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说明

用活激励机制  激发安全意识

2009-04-07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相较之于现代企业模式下日益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各煤炭企业来说,走好“人”字棋,念好“人”字经,盘活“人”的存量,更是攸关企业兴衰的关键。下石节煤矿通过全方位、多形式激励方法的实践探索,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收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职工  安全  管理  激励

  总所周知,由于国企或私企多次发生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使得煤炭行业的安全管理多年来一直倍受社会关注。在国人眼中,煤炭行业的安全事故好象是压下了葫芦起了瓢。事实并非如此,陕西煤炭集团公司下石节煤矿运用人本管理,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调动了其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连年保证年产煤量160万吨的基础上,保持了多年百万吨死亡率为零的记录,成为煤炭企业中的佼佼者。那么,该企业是如何实行安全管理的呢?

  一、夯实管理前期的安全基础

  在“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三驾马车原则中,下石节煤矿安全管理的重心落在对人、设备的投入及其二者的相互调适上:

  1、加大安全新设备的投入和新技术的应用

  新设备由于其先进的技术,大面积地提升了煤炭产量和安全可靠性,因此该矿不但大力采购生产新设备,而且毫不吝啬对安全新设备的投入,仅相关瓦斯一项,2007年投资200余万元对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2008年第四套瓦斯抽放系统安装完成,即将进入调试阶段。同时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进行煤层压裂试验,目的在于寻求控制瓦斯安全的新途径,多方位地建立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的瓦斯的现代化技术控制。

  2、实现管理主体、职工新人才化

  在下石节矿管理层看来,随着新设备不断被引进、新技术不断被应用,首先向管理主体提出了新挑战。因为要落实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管理层就要具备管理现代企业所具有的管理素质。为此,矿级领导纷纷进行“文化充电”。目前,已有6人取得了MBA硕士文凭,2人正在学习中,其余31人皆为本科文化程度,完成了管理主体新人才化的转变,完成了管理层由经验型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转变。

  同时,针对职工群体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策略,鼓励职工向新人才化靠拢。一方面,该矿投资70万余元建立了集“事故案例教育、职工技能培训、模拟试验、观摩操作”为一体的四级安全培训中心。另一方面,有计划、分步骤地对职工进行各种安全技能轮训活动。其中,对将操作新设备的职工,首先进行新技术技能培训,使其具备操作新设备的技能;其次进行与新设备相关的安全警示教育,使其明了新设备不当操作的后果;第三,对井下操作新设备的职工,提供一定的经济激励,以提高工作热情。仅2007一年,该矿就培训达4200余人次,从而实现了新设备、新技术和新人才的相互调适。

  二、活用管理中期的安全激励机制

  1、宏观措施上采用“三全”安全管理法

  所谓“三全”安全管理方法,指的是对生产的安全管理实行“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展开”。其基本特点是以预防为主,发动全员参加,依靠科学方法,使生产的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本观在生产领域的实现。其目标是“尽百分之百努力,堵万分之一漏洞。”有利于调动全体生产参与者融安全意识于生产过程之中,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和安全同步顺利实施。

  2、微观执行上采取多样安全激励法

  ① 积极应对职工的“疲劳”现象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将职工的安全素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知识、技能和安全意识等;二是人的深层安全素质,包括安全观念、安全态度等。其中,职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可以通过安全教育手段如班前会等得以保证和提高。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两类问题,则与职工安全素质联系不够紧密,也是现代安全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一是安全意识的疲劳现象。安全意识疲劳主要源于职工长期处于同一环境的精神麻痹,如同生活在风景区内的人们发现不了风景的美丽,产生“审美疲劳”一样。针对安全意识疲劳,下石节矿基层班组既不完全摒弃“格式化”的安全活动,因为一些常规的安全规章制度舍此而无更好的方法,同时也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及时收集一些安全方面的文章和图片、同矿的人和事等资料,在班前活动中,多举实际案例,通过鲜活的事例分析,引导职工对不安全行为可能造成恶劣后果的思索。又如,活动内容做到短、小、实,力戒形式主义,针对某种安全隐患进行通报点评,因地制宜地开展安全活动,防止职工在多次“狼来了”后产生麻痹思想。

