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浅谈心理情绪与安全驾驶

2009-11-23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尤其是单位车辆管理干部应对本单位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掌握每位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有利于车辆调度,减少因驾驶员心理变化引起的交通事故。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一、驾驶情绪影响交通事故

  心理专家们认为,人的心理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上。激动的情绪,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不利于驾车安全。因此,无论是哪种个性特征的人,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重点要做到稳定情绪。在心情激动的时候不宜驾车,或者迟后再驾车。越是容易情绪化的人,越应注意驾车时的心理平衡。

  心理学将人的特质分为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行等等16种,称为16维度,16维度中对驾驶员情绪的影响比较大的几个方面有: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幻想性、独立性和紧张性。

  乐群性是指人们与他人结伴的愿望程度。乐群性越低的人,社会适应性也就越差,可能会带有一些反社会人格和攻击性人格,这种人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稳定性则决定了人情绪波动情况,稳定性高的人比较中规中矩,情绪起伏小,开车时的安全系数也相对高。恃强性代表了一个人的好胜心理,通常开车时喜欢超车的人恃强性比较强。敢为性顾名思义,表现人做事的勇敢度,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冲动和富有攻击性。

  以上这些属性上表现较差的人,可能会在驾车时做出攻击性驾驶的行为。攻击性驾驶行为是由开车时的急躁、烦恼,或带有愤怒的情绪引起的。一些驾驶者为了节省时间等目的,威胁其他司机或行人的利益,使其感到有危险而采取回避行为,或激怒对方使其产生恼怒的情绪。人们都有操纵其他事物的愿望,在开车时,通过对机械的操作能够满足人们这方面的成就感。但是这种掌控一旦遭到破坏,比如遇到红灯或堵车,就会引起另一种本能,即攻击心理。攻击性驾驶虽然不是蓄意为了撞车或伤亡而做,但是往往因为驾驶者对情况判断失误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另外,幻想性高的人容易“走神儿”。这样的人容易处于无意识驾驶的状态,给驾车带来一定的危险。独立性差的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比较低,需要别人的鼓励和帮助。这些人在开长途车的时候比较容易心理疲劳,最好配有副驾驶。所有属性中,紧张性高的人开车最危险,因此他建议这些人尽量不要自己驾驶车辆。

  二、不良驾驶心理

  1、好胜心理

  持这种心理的驾车人多为年轻的男士,他们爱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高超的驾车技术,争先恐后,见空就钻、见缝就挤、见慢就超,不管不顾其他人的感受,有时急事赶路,前面的车偏偏蜗牛爬行般我行我素, 鸣号闪灯无济于事,一怒之下找个间隙,左穿右插,不顾一切地超过它,还故意在它前面以更慢的速度阻它几分钟以作报复;有的车极为野蛮地超自己的车,仿佛不可一世,心里不服气,就一脚油门踩到底,飞起车来与它一较高下,直到决出胜负。以这种心理开车,缺乏对环境准确判断和不能冷静处置情况 ,一旦遇到险情就会惊慌失措,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2、挫折心理

  每一位驾车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事业发展遇到瓶颈、和太太或女友吵架了、孩子考试成绩不好……而每个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又不相同,一但驾车人所承受的这种心理压力超越了他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出现思绪紊乱的心理状态,导致驾车人注意力不集中,只会是机械地、无意识地驾车,此时若遇到危险情况就很难避让了。

  3、情绪化心理

  遇到高兴的事情,情绪亢奋、手舞足蹈,注意力完全不在驾驶车辆上或兴奋的盲目开快车。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看什么都不顺眼,前车开慢了,后车强行抢道、强行超车了,从而引起情绪冲动,在盛怒之下不顾一切地急速追赶,这种驾驶心理是极易引起事故的一种心理。

  4、冒险心理

  有些路段的路标上写着 :“事故多发地段 ,减速慢行”、“路窄 ,严禁超车”可驾驶员却熟视无睹 ,依然我行我素,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明知道路口、弯道要减速,可还是高速行驶、过弯。把一般的道路当赛场,把自己的车当F1赛车。这种心理开车往往把交通法规和危险统统抛在脑后,可随之而来的就是事故。

  三、安全驾驶的心理调解

  1.加强情绪心理稳定的调节

  消除紧张、急躁、侥幸、称雄的情绪,积极坦然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避免过激的心理活动,做到“养心在静”,注意保持心理平衡状态,就容易规范驾驶行为。这是良好驾驶心理的基础。

  2.培养注意心理的自我调节

  注意力集中是合格驾驶员最基本的心理品质,也是防止交通事故最基本的条件,开车时不打手机、不吸烟、经常进行自我提醒:“我在开车”、“我不能想别的”、“开车安全第一”等等。

  3.创造舒畅而轻松的工作环境和休息环境

  注意改善自己的休息环境,并从事一些有益的休闲活动,如听听音乐看看书,消除精神和体力上的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帮助驾驶员克服不良驾驶心理的重要途径。驾驶是颇费精神的。保持充沛的精神,是安全驾驶的必要条件。

