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说明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2009-08-21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如果把安全描述为平静、正常、没有事故,那么,发生了事故一定是不安全的。因此,事故与安全生产也就是相对的事件了。这里所说的事故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违背人们意愿且又失去控制的事件。具体到生产活动中,事故总是要构成人体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虽然,人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但是,事故却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危险趋势不可遏制后而突然发生。

  从事生产作业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克服多方面的危险因素。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必将导致事故。探求事故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

  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造成伤害。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既使物的因素作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也不能排除隐藏在不安全状态背后的,人的行为失误的转换作用。

  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个体人的行为就是个体人遵循自身的生理原理而表现的行动。任何人都会由于自身与环境因素影响,对同一事故的反应、表现与行为出现差异。不同的个体人在一定动机驱动下,为了某些单纯目的,表现的处理行为很不一致。然而,不同的个体人都遵循同一程序,即行为起因(动机),激励(因素影响,目的目标)。人的自身因素是人的行为根据、内因。环境因素是人的行为外因,是影响人的行为的条件,甚至产生重大影响。

  (一)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人在自身因素基础上,处理环境因素的刺激程度,是决定人的行为性质的关键。人对环境因素或外界信息刺激的处理过程,称为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可简单编成输入(知觉、选择、记忆处理)识别、比较、判断、决策,输出(行为指导)程序。

  信息输入大脑,经处理后形成决策。通过神经向相应的器官传达决策指令,转化为行为。行为形成后,器官又通过神经把行为反馈给大脑,以对行为的正确程度进行监测。人能够正确的执行决策所确定的行为,对创造良好的人机控制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二)人失误

  人失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可接受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影响的行为。在生产作业中,往往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

  1.人失误具有与人能力的可比性

  工作环境可诱发人失误,以及反映高层人员职责缺陷等特性。由于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生产中凭直觉、靠侥幸,是不能长期成功的维持安全生产的。当编制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时,侧重地考虑了生产和产品条件,忽视人的能力与水平,有促使发生人失误的可能。

  2.人失误的类型

  在各种性质、类型的生产活动中,从事生产活动的各类操作人员,都可能发生人失误。而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则能导致人失误而发生事故。可以认为事故也是人失误直接导致的结果。发生于管理者的人失误,表现为决策或管理失误,这种人失误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人失误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起因所引发的人失误不属于同一类型。

  (1)随机失误。由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引起的人失误,属于随机失误。与人的心理、生理原因有关。随机失误往往是不可预测,也不重复出现的。操作时用力的大小,时间差,遗忘等现象,属于随机失误范围的不同表现。

  (2)系统失误。由系统设计不足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发的人失误属于系统失误。系统失误与工作条件有关,类似的条件可能引发失误再出现或重复发生。在人形成习惯后,不能适应操作程序变化或偶然情况时,系统失误会明显出现。改善工作条件,加强职业训练可以克服系统失误。

  3.人失误的表现

  一般是出现失误的表现是很难预测的。比如遗漏或遗忘现象,把事弄颠倒,没按要求或规定的时间操作,无意识动作,调整错误,进行规定外的动作等。

  4.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失误

  可以认为,人失误现象是人对外界信息刺激反应的失误,与人自身的信息处理过程质量有关,与人的心理紧张度有关。

  人在进行信息处理时,必然要出现失误,是客观的倾向。信息处理失误的表现较复杂,一般表现为简单化,依赖性,选择性,经验主义,简单推断,粗枝大叶等。信息处理失误倾向,都可能导致人失误。在工艺、操作、设备等进行设计时,采取一些预防失误倾向的措施,对克服失误倾向是极为有利的。

  5.心理紧张与人失误的关联

  人大脑意识水平降低,直接引起信息处理能力的降低,影响人对事物注意力的集中,降低警觉程度。意识水平的降低是发生人失误的内在原因。

  工作要求与人的信息处理能力相适应时,人处在最佳的心理紧张状态,此时,人的心理紧张程度最优,大脑意识水平处于能动状态,处理信息的能力极高而失误最少。

  饮酒、疲劳等生理因素,不安、焦虑等心理因素,温度、噪声等物理因素,以及技能、经验等,都能使人的心理紧张度改变,表现为人失误数量的变化。操作不熟练、经验缺乏的人,其心理紧张度要比操作熟练、经验丰富的人高。

