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说明

浅谈黄河下游河床抬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2009-03-09   来源:兰考黄河河务局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黄河下游河床抬高的原因,分析了河床抬高的危害性,提出了“河床不抬高”的六项措施:首先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来减少黄河中游粗泥沙的入黄量;其次是适时进行调水调沙,冲涮河道,减小河道淤积;第三在中游适宜地点修建高坝大库,拦蓄、调节洪水泥沙;第四是大力开展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和疏竣工程:第五是设法减缓河口延伸的速率;第六是合理开发应用黄河泥沙资源,将黄河泥沙变害为利。

  关键词:河床抬高  黄河泥沙  治理措施

  “河床不抬高”是治黄工作者长期以来的愿望,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首先将其作为治黄的目标明确提出来,黄委李国英主任更将其作为黄河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标志。

  “河床不抬高”应是指主河槽不抬高,至于滩地的适当淤积抬高则有利于主槽的稳定,即“滩高槽稳”,是有益的。

  1.河床抬高的原因

  长期以来,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高是由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导致黄河下游河床严重淤积,逐年抬高的,主要原因有三:①中游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②河口淤积延伸,河道增长;③下游河道尤其是东坝头至高村游荡型河段和高村至陶城铺“驼峰”河段输沙不畅。其中中游严重的水土流失是最根本的原因,河口的淤积延伸和下游的游荡河型都是由中游长期的严重水土流失所造成的。

  2.河床抬高的危害

  由于来水来沙条件和历史条件的不同,黄河下游河床的抬高加剧是从三门峡水库修建后的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截止目前,黄河下游不同河段河床抬高的发展程度有所不同,最为严重的河段为东坝头至陶城铺河段。

  东坝头至高村河段长66km,左岸平滩水位高于临堤滩面0.52-2.98m,平均高差1.96m,滩面平均宽约5.5km,滩地横比降平均值为5.15,明显大于河道纵比降;右岸平滩水位一般高于临堤滩面0.62-4.34m,平均高差2.09m,滩面平均宽约4.85km,滩地横比降平均值为5.84,也明显大于河道纵比降。该河段两岸河床抬高形势最为严重,部分断面甚至主槽河底高程也已高出临堤滩面高程。

  高村至陶城铺河段长165km,左岸平滩水位高于临堤滩面1.08-3.43m,平均高差达2.17m,滩面平均宽约4.2km,滩地横比降平均值达9.8,明显大于河道纵比降;右岸平滩水位一般高于临堤滩面0.84-2.78m,平均高差2.15m,滩面平均宽约2.86km,滩地横比降平均值为10.39,也明显大于河道纵比降。该河段两岸滩面较窄,横比降较大,河床抬高形势也非常严重。

  从以上情况可见,由于黄河下游河床的严重淤积,逐年抬高,不仅导致黄河下游二级悬河形势的不利局面进一步加剧,并使黄河下游河道在中常洪水下,形成横河、斜河和顺堤行洪的危害性逐渐加大,进一步增大了洪水对两岸的威胁,防汛形势日趋严峻的不利局面。

  3.实现河床不抬高的治理措施

  要实现“河床不抬高”的目标,就要从根本上解决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问题。这首先在于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来减少黄河中游粗泥沙的入黄量;其次是适时进行调水调沙,冲涮河道,减小河道淤积;第三在中游适宜地点修建高坝大库,拦蓄、调节洪水泥沙;第四是大力开展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和疏竣工程:第五是设法减缓河口延伸的速率;第六是合理开发应用黄河泥沙资源,使黄河泥沙达到变害为利的作用。

  3.1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泥沙入黄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造成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主要泥沙来源区,加强多沙粗沙来源区治理,这是实现“河床不抬高”的治本之策,应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这一地区地形破碎,坡陡沟深,暴雨集中,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治理标准低,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实践表明,水土保持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之一,加强黄土高原地区淤坝地建设,植树造林,采取工程、生物和耕作等综合措施,做到水土流而不失,减少泥沙入黄,减少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取得人民治黄的根本性胜利。

  3.2适时进行调水调沙,冲涮河道,减小河道淤积

  2002年以来,通过对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8次试验和应用,有效减少了小浪底水库和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特别是2004年6月,在利用中游水库联合调度,塑造人工异重流,形成连续的泄流动力对小浪底水库的淤积泥沙进行冲刷的同时,黄河又进行了基于人工扰动方式,借助自然力量更大尺度的扩大河道冲刷量,增加入海洪水的挟沙含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减淤冲沙的目的。从调水调沙试验效果来看,调水调沙对下游河道主槽减淤效果是明显的,能够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主槽的过流能力由1800m3/s迅速提高到4100m3/s,有利于输沙入海,减轻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甚至冲刷下游河道。适时进行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减淤、减缓河道淤积抬升是十分必要的。

