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说明

论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的设置

2008-08-27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摸清学校基本情况,科学评估学校所面临的事故危险,建立学校应急组织,健全和完善学校师生安全培训和演练的制度,全面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关键词: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前言:

    应急处理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控制事故发展,降低事故损失的有效措施。结合我校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为了全体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我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 突发事故的基本内涵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在面临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所面临的挑战也在巨增。全面、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

    有重大社会影响、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事件按性质、演变过程和发生机理,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种基本类型。按影响范围,可分为国家级、地区级、行业级和社区级。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和破坏性等基本特征。因此,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我校突发事件预案的制定准则

    1、指导思想

    按照“以人为本”“快速有效救援”的原则,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救援措施,及时抢救和疏散人员,控制灾害蔓延,消除险情,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领导组织及分工

    学校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领导组,在组长的指挥下,各位成员按照学校既定分工、岗位职责或组长的现场指挥,负责处理应急、抢救工作。

    3、实行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凡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在现场的师生、管理人员、值日人员应尽快向学校领导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蔓延。

    4、预案内容工作原则

    4-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把保障师生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4-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4-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4-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4-5.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准和指挥能力,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师生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5、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

    5-1.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在现场的师生、管理人员、值日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蔓延、保护好现场。

    5-2.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在现场的师生、管理人员、值日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蔓延、保护好现场。

    5-3.应急救援指挥按照预案,制订应急或抢救措施,迅速开始抢险救灾工作。

    5-4.组织有关人员、通知有关部门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5-5.及时向上级报告应急救援进展情况,按照上级的指示开展有效工作。

    5-6.及时向上级报告应急救援进展情况,按照上级的指示开展有效工作。

    6、工作要求

    6-1.各有关责任人、各位领导及全体师生,要高度重视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配合,不得推委。

    6-2.各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加强本预案的宣传学习,提高预防重特大事故的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

    6-3.学校的任何部门和师生都有参加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的义务。

    三、我校突发事件预案

    1、校内发生火灾漏电、房屋倒塌等紧急情况预案。

    1-1.切断各楼层电源。

    1-2.发生火警,先以灭火器扑灭;火势蔓延,急打“119”;房屋倒塌且有人员被埋入,急打“110”;并有组织的进行抢救。

    1-3.迅速向有关负责人报告。

    1-4.开通全部安全通道,学校教师、门卫和其他员工组织学生有序撤至安全地带,并阻止学生救火救灾。

    1-5.配合消防、医院等单位,做好自救工作。

    1-6.尽可能保护现场,做好涉及本案的有关证人证词记录。

    2、学校食堂发生中毒事件的应急预案。

    2-1.凡就餐后,师生出现不明病因的肚痛、胸闷、恶心、乏力昏沉、呕吐、水泻等症状,各班主任、值周行政、老师应马上报告校长或有关负责人、校长办公室。

    2-2.迅速与当地卫生院取得联系,采取就地救护。

    2-3.由校长或有关负责人就事态情况迅速组织采取救护措施。

    2-4.对食堂中的预留食品、蔬菜样品由食堂主任负责送交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对这些预留样品实行封存。

    2-5.校长或有关负责人就事态发展情况迅速与家长联系,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校外不法人员进入校内实施暴力或抢劫事件应急预案。

    3-1.来人履行登记手续,强行闯入,门卫应力加阻止,不得放行。

    3-2.来人已强行闯入校内,门卫追赶不及,应立即电话通知有关部门领导,及时将闯入者查清逐出。

    3-3.校内发现不法分子袭扰、行凶、行窃、斗殴、抢劫、劫持人质、放火、破坏公私财物等,应立即采取下列处置方法:

    3-3-1.迅速报警(110)。

    3-3-2.迅速报告校保安队。

    3-3-3.对歹徒进行劝阻或制服,保护在场师生安全。

    3-3-4.迅速报告有关负责人、学院办公室。

    3-3-5.为防不法分子逃跑,在制止、制服其前应关闭校门。

    3-3-6.立即将受伤师生送入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3-4.记录不法分子的体貌特征和其他犯罪情节,收集不法分子施暴凶器,保护好案发现场。

    3-5.组织校内力量,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当社会上出现流行病疫(如“非典”、“流感”、“甲肝”等),凡师生中出现与该病相似的症状时,各班主任要马上报告有关负责人、并及时与该生家长联系,一经确诊为传染性流行病或疑似传染病,学校立即采取下列应急措施:

    4-1.迅速如实报告教育局与市疾控中心。

    4-2.对该学生所在班级及任课老师办公室、全校有关公共场所进行严格的消毒和隔离。

    4-3.坚决杜绝染病学生带病来校,必须经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已康复并不再存在传染危害后方准来校上课。

    4-4.对可能受到危害的该班学生和该班任课教师遵照上级指示,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根据上级指示,随时采取进一步措施。

    4-5.在有关部门指导下,采取一系列防范及保护措施。

    5、学校其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发生其他突发事件(群体性活动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学校负责人、个部门负责领导和教师应迅速到达现场及相关的工作岗位,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迅速组成临时现场指挥部,组织、安排全体教职员工开展抢救、自救和疏散工作,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抢救及现场处置工作。具体应急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上述预案。

    四、从思想上认识应急预案设置的重要性

    “人命关天,安全第一”,安全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不仅是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家长的迫切意愿,也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为全面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经常性地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防患于未然”的指示精神,学校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出发,不断增强做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和完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案、机制和制度,确保全体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基本预案,是编制学校事故应急预案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摸清学校基本情况,科学评估学校所面临的事故危险,建立学校应急组织,健全和完善学校师生安全培训和演练的制度,全面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要充分认识到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要正确认识预防与处置的关系,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做好平时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不因工作不到位和失误引发安全事件;要建立和完善资源共享,信息畅通,快速高效,分工负责的信息反馈机制,不因信息不通,贻误战机,蔓延突发公共事件;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处置,不因处置不当,因小酿大突发公共事件。

    2、要明确自己在预案中的任务和责任,明确事故处理过程的运作程序;

    3、要把工作做实做细,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4、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做好学习培训演练工作,把工作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五、各部门、责任单位、责任人要恪尽职守,尽心尽责,确保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五、预案的演练            

    加强预案演练,及时完善预案,提高预案的实用性。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工作。要通过桌面演练、实战模拟演练等不同形式的预案演练,解决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等问题。结合实际制定应急预案年度演练计划,定期组织预案演练。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针对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