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说明

刍议企业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

2005-11-02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企业系统风险管理是以最低成本实现最佳安全生产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文章着重从风险管理的内涵和风险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指出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能改变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被动局面,而且有利于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风险管理决策。
[关键词]企业系统 安全 风险管理

  1 引 言
  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越来越受到各国经济界的重视,在企业管理中也广泛而迅速地得到推广和应用。在西方发达国家,风险管理已普及到大中小企业。各企业均建立有风险管理机构,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在美国,多数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及保险系已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程,宾夕法尼亚州的美国保险学院还举办风险管理资格考试,通过者获得被美国和西方国家认可的ARM(Associate in Risk Management)学位证书。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了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风险管理已由大西洋区域发展到世界更多地区。国外有人预计,保险的概念在21世纪将被风险管理所取代。
  2 风险管理的内涵
  2.1 风险(Risk)
  风险(Risk)和危险(Danger)并非同一概念。一个事件有风险,必须同时具备两个特点:(1)不确定性;(2)有好结果或坏结果,两种结果都可能发生。由此可见,危险对于人们只有坏结果,没有好结果;而风险对于人们既可能有坏结果,也可能有好结果——这是风险与危险的本质差别。风险一定是一个不确定性事件,但反之却不然。如某一不确定性事件的所有结果都是坏结果,对人们有害而无利,它就是危险事件,而不是风险事件。因此,当谈论一个事件(项目、活动、方案等)的风险时,必须同时分析其可能的坏结果(危害、失败、亏本,甚至死亡)和好结果(效益、成功、盈利、安全等)。任何一项新的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社会利益,同时,如果用之不当,也会带来某些危害。因此,人们在处理事物时,要认真分析风险可能带来的利益和危害,权衡得失,再作决策。正是风险的存在,才使人类生活更加有意义。
  2.2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从而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佳安全生产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对此定义需要说明几点:(1)所讲的风险不局限于静态风险,也包括动态风险。研究风险管理是以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为对象的全面风险管理。(2)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程序是共同构成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3)强调风险管理应体现成本和效益关系,要从最经济的角度来处理风险,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最低成本、最佳效益的方法,制定风险管理决策。
  2.3 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Safety Management)
  在实际工作中,安全工作人员一般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视为同样的工作。其实,两者间关系虽然密切,但也有区别,主要体现在:(1)风险管理的内容较安全管理广泛。风险管理不仅包括预测和预防事故、灾害的发生,人机系统的管理等这些安全管理所包含的内容,而且还延伸到了保险、投资,甚至政治风险领域。(2)安全管理强调的是减少事故,甚至消除事故,是将安全生产与人机工程相结合,给劳动者以最佳的工作环境。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风险的经济损失。由于两者的着重点不同,也就决定了它们控制方法的差异。
  3 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程序
  3.1 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意义
  早期风险管理的倡导者詹姆斯·奎斯提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或组织,由控制偶然损失的风险,以保全盈利的能力”。近代风险学者赫利克斯·克莱蒙认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保存其组织前进的能力,并对顾客提供产品与服务以保全公司的人力与物力,保护企业的盈利能力”。综合各方面的观点,笔者认为;风险管理的目标,首先是鉴别显露的和潜在的风险,处置并控制风险,以期预防损失;其次在损失发生后提供尽可能的补偿,减小损失的危害性,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风险管理者有句格言:损失前的预防胜于损失后的补偿。由于风险的偶然性,风险管理是做好两手准备的。
  风险管理的意义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种。从狭义概念看,风险管理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对待风险的整套科学依据,有助于全面识别、衡量、规避风险,用最小的代价将风险损失控制到最小,尽可能维护企业和项目投资的收益,成为企业和项目成功的有力保障。没有风险管理,企业和项目将暴露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之中,处于被动和消极接受的状态。而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计划之后,企业、项目有了对各种情况的分析及其对应措施,好象农田有了灌溉工程,有了农药,虽不能保证全面丰收,但至少可避免较大损失,化被动为主动。从广义观点看,风险管理再一次体现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人类在不断地认识自然,适应自然,通过风险管理对社会环境的正确判断,不被各种社会随机因素所迷惑,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认清因素,承担其风险并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
  3.2 风险管理的程序
  风险管理的程序为4个阶段:识别风险,衡量风险,选择风险管理工具,实施风险管理与评价风险管理后果。
  (1)风险的识别 风险的识别是指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实施全面的识别。在这一阶段应强调识别的全面性。要对客观存在的、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加以识别,就需作周密系统的调查分析,综合归类,揭示潜在的风险及其性质等。应该强调,识别风险对风险管理具有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系统科学的方法来识别各种风险,就不会把握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其程度如何,也就难以选择处置和控制风险的方法。风险识别的方法有: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预计危险分析(PHA)、危险及可操作性分析(HAZOP)、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人的可靠性分析(HRA)等。