  3.3加快建设水沙调控体系

  水土保持工作在短期内不能凑效,在中游适宜地点修建高坝大库,拦蓄、调节洪水泥沙就成了实现“河床不抬高”的显著有效措施。故此,我们应积极汲取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应用经验,结合已修建的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抓紧时间续建大柳树、古贤、碛口三座高坝大库,从而逐渐形成黄河干流水沙多年调控体系,有了这样的水沙多年调控体系,就可以人为的制造必要的洪峰,塑造下游主河槽,这也是下游河道的急需。

  3.4 大力开展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和疏竣工程

  由于河槽宽浅河段输沙能力低,是造成目前高含沙洪水在黄河下游严重淤积的主要原因。同时河槽宽浅无法约束洪水期河势的突然变化,常造成平工出险,险工脱流,形成十分被动的局面。因此,从减淤与防洪河道整治上考虑,都需要把宽浅游荡河段治理成具有窄槽宽滩的规顺河道。为此,要尽快完成下游河道治理,尤其是东坝头至高村游荡型河段和高村至陶城铺驼峰型河段的治理。

  河道治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主槽整治和滩区治理。主槽整治的任务是改变现行河道状况,将宽浅、散乱、多变的游荡河型整治成为窄深、稳定、单一的弯曲河型,得到一条稳定、高效的输水输沙通道,提高河道输沙能力。主槽整治已经进行多年,整治工程绝大部分已经布点,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今后首先要将尚未布点的整治工程进行布点,进而调整、补充、完善全河段的整治工程,尽快完成主槽整治任务。从长远看,应以主槽整治工程为节点,修筑防洪堤,解放下游宽河道内的广大滩区,现大堤作为二级防线保留。

  滩区治理是河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滩区在现阶段还有漫水的可能,纵横串沟可能造成河势的不利变化,也有可能发生堤河。治河必要治滩,治滩要结合滩区水利建设,拟具淤滩计划,大力进行淤滩、淤串、淤堤河、淤坑溏的措施,彻底改变“槽高、滩低、堤根洼”的局面,从而达到淤滩刷槽的目的,维护滩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滩区经济发展。

  3.4 稳步实施河口整治工程

  整治河口,疏浚入海流路,尽可能排沙入深海。泥沙填海造陆、河道延长,直接造成河床的抬升。黄河下游长时期以来,一直未能形成相对平衡,而表现为淤积,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河口的不断淤积延伸。减缓河口的延伸速率首先要适应黄河河口目前水沙条件下不断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等循环演变的规律,有计划地就近安排入海流路,适当扩大河口三角洲的改道范围,尽量延长河口大循环的年限;其次是采取挖河疏浚等措施,设法加大输往外海的沙量。

  3.5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泥沙,变害为利

  黄河难治,症结在泥沙。黄河泥沙已经成为威胁黄河防洪安全的心腹之患,制约黄河长治久安、脉搏健康跳动的瓶颈问题。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泥沙在治理黄河中有可观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效益。

  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黄河滩外砖瓦窑场在国家要求“禁实”过程中逐步被拆除。砖瓦窑场利用的泥沙主要是亚粘土或称联合土,基本上不使用纯粘土或纯沙土,黄河滩区一般情况是层沙层淤,这对生产砖瓦原料的采运较为有利。为满足市场需要,尤其是为了满足群众建房市场的需求,在黄河滩区兴建砖瓦窑厂生产粘土实心砖或粘土空心砖还有一定的市场。滩区砖瓦窑以20门窑为例,一年要用土3万m3。在不影响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的情况下,现兰考黄河滩区建砖瓦窑厂可利用面积约有50km2,若按建设一座砖瓦窑厂需用滩地0.2km2计算,滩区内可修建砖瓦窑厂200余座,年利用黄河泥沙可达600万m3,随着远期建筑市场的稳定,年利用泥沙量可稳定在400万m3左右。

  由以上情况可见,合理利用黄河河道中挖出的泥沙代替建筑材料,发展第三产业,可有效利用黄河泥沙,减少天然资源的破坏,保护大量农田不受侵害,减缓河道淤积抬升的速度,达到变黄河泥沙有害的一面为有利的一面,为人类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