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说明

对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辩证思考

2007-09-03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全球每年因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造成120万人死亡、2.5亿人受伤;我国每年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约占世界总数20%,因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危害要损失1000亿—2500亿人民币;2006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627158起,造成112822人死亡,平均每天约有309人丧生于各类事故。大量事故的发生,既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社会的安定稳定,给经济建设和社会影响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很大。坚持用正确的观点认识安全生产防事故工作,提高领导工作水平,增强预防事故能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

  安全生产事故为何频繁发生

  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且参差不齐,大量非公有制小企业、小网点,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根本不搞安全投入,作业条件差,事故频发;有些国有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投入不足,安全防御能力下降;部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不认真,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地方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存在层层衰减问题;影响安全生产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矛盾层出不穷,有些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企业经营者、从业人员每年投入很大人力、物力、财力、精力防事故,但事故仍像幽灵一样不断发生。事故有多发性、偶然性、突发性等特点,造成事故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既使人感到突然,也为各类事故蒙上神秘的面纱。为什么会发生事故呢,其实,只要作深入的理性思考,便不难找到答案。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变化的,任何事物也是联系和发展变化的,是有一定的规律。事故作为一种矛盾,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问题,也遵循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要经过从发生到发展,经过一些微小变化到激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为什么会发生安全事故呢,构成事故不外有三个方面:一是人的因素,二是设备的因素;三是环境的因素。人的因素包含着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有的人安全素质差、违章操作、违法生产等,酿成了事故。设备因素包含设备不符合安全规程,机械故障、技术原因等。环境因素包含时间、地点、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三大因素的综合作用,引发事故的发生。如何把握好事故脉搏,确保生产安全呢,这就需要我们用辩证法观点来认识周围的世界,关注着人、设备、环境因素发生的各种变化,促进有利因素的发展和积累,防止不利因素,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事故发生。运用这一规律,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和注意量的变化。因为,事故在量变阶段不显著,往往不易觉察,但又有征兆可寻。只要善于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一但察觉到苗头就警觉起来,事故是可以认识的。在对待事故问题上,就怕麻木不仁,熟视无睹。

  事故发生的偶然性,使有些同志错误地产生事故不可捉摸思想认识。这种认识给安全生产带来普遍的精神压力,各级、各部门一边抓工作,一边还要提心吊胆,担心冷不丁会冒出个什么事故来。把事故看成是偶然现象的堆积,认为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是错误的。任何偶然性的背后,都有必然性支配着。没有脱离必然性的偶然性。事故是经济工作中一种矛盾发展的激化形式。经济管理中的矛盾,人与设备的矛盾,设备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人与环境的矛盾等,只要有矛盾存在,就可能发生事故,这是必然性;事故发生在哪一天,发生在哪个单位,是偶然性。偶然发生的事故受必然性支配,从二者关系出发,对事故的发生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  

  怎样预防事故

  有的人片面地认为,事故不可把握,防不胜防。对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总感到心里没底,对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总感到心虚。持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无数的事实证明,事故是可以预防的。长期以来,人们对各种生产事故的预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比如,在对人的要求上,强调要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重要岗位要持证上岗;对设备使用上,强调要按规程使用,严禁违章操作,带故障操作;在环境要求上,对各种场所安全生产都有明确的要求,对各种施工建设项目也都有明确的规范等。有些单位事故与劳动强度、安全防护条件有联系,生产中的遇到任务转换和环境、工作强度、人员安全素质、生理等方面的变化,比较容易发生事故。某些事故的发生还与行业、地区特点有一定的联系,如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危险化学品、矿山、水上交通等行业也容易发生事故等等。掌握了这些特点,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于未然。根据已知事故,举一反三,吸取教训,也是预防事故的好办法。

  事故有不断重复的特点,可以根据事故重复出现的现象,摸索和掌握其发生的一般规律,掌握预防主动权。《安全生产法》对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不少地方还结合实际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这些都是对预防事故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不折不扣地按照这些规定办,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工作的状况和水平,从来都是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者素质、科技水平、安全投入水平的综合反映。对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故的原因分析表明,大部分是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预防事故就应当从基层和基础抓起,抓好关键环节的落实。特别是要抓好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技能和预防事故的能力,同时加强预防事故的训练。

  抓安全生产需要全面打基础,实施综合治理,但这并不是说各项工作都有要平分秋色,不要重点。特别是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倾向性问题,这就需要搞好专项治理。专项治理中,一定要找准问题,把板子打到具体人、具体事上,不回避矛盾,不隔靴搔痒,不解决问题不撒手。

  如何吸取事故教训

  害怕生产安全事故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尤其是有些基层领导,几乎到了谈事故色变的地步,致使有些单位被事故束缚了手脚,不敢创新,不敢放手抓工作。为了避免事故,有的单位该干的工作也不敢干了,该生产也不敢生产了。消极保安全,其实是回避矛盾,对经济发展和长远建设是不利的。

  害怕事故是认识上的片面性,把事故看成绝对的坏事,看不到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人类的智慧就是在一次一次吃“堑”中增长起来的,无数人的成功都是在失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教训的总结,得到深刻的教训,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以后的工作就有了正确的指导。发生事故不要悲观泄气,更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精神状态不对头,对安全生产的危害在某种程度上比事故的危害更大。

  凡事预则立,谋求主动出击,抢先一步,抓安全生产也是这样。要在问题没有形成之前,在事故可能发生之前,主动做工作,把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要做好超前预测,对可能产生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及时化淤,打好“预防针”,防止贻误“战机”,使小问题酿成大问题,发生不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特别是当事故发生频率较高、防不胜防、无计可施的时候,一定不能心浮气躁,埋怨这,指责那,而要在“亡羊补牢”的同时,冷静地分析形势,理清固强补弱的工作思路,从根本上扭转忙于被动处理事故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