  二是作业疲劳现象。煤矿企业的生产活动,通常都是在自然条件围绕和机器轰鸣中实现的,职工的疲劳作业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为此,除了采取科学的轮班制度、尽可能改善劳动环境等措施外,下石节矿在生产环节进行管理干部跟班、管理层不定期班中检查,电话随访等动态管理形式,打破人的惯性意识,以减少或避免职工的作业疲劳。

  ② 灵活运用内外激励方法

  现代行为学家把对管理对象的激励分为“外予激励”和“内滋激励”,通常内滋的激励是通过外予的激励来完成的,即通过外部推动力来引发人的内部力量来激发职工提高安全意识。最常见的外予激励是以提高工资、福利待遇、职务升迁和信任等手段作诱因的。但是由于激励机制在实施中产生的两面性,即在实施外予激励手段时,对大多数职工产生了的积极效果,却对少数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起抑制或削弱作用,因而需要灵活运用激励机制。在这方面,下石节矿采用了流变管理模式,或罚多奖少,或奖多罚少,奖罚措施因事因时而变,多方调动职工的生产安全积极性。对激励机制的致弱作用,则通过展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客观地对待奖罚,来消弥激励机制中的抑制或削弱因素。如以演讲赛、书画展等激发职工的生活热情;通过班后的职工家访,解决职工的就医难、子女上学难;通过座谈形式,和谐职工间的人际关系,也为人员在相关岗位间流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善于处理管理后期的各种“关系”

  生产的操作者是人,安全的执行者是人,因而安全管理的激励重心也是人,无论是奖励和惩罚、监督和压力,还是激发职工的动机、引导其行为等,都是通过灵活处理各种“关系”来达成的:

  1、严明奖罚关系 

  在下石节矿的管理层中早已形成了共识,那就是安全工作中大事与小事是量变与质变的具体体现,搞好预防工作就要化解量变,妥善处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而预防和消灭事故萌芽,就要严把奖罚关,坚持“无事当作有事防,小事当作大事抓”, 对及时发现疏漏的职工予以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汇报安全遗漏的职工给予表彰、提拔。例如给与及时汇报辅助岗位安全疏漏的2名井下瓦斯检查员各1000元的奖励,对被举报的相关人员严追查、严教育,并号召全矿职工学习这两名瓦检员,警惕类似忽视安全职责行为的出现。

  2、和谐干群关系

  在管理实践中,通常将制度管理视为重点,情感管理作为辅助手段。要做到二者有机统一,张弛有度,适而有度,不顾此失彼,不走极端,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石节管理层在强调对管理者情感管理的同时,适时掌控制度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事事有章可循,件件有规可遵。在重视制度管理的前提下,非常注意信息流通,避免以往信息流通不足而造成上下级之间的理解偏差,采用思想和感情沟通的方法,使管理任务通过和谐的交谈达到预期目的,避免了管理制度变成一堆冷冰冰的条文。

  3、善用亲属关系

  安全管理不是矿级领导的独唱、中层管理的“和”唱,而是涉及到采、掘、机、运等各部门的大合唱,也不仅仅是党、政、工、团的综合性管理工作,更是涉及到男女老少、方方面面的事。在这方面,下石节矿采取的措施足以令私营煤企为之汗颜:除了以企业文化为核心,以欣怡广场为中心,工会、社区为依托,搞好凝聚民心的矿区文化活动外,矿上有负责困难职工情况的专门机构和专项资金,对职工家属中的老弱病残进行及时救助,对子女就学的择校、学费等相关问题给与帮助。同时将部分辅助性岗位下分给贫困家属负责,如现在的矿区后勤、选煤楼辅线捡矸等岗位共吸纳了50余名扶助对象,并全部实现了这些岗位的国家薪酬最低水平,多方位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唱好生产安全这首歌。

  总而言之,下石节煤矿以“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为左翼,以“体现价值,造福员工”为右翼,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多方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努力实现“创造财富,回报社会”的企业价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