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说明

违章者的心理浅谈

2005-12-13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一、对严密的规章制度持“怀疑”的心理
    在日常工作中,常听一些违章者对别人自豪地说:“按规程做太麻烦,不按规程要求办事也不会出事故。”既然是违章,违章者为什么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呢?据有关资料统计:违章与事故的概率大约为三百五十分之一。即违章三百五十次,可能有一次造成伤亡事故。由于违章与事故之间的概率之差,而使一些违章者对执行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在心理已产生了怀疑。例如,安全规程中规定:倒闸操作要填写操作票,要在模拟板上预演。操作前要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和位置,操作中要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并执行复诵制。每操作完一项,要进行检查并在操作票上做一个“√”记号,全部操作完还要复查等要求。但是,实践中由于违章者对设备和操作顺序比较熟悉,操作时又认真,即使不完全按以上规定执行也不一定会发生操作事故。由此偶尔一次的违章没发生事故的“经验”,使违章者心理上就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概念,即: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也不会出现事故,甚至对规章制度为什么规定那么多“麻烦”条款产生了怀疑。
    对存有上述心理的违章者,如果只让他们学习规章制度是不会奏效的。只有通过事故案例,让他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违章的后果,即;在实践中,没有一次伤亡事故不是由于违章造成的。发生事故的原因与违章之间的概率是百分之百。存在侥幸心理,常拿自己生命与规章制度“赌”的人,总有赌输的时候,输了以后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二、被违章者的“实践”而误导的心理
    一些违章者通过自己或别人多次“实践”,得出了一个错误结论,即:安全规程虽然规定了很多安全措施,但有些工作不按这些安全措施去做也不会出事故。例如,安全规程规定:线路登杆作业必须绑安全带,戴安全帽。而违章者在杆上作业时,十几次、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坐在双横担上,不绑安全带,不戴安全帽,也没发生事故。由于违章者在成年累月“实践”中积累了这些违章而无事故的“经验”,已习惯于按自己的实践经验去工作。新工人一踏上工作岗位就从这些违章先导者的实践中又学到了这些违章“经验”,老违章者在监护时却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由于这些违章者“实践”的误导,就形成了违章的恶性循环,屡禁不止。
    对上述违章者心理,一是要做教育这些违章者认识到:事故发生的条件不是单一的,它与现场的环、条件和作业人员的情绪、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那些违章的“实践”经验,决不是真理,当遇到某一因素不适合时,就会发生事故。二是在安全教育上不仅要宣传违章的危害,还要宣传、奖励那些由于遵章而避免了事故的典型。用以教育那些违章者错误实践而误导了的人们。
    三、不愿让规章制度束缚自己,过于“自信”的心理
    通过众多事故通报可以发现,在发生的违章死亡案例中,有不少是班、组长,除个别人外,大部分是技术过硬,对规章制度熟知的人。那么,为什么也会发生违章伤亡事故呢?据了解分析,这些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过于相信自己。他们在监护别人工作或操作时,大都是非常认真的,执行规章制度也是严肃的。但一旦自己参加检修或操作时,由于过于相信自己,往往都在脱离监护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他们认为自己天天都干这份工作,对设备熟悉,对作业和操作程序熟练,所以就放松自己,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往往就发生了事故。
    班组是安全工作的基础。班、组长是搞好班组安全工作的带头了。为此,首先必须让班、组长认识到自己的安全责任,他们执行规章制度自觉性的高低,将影响整个班组的安全素质。其次要让班、组长认识到: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规章制度的人,是事故发生的必然结果。对设备、作业程序熟悉,熟虽能生巧,但在安全工作中却不能取巧。对规章制度取巧的人,都要受到规章制度无情的惩罚。
    四、“少干活,就少出事故”的心理
    “少干活,就少出事故”,这是目前很多青年工人的心理。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不少年轻工人不愿学技术,工作中只愿跟着干。因为现在是谁技术高,谁干活就多。所以在班、组长宣读工作票、布置工作时也不注意听。但是,既然参加工作,就不能不干活。当工作任务紧,班、组长安排他们独立工作时,由于对带电设备位置、设备性能、作业安全措施等不熟悉,加之技术不过硬,往往就发生了违章作业,甚至发生伤亡事故。这可从事故通报中年轻工人伤亡数量占总事故的比例得到证明。
    违章的青年工人,在安全规程考试中,成绩往往都是较好的。对这些人不仅要进行安全规程培训,重点要进行现场作业、实际操作和技术培训,从而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