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工作重在坚持
预防事故是安全生产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如果仅仅出了问题抓一阵,检查时抓一阵,消极保、被动防,事故就可能防不胜防,堵不胜堵。
1、搞好宣传教育
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既要依靠必要的物质条件,更有待于全民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文化水平的提高,加强宣传教育,筑起思想上的安全防线,在防范事故中有时就会起决定性的作用。要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学习和贯彻《安全生产法》,充分利用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典型事故案例,倡导安全文化,引导人们逐步形成科学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针。
2、落实责任制
明确各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各级领导,从业人员的责任,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每个管理岗位、每个从业人员,从上到下认真落实下去,一直落实到个人,各级管理部门要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控制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层层下达,各级主要负责人分别与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形成环环相扣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3、积极探索规律
一是预防工作受生产经营单位整体素质的制约;二是偶然任受必然性支配;三是预防工作受安全投入的影响;四是事故的发生常常有波浪式特点等,针对这些规律,一方面,要注重预防工作的整体性。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提高整体水平,把预防工作建立在广大从业人员高度的安全意识、严格的遵章守纪、熟练的业务技能和严谨、科学了的态度上。另一方面,要加强预防工作的预见性。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出现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倾向性、苗头性、突出性、规律性的问题并进行科学分析,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超前预测,及时报告,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再一方面,要抓好预防工作的连续性。不被表面和相对安全的形势所迷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忧患意识,从安全中出现漏洞和隐患。注意把外单位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同时要严格坚持法规制度,把工作落实到每个阶段、每个岗位,既要全面过细地落实好已有的法规制度,又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各种规章,真正做到用法规制度保证预防工作的经常化。
二、预防工作必须注意突出重点
1、强化抓重点的意识
做到无论何时抓重点的思想不变,抓重点的决心不变;工作繁忙,头绪多,抓重点的精力不变;问题少、形势好时,抓重点的劲头不变。
2、重点工作要全力抓
预防工作的重点往往也是工作的难点,所以,一定要盯住重点,知难而进,舍得下功夫,下长功夫,下细功夫。以重特大事故普遍关注和领域为重点,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是解决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的有效措施,要一抓到底。
3、簿弱环节要反复抓
突出重点抓预防,还必须把眼光盯在本单位簿弱环节上,经常分析安全生产工作形势,查找簿弱环节,对发生的问题及隐患认真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即使没有发生问题,也要积极借鉴外单位的经验教育,举一反三查苗头、堵漏洞、反复抓,力求突破弱项,使弱项变强项。
三、预防工作必须善于发动和依靠群众
一些事故的苗头和隐患,不管多么细微、隐蔽,往往是群众首先发现的各项安全制度、措施、没有群众观点的实践将会落空。
1、营造“人人参与”的局面。
经常对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进行预防事故的教育,把预防工作的任务、要求,方法及法律法南教给群众,把安全生产的意图变成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从业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群众预防事故的行为和能力,形成“人人关心预防工作,人人都做预防工作”的良好氛围。
2、建立信息网络
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广泛而灵敏的安全信息网络,全方位多角度地及时获取深层次,预警性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整改。
3、严明奖惩制度
分析一些单位预防工作不落实的主要原因,就是各级领导对安全事故没有压力,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建立事故预防工作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权”,把预防工作的好坏与各级领导的升迁挂起钩来,对预防工作尽职尽责,成绩突出者要奖励,对工作失职,造成事故者要处理,以此激励干群,使各级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既有压力有动力,从而保持持久的工作热情。
四、预防工作必须努力转变作风
1、端正指导思想
预防工作是管长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着眼于加强基础建设。在衡量一个单位预防工作好或差时,不能只看开了多少会,查了多少遍,而要看实际工作效果,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意识和基础建设。做到生产服从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生产,在安全的环境中促进发展,进而达到生产必须安全的要求。
2、加大安全投入
安全生产预防工作特别要求各个单位安全投入必须到位,舍得花钱买平安,加大安全投入,该配备的安全设施要配备,决不能以节省投资,削减安全投入。
3、知实情,办实事
各部门领导要树立保一方平安的意识,坚决克服不办实事的不良作风,切实做到勤检查、常督促、多指导。在严格制度、落实责任的基础上,还要经常算算发生事故后的政治帐和经济帐,不吃后悔药,少搞“亡羊补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