可,无证非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根本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不重视安全生产投入,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2、高压走廊

  高压线下盖房、树木顶着电线、高压走廊下有路灯等安全隐患时刻威胁着电网安全。树木接近导线会随时引发导线放电,造成火灾和停电事故。房屋和其他地上建筑物距离导线太近,随时可导致人身伤亡事故。

  三、安全生产解决方案设计

  宏观篇

  从某种程度上讲,安全本身就是企业的最大效益。只有牢牢遵循“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改革、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依靠科技进步,建立一套现代化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蓬勃发展。

  (一)以科技为先导,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工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企业往往把更多的精力、财力放在生产和追求经济效益上而把安全工作放在次要位置。传统的安全管理往往是经验管理。而现代安全管理系统工程是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核心,并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跨越各学科领域的边缘学科。它采用科学系统工程的原理、标准及技术方法,全面系统地识别、分析和评价整个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为调整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生产周期和费用等因素提供依据,使事故的发生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达到系统安全状态。

  (二)建立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

  实践证明,企业要发展,要生存并使事故得到根本遏制,就必须苦练内功,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安全管理标准化是企业的一个战略问题,它包括质量标准化、信息管理、事故调查与分析等等,它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效益工程。只有实行标准化管理,使一切工作处于良性的运作状态,才能实现人、财、物的最佳组合,从而获得时间上的节约和经济上的效益。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将生产经营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纳入安全管理的内容,可以从保护人的角度改进操作程序、改善工作环境,从基础上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根据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总目标,北京市将本着“一年打基础、两年初步规范、三年基本完善”的思路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到2007年,北京市90%的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60%的各类小企业达到安全质量标准;2008年,100%的大中型企业达标;2009年,100%的相关小企业达标。

  (三)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

  安全生产工作要实现从被动防范转向管住源头,就必须加快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五个转变:一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依法规范,依法监管,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法制秩序。二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建立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严格市场准入,管住源头,防止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进入生产领域。三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四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在各类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五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健康工作转变,把职工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

  一是要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巡查和检查工作,切实掌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管工作。加强对重点单位的监控,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实施重点检查,跟踪整治。要建立、健全安全事故报告、群众举报和信息反馈制度,使地区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能及时准确反映上来。突出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二是要加大对重点隐患单位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那些“要钱不要命”,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企业负责人,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造成安全生产事故,构成犯罪的,要严肃追究刑事责任;对个别自恃有“后台”,无视或对抗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的不法业主,要一查到底,从重惩处。

  三是要坚持注册登记制度。通过注册登记,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档案。对各类企业开展安全评估,进行档次排队,实行分类指导。

微观篇

  (一)制度入手

  要从建立健全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入手,促使企业达到基本安全生产条件,为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提供保障。

  一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制度。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以及矿山、建筑施工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参加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培训,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能力,经考核合格,取得证书后方可任职。同时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也不得任职。

  二是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出资者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主体责任。

  三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机构力量配置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把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确保人员到位和机构有效运作。

  四是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其他特殊作业工种,必须参加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同时企业应抓好员工上岗前的“三级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生产技能。

  五是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注册安全工程师的主要职责是向企业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协助企业主要负责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在企业中大力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通过实行这一制度,解决一些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无人管和不会管的问题。

  (二)强化内部管理

  其次要强化内部管理,促使我地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状况有根本性的改善。

  要督促指导地区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特别是要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安全基础较差、管理较松散等特点出发,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做好安全生产统计、报告等基础性工作,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及时研究安排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具体任务,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做好企业自身的安全巡查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做好危险源的监控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事故应急预案,切实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要加大对地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投入的监督力度,促进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推进安全技术进步。通过政策引导、法律约束、技术示范等措施,鼓励和引导地区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管理手段和生产工艺,推广人机安全工程,推动地区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提高安全素质,从根本上扭转我地区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三)加强隐患整改

  加强隐患整改,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对维护企业的生存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建立安全隐患整改落实制度。对本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及时、彻底整改,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并不得遗留其他问题。存在安全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在未落实整改措施,排除险情之前,必须加强日常管理,编制应急预案,确保安全。

  二是建立安全隐患整改“会诊”制度。安全隐患整改应当听取企业合理意见,尽量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对地区居民造成不良影响的还应听取居民的一件。对于那些技术性强的疑难隐患,可以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会诊”,制定出科学、实事求是的整改方案,以促进隐患的整改。

  三是建立和落实重大安全隐患公示机制,对已确定的重大安全隐患,通过媒体向社会进行公告,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对那些存在隐患严重又不能及时整改的单位,要公开曝光,进行批评,使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迫使隐患得到整改。

  四是明确安全隐患整改责任主体制度。针对目前生产经营场所的产权所有者在与租赁、承包方在隐患整改问题上出现扯皮等问题,要明确生产经营场所的安全隐患整改由经营者负责。

  五是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档案。要根据单位的性质、安全重点部位、隐患特点、危害程度等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事故隐患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针对建立的管理措施定员定岗,专人负责,定期抽查,坚决堵住恶性事故的源头,提高对隐患整改的效率。

  四、结束语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题,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错综复杂,把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各级政府、领导、管理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还有许多工作有待我们不断地努力,去探索,去解决。笔者仅以个人的实践和理想提出上述观点,企望能抛砖引玉,为提高我地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