  经常进行教育、训练,合理安排工作,消除心理紧张因素,有效控制心理紧张的外部原因,使人保持最优的心理紧张度,对消除人失误现象是十分重要的。

  6.人失误的致因

  造成人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有人的自身因素对过负荷的不适应原因,如超体能、精神状态、熟练程度、疲劳、疾病时的超荷操作,以及环境过负荷,心理过负荷,人际立场负荷等都能使人发生操作失误。也有与外界刺激要求不一致时,出现要求与行为的偏差的原因,在这种情况时,可能出现信息处理故障和决策错误。此外,还由于对正确的方法不清,有意采取不恰当的行为等,出现完全错误的行为。

  人的能力是感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行为能力等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人的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具有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能力随其自身的硬件、心理、软件的状态变化而改变。人机系统中的一切因素,都能从不同的方面,对人失误产生影响,使人出现失误。

  7.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原因

  个体人经常、稳定表现的能力、性格、气质等心理特点的总和,称为个性心理特征。这是在人的先天条件基础上,受到社会条件影响和具体实践活动,接受教育与影响而逐渐形成、发展的。一切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会完全相同。人的性格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因此,性格能决定人对某种情况的态度和行为。鲁莽、草率、懒惰等性格,往往成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非理智行为在引发为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在生产中出现的违章、违纪现象,都是非理智行为的表现,冒险蛮干则表现的尤为突出。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侥幸、省能、逆反等心理所支配。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非理智行为的任务是相当重的,也是非常严肃、非常细致的一项工作。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技术措施

  人机系统把生产过程中并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有出现能量意外释放,引发事故的可能性。由于物的能量可能释放引起事故的状态,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这是从能量与人的伤害间的联系所给以的定义。如果从发生事故的角度,也可把物的不安全状态看作为,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物的状态。

  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质和人的决策水平。

  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运动轨迹,一旦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运动轨迹交叉,就是发生事故的时间与空间。所以,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正确判断物的具体不安全状态,控制其发展,对预防、消除事故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针对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与发展,在进行设计、安排、组织与具体操作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或引发为事故之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消除生产活动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生产活动所必须的,又是“预防为主”方针落实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生产组织者的素质状况和工作才能。

  (一)能量意外释放与控制方法

  生产活动就是持续能量的利用,在利用中,人们给以能量种种约束与限制,使之按人的意志进行流动与转换,正常发挥能量用以做功。一旦能量失去人的控制,便会立即超越约束与限制,自行开辟新的流动渠道,出现能量的突然释放,于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随着突然释放而变得完全可能。突然释放的能量,如果触及人体又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就会酿成伤害事故。从这个观点去看,事故是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意外释放的最终结果。一切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声能、光能、生物能、辐射能等,都能引发伤害事故。能量超过人的机体组织的抵抗能力,造成人体的各种伤害。人与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干扰,能量媒介或载体与人体接触,将会把能量传递给人体造成伤害。

  能量的类别不同,在突然释放时,所造成的人体伤害差别很大,造成事故的类别也是完全不同的。人与能量接触而受到刺激,能否造成伤害和伤害程度,完全取决于作用能量的大小。人丧失了对能量的有效约束与控制,是能量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出现能量的意外释放,反应了人对能量控制认识、意识、知识、技术的严重不足。同时,又反应了安全管理认识、方法、原则等方面的差距。发生能量意外释放的根本原因,是对能量正常流动与转换的失控,是人而不是能量本身。

  约束、限制能量意外释放,防止能量与人体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常采用的屏蔽形式大致有: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缓释能量、物理屏蔽、时空隔离、信息屏蔽等。

  (二)能量意外释放伤害及预防措施

  人意外的进入能量正常流动与转换渠道而致伤害。有效的预防方法是采取物理屏蔽和信息屏蔽,阻止人进入流动渠道。

  能量意外逸出,在开辟新流动渠道时触及人体而致伤害。发生此类事故有突然性,事故发生瞬间,人往往来不及采取措施即已受到伤害。预防的方法比较复杂,除加大流动渠道的安全性,从根本上防止能量外逸。同时在能量正常流动与转换时,采取物理屏蔽、信息屏蔽、时空屏蔽等综合措施,能够减轻伤害的机会和严重程度。出现这类事故时,人的行为是否正确,往往决定人的伤害或生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渠道出现泄漏时,人的行为对人的伤害与生存关系,尤其明显。预防此类事故,完善能量控制系统最为重要,如自动报警、自动控制,既需要在出现能量释放时立即报警,又能进行自动疏放或封闭。同时在能量正常流动与转换时,应考虑非正常时的处理,及早采取时空与物理屏蔽措施。