  (2)风险的衡量 风险的衡量是对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范围与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衡量风险可借助于现代计算技术。通常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以及电子计算机等计算工具,对大量发生的损失的频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的资料,进行科学的风险分析。但完全精确的数量方法进行风险管理仍不完善,还需依靠风险管理人员的直觉判断和经验。
  (3)风险管理对策的选择 风险管理对策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风险控制对策和风险财务处理对策。前者包括避免风险、损失控制、非保险转嫁等,是在损失发生前力图控制与消除损失的措施;后者包括自留风险和保险,是在损失发生后的财务处理和经济补偿措施。
  (4)执行与评估 实施风险管理决策和评价其后果,实质在于协调地配合采取风险管理的各种措施,不断地通过各种信息反馈,检查风险管理决策及其实施情况,并视情形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修正,使之更接近风险管理目标。
  4 风险管理技术
  风险管理技术包括:回避、预防、减轻、隔离、结合、转移等。损失预防和减轻又可归结为损失控制。
  4.1 损失回避
  损失回避试图在企业系统内割断人和物与危险的联系,消除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常用回避形式有两种:(1)完全拒绝承担风险;(2)抛弃早先承担的风险。前者如拒绝生产某种危险品,即避免了这种危险品可能导致的损失;后者如原先制造某种危险品,中途停止制造。
  通过回避来消除风险的做法并不常见,一般来说,最适宜采用的回避技术有两种情况:第一,某种特定风险所致的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相当高;第二,应用其他风险管理技术所需成本也超过其产生的效益。此时,采用回避方法可使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降为零。
  损失回避会因回避风险而失去一些可从潜在风险中获得的利益。故在采取该技术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避免风险是否可能。有时,风险无法回避。例如,避免一切责任风险的唯一办法是取消责任,但有些责任就无法取消。(2)避免风险是否适当。某些风险虽可回避,但从经济角度看也许不合算。若潜在利益,远超过潜在的损失,就不要考虑采用损失回避方法。(3)避免某种风险是否可能引发新的风险。例如,用铁路或公路运输来代替航运,避免航空运输可能带来的风险,但替换中新的风险即铁路或公路运输的风险也随之产生。
  4.2 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的目的在于积极改善风险的特性。对损失控制的分析方法有:(1)根据控制目的,损失控制可以分为损失预防和损失减轻两种。前者以降低损失频率为目的,后者以缩小损失幅度为目的;(2)根据措施的性质,损失控制又可分为工程物理法和人们行为法。前者以风险的物理性质为控制的着眼点,后者以人们的行为为控制的着眼点。(3)根据执行时间,还可分为损失发生前、损失发生时、损失发生后三个不同阶段的损失控制方法。
  损失预防和损失减轻,是损失控制的基本技术。前者是损失发生前的控制技术,后者是损失发生时和发生后的控制技术。(1)损失预防。其目的是在损失发生前消除或减小可能引起损失的各种因素,而消除或减小损失可能发生的频率。企业系统在损失频率高而损失幅度小可采取两种方法:①预防措施侧重于风险的物质因素,则称为工程物理法。采用此法的理论依据是哈顿(William Haddon Jr)的能量释放说。他强调物理因素,即事物所承受的能量超过其所能容纳的能量,引发事故,而导致损失。因此,损失预防可采取的措施包括:防止危险因素产生;减少已存在的危险因素;防止存在的危险因素的能量释放;防范危险因素的空间分配;隔离危险因素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用障碍物隔离危险因素;改善危险因素的基本性质;加强风险单位防护能力;救护毁损的风险单位;修理或重建毁损的风险单位。②损失预防措施侧重于人的行为,则称为人们行为法。其理论依据是海因里奇(H.W.Heinrich)的骨牌说。他强调人的因素,认为危险因素、事故和损失三张骨牌之所以相继倾倒,主要是顺应人的错误行为所致。据此,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人的职业教育,避免因人的错误行为而导致损失。(2)损失减轻。指损失发生时或发生后缩小损失幅度和规模。损失减轻分为减轻损失后果和损失后救助两类。事故后,尽可能使受损财产恢复用途,是一种重要的救助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对损失的预防和减轻确定一个界限,将它们截然分开。事实上,事先的每一种预防措施都是为了减轻损失,因此,预防和减轻具有同时存在的特性。
  4.3 风险隔离与结合
  企业系统合理安排资源,使事故的发生不会同时引起所有资源的损失,从而减轻风险损失,这是运用隔离技术的目的。该技术有分散和重复两种形式。分散形式是将风险单位分成若干个小而价值少的独立单位,这种风险分散是减轻损失的一种方法。但通过“分散”,企业单位增加了所要控制的单独风险单位的数量。在其他情况不变时,由于大数法则的作用,独立风险单位的增加减少了风险,提高了企业预测损失的能力。所谓重复形式,是将企业资源分为现用和备用两类,当现用资源在事故中遭到破坏时,备用资源取而代之,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与隔离技术不同,结合技术是以增加风险单位的数量,来提高企业预测未来损失的能力。
  4.4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有3种形式:①保险;②风险控制型的非保险转移;③风险财务型的非保险转移。三者性质各异。控制型的非保险转移,是通过契约或合同将损失的财务负担和法律责任转移给非保险业的其他人,达到降低风险发生频率和缩小其损失幅度的目的。从此意义上看,与损失控制、隔离、结合技术不同,风险转移未直接改善风险所致的损失频率和幅度,而将风险转移给他人,间接地达到了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小幅度的目的。
  出售和租赁都是风险转移形式。通过买卖契约式租赁合同,将财物或出租物交给新的所有人或承租人使用,同时将风险转移给新的所有人或承租人,并达到减少风险得到好处的目的。
  风险转移不局限于财产和活动方面,也包括转移责任。但总之,风险由一方转移到另一方,但风险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消除。
  5 结 论
  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改变我国目前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即将事故后处理变为事故前预测和预防,而且有利于管理者在工作中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风险管理决策。
  但是,应该认识到风险管理的局限性,如果风险管理如同数学一样严密和完备的话,世界上就可能不存在损失了。而社会因素的复杂变化,使得人们不能简单地按照一种固定规则来全面分析它,从而使人类的主观、经验、远见和智慧在社会活动中充分发挥。风险管理不是万能的仙丹,只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在损失发生后尽量加以弥补和挽回。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