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说明

农民工死亡悲剧为何不断重演?

2009-04-16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农民工——这是一个游走于城市生活边缘的庞大群体。他们背井离乡,在城市中为了生计奔波,城市的每处钢筋混凝土建筑里,都凝结着他们的汗水。

    然而,城市生活对他们又是遥不可及的。他们从事着繁重而危险的工作,却享受不到城市生活的社会保障。甚至面临生命危险。

    近日,记者采访了多起农民工意外身亡事件,有的是不明原因猝死,有的是因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而不慎摔伤致死。

    死亡档案:

    1、侯章文,男,55岁,某工地民工。某日6:00,工友叫他起床时发现其已停止呼吸,医院断定其为猝死。

    2、王金保,男,43岁,某省广播电视大学工地民工。某日8:30身亡,当时他正在近4米高的脚手架上工作。医生判断其为猝死,但家属根据其头顶新伤和身上多处淤血认为,他是掉至地面摔伤致死。

    3、宫永坤,男,50岁左右,某国际会展中心附近一工地民工。某日21:00,在楼顶加班时因没有灯光照明,不幸坠楼身亡。

    同样是该国际会展中心附近的这处工地,之前一个月也有一名民工在楼顶作业时不幸坠至三楼。当时并未身亡,稍事休息后又干了一阵活儿。然而,当他傍晚出门后,没走几步就倒地身亡了。

    如今,上述死亡民工的家属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赔偿,但类似的民工死亡事件仍可能继续发生。

    大多数民工不系安全绳

    农民工站在七八米高的墩柱或楼房上施工,身上却没系安全绳索,周围也没有任何防护设施……这样的情形在建设工地上并不鲜见。看到这种场景的人们,都不禁为民工的生命安危捏着一把汗。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许多工地的农民工在施工时不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时不系安全绳索,有的建筑工地连防护网都没有安设。

    在某工地上,防护网只象征性的扯了两道,根本起不到防护作用。还有一些工地上,钢筋、铁钉随意在地面上散放着,一不小心就可能扎伤脚;一些工地晚上加班时不开灯,这为高处作业的农民工安危埋下了隐患。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虽然很多建筑工地规定农民工的工作时间从7:00到18:30。但很多农民工讲,他们的实际工作时间要比规定的长几个小时,有时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晚上也要加班数小时。

    居住场所大多脏又破

    潮湿、拥挤、灰暗、肮脏……提到农民工居所,很多人脑海中都会出现上述词汇。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农民工从事的是脏、累、苦和有生命危险的工作。

    在某一工地上。农民工老张刚午睡醒来,用毛巾抹了把脸,点燃了一支烟。这个用帆布搭建的工棚,是老张和工友的“家”。记者看到,这个“家”是用铁架子撑起来的,为了能隔水,地面上垫起了一层木板,但这层木板也被积水浸湿了。用木板搭起的简易床上铺着一层褥子,上面凌乱地堆着几条被单。

    “晚上睡这儿能舒服吗?”

    “你说呢?”

    由于赶着去干活,说完这句话,老张狠狠地吸了口烟,把烟蒂塞进存着积水的“地板缝”中就出去了。

    小病不医、慢性病硬扛

    农民工得病后很少就医,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能扛就扛,得了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或慢性病也是一直拖着,有时能一二十年不就医。

    农民工为何不肯就医?据了解,现在农民工的收入约为每小时5元钱,普通农民工收入最高的一个月能赚2000元。但由于他们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看一次病要花费不少钱,而且看病将花费至少数小时的时间,因而绝大多数得病的农民工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看病。

    “让他们少干一小时的活儿,就会少赚5元钱,他们可不干!”很多工地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农民工签合同、上保险的很少

    农民工干的活儿不仅工作强度大又具有一定危险性。然而,记者从多个劳务市场和工地上了解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到工地干活时却并未与施工承包方签订劳务合同,更谈不上办理什么意外伤害或工伤保险。

    由于没有任何劳动保障,农民工们干活时发生意外就无法受到法律保护,赔偿金也常常难以落实或赔付得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