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说明

县级以下地方政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思考

2009-08-28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按发展规划,目前是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处在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也处在各类事故的“易发多发期”。这就表明,经济发展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及时提出了要“安全发展”的理念。安全发展就是要在安全基础上来抓发展,在发展中把安全作为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来抓。受全国经济形势的影响,县域经济也正处在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县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如何抓好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事故“易发多发”的被动局面。我们认为,必须要审时度势,高屋建瓴,从长远着手,构建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才能实现长足进展。如何建立,结合实际,我们谈谈自己看法:

  一、深刻认识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目的、意义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意义十分重大。构建它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其建立,不仅能安定社会,还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同时还会增加社会财富、减少经济损失,保护劳动生产力,为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安全保障。它的建立对于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正确把握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目前就我国而言也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对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这一概念只是在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有关文件中提到过,国家权威机构并没有作出正式的解释,如何理解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它的内涵是什么?我们想,可以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分成两个概念来理解就不难了。“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大百科全书》还把安全生产定义为“是旨在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的一项方针,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长效机制”是指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它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综上所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可以定义为:与安全生产工作正常运行有关的各部分(如政府、业主、员工、设备、制度等)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并能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机制。

   其构成要素,根据国家《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内容,我们理解其构成要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五个方面。

   三、县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点

   县乡两级安全生产工作基础较为薄弱,总体上,在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时,重点应把握以下六个方面:

   1、强化安全发展理念,解决认识层面存在的问题。目前县乡两级不重视安全的人比比皆是,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依然存在。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安全发展理念,这是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生命安全是最大的权益。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它是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因此,县乡两级,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将安全生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并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坚持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2、落实安全责任,夯实发展基础。落实责任,重点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在抓好政府监管责任的同时重点应抓好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也是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企业在安全生产上的一切行为,无人可替代,所以必须要抓好企业这块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政府监管部门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督促企业逐级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与生产同步安排,同步考核评比,并落实好各项保障制度,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基础。

   3、充实配强安全监管队伍,提高安全监管能力。目前,从上到下,在“工业强省、工业强市、工业强县”之路的引领下,各地工业发展正处于强劲势头,安全监管力量已经严重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充实配强安全监管队伍是当务之须,同时,还应根据入注高危行业的情况,对口引进安全监管专业人才,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另外,还应把安全监管机构延伸到乡村、相关工业园区和社区,使安全监管不留空白地带,并加强安全监管队伍素质培训,提高自身的履职能力,做到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廉洁执法,树立和维护良好的队伍形象。

   4、实行严管重处,树立监管权威。实践证明,“真抓、严管、重罚”是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减少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对那些无视国家法律,无视政府监管,无视员工生命安全,以及抗拒执法的不法业主,要依法严惩。执法人员要树立“不严格执法就是违法”的观念,敢抓敢管,勇于碰硬,一抓到底。同时,要规范执法方式,公开工作程序,公正文明执法。对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要及时通报,对有关责任人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追究责任。

   5、加大安全投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才投入,二是资金投入。投入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企业。政府投入主要是公共安全投入,企业投入主要是安全生产所需的设备、设施等投入。国家对企业的安全投入有专门规定,我们掌握的情况是,多数企业未严格执行规定,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生产水平低下,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性能差。因此要督促企业建立提取安全费用制度,将所提资金用于改善作业条件并保证专款专用。同时,鼓励企业全面启动并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技术,用先进工艺代替传统落后的工艺,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生产水平。

   6、打造安全文化,为实现长治久安打下广泛的群众基础。总体上看,县乡两级安全文化的氛围还不浓。因此,要大力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广泛开展“反违章、反事故”等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对安全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正反典型和好的经验要积及时宣传报导,在全社会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使安全生产的观念深入人心,打好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