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说明

浅析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

2011-01-06   来源: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风险在字典中的解释为生命与财产损失或损伤的可能性。在生产管理中,相对于安全来说,风险就是危险、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件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风险的大小可以用风险率(R)来衡量,风险率等于事故发生的概率(P)与事故损失严重程度(S)的乘积。

  R=PS

  风险描述了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生活过程的安全问题,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评价,运用有效的资源、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干预避险。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主要注重于对损害生命与财产因素的分析、评价和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避险,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对企业设计、建设、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中有可能出现损害生命与财产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干预、监督和管理的一个整体,是预防企业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的一种管理方法。

  企业应如何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呢?首先要从设计就开始进行风险管理,然后是生产装置的施工过程的风险管理,接着是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最后是销售、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整个过程必须形成一个横到边,纵到底的风险管理体系。任何一个环节留下安全隐患,都有可能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四部分:设计阶段安全风险管理、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生产阶段安全风险管理和销售使用阶段安全风险管理。

  一、项目设计阶段安全风险管理。项目设计阶段安全风险主要对项目选址、工艺流程、物料、产品和防火防爆措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项目设计阶段安全风险管理主要靠设计单位和评价机构来把关,企业主要是对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的资质和信誉进行审查。在安全设施设计专篇中提出一些安全要求和建议。

  二、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主要是施工承包单位进行安全管理,而业主主要抓的是设备、设施、材料的质量和施工质量。这两方面控制不好,将会构成较大的安全隐患,随时都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安全事故。加强设备、设施、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的风险管理是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重要措施之一。

  1、设备、设施、材料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设备、设施、材料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对建设期设备、设施和材料质量进行管理,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设备、设施和新材料进行安全分析。新设备、新设施、新材料的使用也要进行技术分析,评价其成熟性。严格设备、设施、材料质量管理,建立设备、设施、材料质量评价档案,防止质量安全隐患。

  2、施工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施工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是根据工艺设计、质量和安全设计专篇的要求对施工过程中的偏离进行检查、分析、控制、纠正。建立数据档案,为以后的安全管理提供风险评价依据。

  三、生产阶段安全风险管理:生产阶段安全风险管理主要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进行安全风险管理。

  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有设备设施缺陷或故障。设备、设施缺陷是由于设计、制造、安装等在设备设施本身存在的不安全状态。设备、设施故障是指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不能实行预期功能的现象。生产过程中企业要想更好地控制设备设施缺陷或故障引起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必须进行备品、备件、材料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安全风险管理、切除安全应急和报警设施安全风险管理、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管理和变更安全风险管理等进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安全风险管理。

  影响人不安全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安全知识、意识、习惯三方面,不安全行为又常常在检修、清理、操作控制等过程中造成安全事故,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知识、意识、习惯安全风险管理、检修、清理安全风险管理、操作控制安全风险管理和关键岗位安全风险管理等进行行为安全风险管理。

  管理缺陷是指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错误认识或行为的失误而造成的安全隐患。管理缺陷也可以表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止安全管理缺陷就是要加强安全生产过程中责任主体和制度的管理。

  1、原材料、备品、备件安全风险管理。原材料、备品、备件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对原材料、备品、备件的质量进行风险评价,控制不合格的原材料、备品备件带来的风险。对供应商要建立产品质量档案,定期进行质量风险评价,对不合格的供应商要取消其供应资格。特别是对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更要进行风险评价,禁止盲目使用。

  2、维修作业、工艺清理安全风险管理。维修作业、工艺清理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对作业点的周围环境和作业点所在工序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其危险性。同时要对作业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因作业引发的环境因素变化,产生新的危害因素,根据各种危害因素的危险性制定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加强维修作业、工艺清理风险管理是企业预防生产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3、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国务院549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条规定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对特种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保养、检测、检验进行管理,加强特种设备的备品备件、使用材料质量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特种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建立评价档案,提出控制预防措施,防止发生特种设备事故。

