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全生产中如何体现人本思想
2005-12-21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收藏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在安全生产中“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必将进一步得到高度的树立和强化,人本思想也必将呈现着时代的特色并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时代的发展,安全生产不断更新着安全思想、安全理念。经济发展规律将继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观念和行为。全新的价值观念,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安全生产中弘扬和倡导的主流。因此,在安全生产中体现人本思想是时代进步的表现。那么,说到底如何在安全生产中体现人本思想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认识与理解:
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着人本思想的深刻内涵。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向劳动者负责,向全社会负责,给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安全生产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和根本利益,影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同时,安全生产又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淘汰落后、保护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又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深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利益中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和劳动权,这不仅体现着人本思想的深刻内涵,而又博大精深地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实质。可见,安全生产必须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三个代表”指导安全生产。因此,安全生产必须作为新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的突出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懈。衡量领导者的政绩,不仅要看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而且还要看取得这种速度与效益的成本和代价。我们不能用生命和鲜血换取某种速度和效益。为官一任,首先就要保一方平安。抓好安全生产保一方平安,是我们的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安全生产已越来越多地与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相融合,是很具体的、实在的一项工作。江泽民同志说:“要看到反腐败是很具体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允许只要有钱赚,就可以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安全生产领域中同样存在着反腐败斗争。那些容许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开业,就是纵容企业放松安全生产;不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对发生严重事故的企业不严肃查处,就是失职;行政无作为就是渎职;对科学的无视,对人命财产的漠视,这种行为就是腐败 。可见,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态度,不仅是要不要抓安全生产的问题,也是是否体现党的宗旨,是否实现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利益的一件大事。因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在安全生产中体现着人本思想。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大问题。
二、体现人本思想是抓好安全生产的主题
世间人是第一最保贵的。社会生产的主体是人,安全生产本身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人的安全意识强弱,安全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同时在安全文化三要素(时间、空间、人)中,人是最重要的。可以说“以人为本”是安全生产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准则。然而,安全生产水平反映着国家的文明程度,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科技和生产力水平较低,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安全文化的整体素质与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极不适应。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爆破器材和烟花炮竹、道路与交通、煤矿、化学危险品、公共聚集场所等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已经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密切关注和焦虑。在安全生产的实际工作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要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既要依靠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监督管理,更有赖于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有效途径,强化全社会成员“关心安全、关爱生命”的意识,做到自主保安,遵章守纪,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使“安全第一”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安全第一”是人们对安全生产的一种理性认识,体现了人们对安全生产的价值取向,也体现了人们对人类自我生命的价值观。思想转变的观念是先导,把“安全第一”转化为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确切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至高无上,从而使人们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保护生命。由此可见,抓好安全生产就是体现人本思想的落脚点,只有抓好安全生产,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体现人本思想这一主题。
三、在安全生产中如何体现人本思想
基于上述认识,在安全生产中体现人本思想的关键问题就是真抓实干,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与经济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关键要从安全管理的内容、特点、手段以及方法上实现其“革命性”的举措:改变安全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脱节;改变被动的事故管理,深入研究人机事故及其它事故致因中的辨证关系,把事故后追查处理转变到事前安全预测与控制;改变静态安全管理为动态安全生产决策的管理方式。增强系统管理和综合管理,强调充分应用安全科学技术、提高本质安全程度。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应确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思路:
一是安全生产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是人们安全生产的行为准则。但在经济成分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让人们克服短期行为,避免因浮躁、物欲膨胀而忽视安全生产,自觉地遵守安全生产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决非易事。要把安全生产法律和制度真正转化为人们自觉的行为准则。一方面要加强安全生产法规教育,树立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法制管理,建立高水平的执法队伍,构建操作性强的执法程序,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二是人员的安全素质决定安全生产状况。人员安全素质的实质是指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其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安全意识、法制观念、安全技能知识、文化知识结构、心理应变能力、承受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能力等。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是安全文化素质的基础;安全技能知识、文化知识结构是安全文化素质的重要条件;心理应变、承受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规范约束力是安全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人员的安全素质。一切安全生产理论知识、规程、技术标准,只有转化为人们的安全生产技能,成为人员安全素质的组成,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全面提高人们的安全生产素质,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三是安全管理机制科学适宜。可以肯定地讲:大概所有决策者都能正确理解“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就是效益”的道理,但这一道理代替不了安全生产具体管理办法和措施。在安全工作上,往往存在些看似有理可讲,实则有悖于企业管理规律的安全管理办法。如不加以解决,安全生产不可能出现质的飞跃。因此,安全生产管理的当务之急就是首先解决安全管理如何运作的问题,即建立起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使安全管理工作与生产建设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最佳“匹配”状态。如此,安全管理各项规范、制度、办法、措施才能发挥出最大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