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淤背区是黄河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优势之一,开发利用好黄河淤背区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黄河淤背区资源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好淤背区土地资源优势,对发展黄河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黄河淤背区土地资源现状
多年来,黄河淤背区土地主要为防汛用材、用料服务,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以粗放型管理为主,土地开发效益普遍较低,部分土地虽然种植了绿化苗木,多数长势较差或成活率较低,需要大量补栽;另外淤区背坡、护堤地、护坝地、柳荫地、滩地等土地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加上品种落后,树龄参差不齐,多形成小老树,造成大面积的资源浪费。
二、探索多种管理模式开发黄河淤背区土地资源
怎样开发好黄河淤背区土地资源,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展经济,是摆在黄河系统上下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努力和探索,通过认识的不断提高,逐步改变了种地不赚钱的传统观念,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黄河职工是淤区开发的主力军,要搞好淤区土地的开发,就必须调动黄河职工的积极性。怎样调动职工淤区开发的积极性,改善淤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制定政策是关键。就拿我局来说吧,一是勇于探索,创新经营管理机制。2008年,我局充分利用开发土地资源,结合本局实际在土地方面大做文章,大胆创新“林权改革”土地管理模式,从淤背区抽出400亩土地搞试点,制定出相应措施和具体管理办法,并按照“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承包给一线职工,种植收入全部归职工所有,经过实施,既使闲置淤区土地得到了开发利用,又让职工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于是2009年我局又拿出1000余亩淤背区土地,对广大一线职工进行承包。从管理上看,职工种植热情高涨,信心十足,竞价承包淤区林地后,承包的树木和土地管理相当到位。“林权改革”管理改变了树株管理责任不清、收益不明的弊端,解决了原先管理体制中人力和经费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在责、权、利清晰的前提下,职工们舍得投入,林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整个淤背区林木长势良好,堤防工程得以维护,大堤成为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二是积极探索发展林间禽种(植)养(殖)项目,拉长了淤背区经济林木产业链条。随着黄河标准化堤防的建成,兰考黄河堤防淤背区土地已达6000多亩。为此,我局以充分利用淤区土地资源,增加土地承包数量,吸纳外部资金为原则,与社会团体共同构建了生物链条养殖园。并在134+775—135+235临河淤区进行开发,长460米,宽90米,共计41400平方米(实用62亩),堤坡及临河五十米包括在内,作为有偿提供使用场地。场地规划为临河淤区内90米养殖家禽产品:主要采用植物自然养殖法和生物养殖法,养殖土鸡、家猪、家兔;用树木、经济草养殖家禽,家禽粪便养树木与经济草;用家禽粪便养殖蝇蛆,从而饲养家禽;用家禽粪便养水,降低水产品的养殖成本。堤坡外五十米范围内养殖水产品主要采用水立体养殖方式:在水底层放养蟹、鳖、河虾,水中放养三层鱼类,水面放养鸭、鹅等水禽,达到互相增产的效果。三是是充分利用黄河生态线建设标准和要求,结合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开发黄河旅游项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很多,但由于过去对发展黄河旅游业重视不够,几个已建成的黄河旅游景区因为规模小、景点少、设施落后,没有对游客产生大的吸引力,除了周末和节假日外,很少有游人光顾。特别是外地游客,随旅游团到黄河景区游览的很少,不能形成规模。近年来新兴的生态旅游为黄河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发展黄河旅游业创造了新的契机。兰考黄河东坝头险工、雪松苑、花卉苑、黄河湾风景苑、蔡集控导月牙湖等旅游景点,黄河大堤更是颇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发展黄河旅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加大对黄河下游旅游景区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标准化堤防新增的土地资源,营造适合人们生态旅游的优良环境,加大对黄河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尽可能多地吸引外地游客,是发展黄河旅游业的当务之急。
总之,黄河淤背区是我们黄河流域的宝贵资源,是提高职工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和构建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的最好印证。只要在现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围绕强局建设大做文章,明确思路、抢抓机遇、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就一定能实现黄河经济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