  4、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安全风险管理。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根据引发设备事故的原因和故障发生的规律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评价其危险性,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有人认为设备、设施事故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事故是很难避免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和不负责任的态度。虽然引发设备、设施事故原因很多,但是归纳起来就是五种:一是设备、设施在设计、制造、安装时就存在缺陷;二是使用单位选型不当;三是操作人员操作使用不当;四是运行过程中出现磨蚀、疲劳、老化、腐蚀;五是维修缺陷。这些有害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些相关的统计数据,根据统计数据和故障发生规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危险性分析,制定预防措施。

  5、关键岗位安全风险管理。关键岗位安全风险管理是对整个生产系统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可能性较大、危害后果较严重的工序,对该工序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意识和岗位设备、设施进行重点的风险管理。加强工序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和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保障制度。如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事故处理能力、安全意识等培养制度,人员变动风险管理和设备设施维护保养风险管理制度。

  6、变更风险管理。变更安全风险管理包括设备、设施变更、工艺流程的变更和人员变更风险管理。很多企业在设备、设施和工艺流程变更时,只是进行是否利于生产操作和提高生产产量方面进行分析,却忽视了安全危害性的分析,常常因此而引发安全事故。岗位人员变更也是如此,常常是凭感觉、凭人际关系进行人员调动,很少从人员变动后可能造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变动风险分析,这样就容易产生因为人的失误而造成操作事故。变更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加强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和人员变更时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防止因为变更导致安全事故。

  7、操作控制安全风险管理。操作控制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根据工艺流程、物料特性和设备、设施条件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制定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事故处理能力、安全知识、意识、习惯进行评价,建立人员评价分析资料,根据人员的个性和共性缺陷进行培训、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预防操作事故。

  8、安全知识、意识、习惯安全风险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因为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不良的安全习惯所产生的。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就不能正确判断其操作过程是否安全;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对不安全行为视而不见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失误;操作人员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不安全习惯,就会在不良的习惯中发生事故。安全知识、意识、习惯风险管理就是要如何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安全知识结构的教育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建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让操作人员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一个良好的安全习惯。把这种意识和习惯融会到企业文化之中去,形成企业安全文化。

  9、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管理。重大危险源的特点是危险物质多、储存能量大、危害程度非常大,所以重大危险源一旦失控,就有可能引起重大的安全事故。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管理首先是要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其危害程度,然后分析其危险有害因素,找出危害可能性较大的因素,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设施,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建立重大危险源评价档案。加强重大危险源日常检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危害因素分析和评价,根据新的危害因素和危险性制定新的预防控制措施,预防重大危险源事故。

  10、切除(断开)安全应急、报警设备安全风险管理。安全应急、报警设备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发出警示信号和提供应急使用的安全设备。包括火灾信息报警系统、工业电视系统、呼叫系统、紧急警报系统、消防设施、应急洗眼和冲洗器、自动联锁装置、ESD紧急停车系统等。自动联锁装置提高了操作的安全系数,同时也增加了操作难度,要求指标控制平稳,操作责任心大,只要某一指标控制不好,波动稍大就会造成停车,所以有些企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提高开车率,就会盲目地把联锁断开,凭借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来控制,这样就容易造成一些安全事故。

  四、销售阶段安全风险管理。随着现代化企业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安全不仅仅是本企业、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安全,同样关系到客户的安全。企业在加强本企业安全管理的同时,也要重视销售中的安全管理,防止企业产品在社会上造成危害。销售、使用阶段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销售、运输、使用安全风险管理和销售客户安全风险管理。销售、运输、使用安全风险管理是要加强运输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分析,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建立运输单位或个人管理资料,加强对销售、运输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价。销售客户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对客户的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帮助,建立客户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档案,定期地对客户进行安全评价,提出安全建议。

   以上是企业必须建立的一些主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要想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正常地运行,企业还要建立一些相应的保障措施,如安全考核制度、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安全资金保障制度、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组织机构等。用各种制度来保障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其核心是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评价。只有切实、认真地抓好了每一个环节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评价,才能发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作用,保障安全生产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