  (三)安全技术措施的标准

  安全技术是改善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控制生产因素不安全状态,预防与消除危险因素对人产生的伤害的科学武器和有力的手段。安全技术包括为实现安全生产的一切技术方法与措施,以及避免损失扩大的技术手段。

  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解决具体的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因素的控制,预防与消除事故危害。发生事故后,安全技术措施应迅速将重点转移到防止事故扩大,尽量减少事故损失,避免引发其他事故。这就是安全技术措施在安全生产中,应该发挥的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两方面的作用。

  安全技术与工程技术具有统一性,是不可割裂的。强行割裂则是一种严重错误,不符合“管生产同时管安全”的原则。

  安全技术措施必须针对具体的危险因素或不安全状态,以控制危险因素的生成与发展为重点,以控制效果作为评价安全技术措施的唯一标准。其具体标准有如下几个方面:

  1.防止人失误的能力是否能有效的防止工艺过程、操作过程中,导致产生严重后果的人失误。

  2.控制人失误后果的能力出现人失误或险情,也不致发生危险。

  3.防止故障或失误的传递能力,发生故障、出现失误,能够防止引起其他故障和失误,避免故障或失误的扩大与恶化。

  4.故障、失误后导致事故的难易程度,至少有两次相互独立的失误、故障同时发生,才能引发事故的保证能力。

  5.承受能量释放的能力,对偶然、超常的能量释放,有足够的承受能力,或具有能量的再释放能力。

  6.防止能量蓄积的能力,采用限量蓄积和溢放,随时卸掉多余能量,防止能量释放造成伤害。

  (四)安全技术措施的优选顺序

  预防是消除事故最佳的途径。针对生产过程中已知的或己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的一切消除或控制的技术性措施,统称为安全技术措施。在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时,应遵循预防性措施优先选择,根治性措施优先选择紧急性措施优先选择的原则,依次排列。以保证采取措施与落实的速度,也就是要分出轻、重、缓、急。安全技术措施的优选顺序:根除危险因素;限制或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联锁;故障安全设计;减少故障或失误;校正行动。

  1.根除、限制或减少危险因素。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工艺、选用理想的原材料、本质安全设备,并控制与强化长期使用中的状态,从根本上解决对人的伤害作用。

  2.隔离、屏蔽。以空间分离或物理屏蔽,把人与危险因素进行隔离,防止伤害事故或导致其他事故。

  3.故障安全设计。发生故障、失误时,在一定时间内,系统仍能保证安全运行,系统中优先保证人的安全,依次是保护环境,保护设备和防止机械能力降低。故障一安全设计方案的选定,由系统故障后的状态决定。

  4.减少故障和失误。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是经常采用的减少故障和失误的措施。

  5.警告。生产区域内的一切人员,需要经常注意生产因素变化、警惕危险因素的存在,采用视、听、味、触警告,以校正危险的行动。警告是提醒人们“注意”的主要方法,是校正人们危险行动的重要措施。

  (五)生产作业环境的人机系统要求

  工业生产是一套人、机、环境系统。系统因素合理匹配并实现“机宜人、人适机、人机匹配”,可使机、环因素更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人的操作行为就可能在轻松中准确进行,减少失误,提高效率,消除事故。

  生产作业环境中,温度、湿度、照明、振动、噪声、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等,不但会影响人在作业中轻松的工作情绪,不适度的、超过人的不能接受的环境条件,还会导致人的职业性伤害。对作业环境条件的概括要求:

  1.照明必须满足作业的需要

  强光线也叫眩光,使人眼出现疲劳与目眩。昏暗或过暗光,不但使人眼出现疲劳,还可能导致操作失误,甚至发生事故。

  2.噪声、振动的强度必须低于人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

  噪声、振动损伤人的听觉、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和心脏功能,有损人的健康,降低工作效率,发生各类事故。

  3.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必须降到允许标准以下

  有毒、有害物质对人直接产生危害,长期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中,能发生人的慢性中毒、职业病。出现急性中毒时会迅速造成死亡。

  综上所述,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即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的,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质和人的决策水平。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叠加,在时间与空间上就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要防患事故的发生,必须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从两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真正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