  4.调适情感心理环境

  领导对驾驶员要多鼓励,安排适当的工作,提醒驾驶员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帮助驾驶员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不让其背着包袱开车。家人对驾驶员要多关心,多体贴,使驾驶员心情愉快,精力充沛。驾驶员也应讲究人格修养,扩大心理容量,提高心理承受力和应激力。

  5.重视交通法规的学习和培训

  经常开展交通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对典型的交通事故案例进行解剖,以提高驾驶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增强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我相信通过培养好的心理素质、提高驾驶技术以及遵守交通法规,大家都可以成为一个安全行车的好驾驶员,将降低事故率进行到底。

  有关专家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对个性与行车安全进行了大量研究,说明了事故倾向性个性特征的存在:即在同样情境下,有些人因个性原因比另外一些人本质上更易发生事故。

  研究表明:

  外向型性格比内向型性格更容易肇事,且随着外向型程度的增加,肇事可能性增大。

  经常违章和肇事的驾驶员个性表现为易冲动、易紧张、偏执、偏激、自私、疑心、压抑、过分自信等;安全驾驶员更多表现为敏感、紧张程度高、爱思考、冷静等特点。

  四、根据“情绪”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

  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事件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驾驶员心情愉快、满意时能感到心情舒畅、心理舒适,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常常表现出感受力强,勤于观察,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敏捷,这就是常说的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利于车辆行驶安全。反之,要产生忧愁、恐惧、苦恼等情绪波动时,则感受力下降、精力分散、懒于观察思考,开起车来胆大气粗,易开“英雄车”、“霸道车”,一但遇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则反应迟钝,判断失误等不良行为。足见驾驶员的情绪和情感好坏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所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不但要有稳定的“情绪”,而且还要有较好的“情感”。

  做为一名优秀的驾驶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感,也就是对待他人礼貌、谦让、关心交通“弱者”,同时还要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理智感就是善于寻找和发现各种路面情况及车辆行驶变化的规律以及可能产生的原因、后果,随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当人们遇到工作压力或受到某环境事物刺激时,心理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思想情绪。可见,心情的好坏与驾驶员的意识及驾驶活动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良好的心情对大脑反应、判断、操作等方面都能起到敏捷的作用,也是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的必要条件。相反,不良的心情就会感到活动枯燥无味、易怒、缺乏礼貌等等。常表现出对路面状况或其他情况不满而开“斗气车”、“违章车”等,忽视了自我约束能力,违章现象十分严重。因此,不良的心情对行车安全是极为不利的。

  当人在受某种心理负担情况下,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表现反应。如: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这种心理反映,则往往会与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预估和判断,容易误解对方或做出与对方不满的表现,他所做出的动作是常人不敢想象的行为,在没有判断准确的情况下强行超车行驶,往往会造成两车相挂或对面驶来的车辆相撞,以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出乎以外的有害刺激引起体内异常变化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状态,所感受产生心理紧张情绪所引起恐惧的心理。在驾驶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如:后面的车突然超车,对面来车突然逆行,自行车、摩托车突然猛拐,行人突然横穿道路等等,在这些突发事件和突然情况面前,驾驶员一般都处于应激状态(与个人的体质、气质方面的  强弱有关),这种以外的情况下在瞬间难以做出避让动作或做出错误反应。

  五、掌握“注意”规律,增强驾驶员的心理准备

  在驾驶员从事驾驶活动的工作中,注意占特殊地位,它是心理活动对那些于自己有无意义的事物指向和集中。当缺乏集中于注意客体的车辆、行人、道路线型、视距及交通标志所引起的情绪、兴趣之间的关系,如:不注意看,就会视而不见;不注意听,就会听而不闻;不注意思考,就会判断失误;不注意操作,就会操作失控等等,在这些情况下都是注意力没有的到集中,而导致感知迟缓、判断错误甚至出现危险征兆。在驾驶活动中要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全神贯注的开车,时刻记住:“马达一响,集中思想,车轮一转,想到安全”,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当客体集中注意的时候,主动权是属于主题的,主题必须经过意志努力,才能得到的集中,不仅是指那些情绪上令人愉快或使人兴趣的东西,而是那些应该注意的东西。因此,与驾驶员要达到安全的目的和意志的努力有着密切联系。人的心理状态是维持注意的重要条件,身心疲劳的人很难集中注意力,往往在驾驶无关任务即将结束时,会变的反映迟钝、差错增多。另外与驾驶无关的(如:家庭纠纷、人际关系等)而引起的情绪都会减弱注意力。而这种随意后注意对驾驶员来说,是对他认为有意义、有价值客体的集中。如驾驶员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在驾驶活动中他的随意注意是很容易转变为随意后注意,在驾驶活动中就会变得轻松、自如。

  六、增强“意志”能力,确保驾驶员的心理舒畅

  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为达到安全的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商,克服重重困难,正确处理路面情况,冷静处理复杂的交通矛盾冲突,这都是意志的表现。

  意志是意识的调节,他表现在有能力去实现有目的方向的活动和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人的意志是在完成预先拟定目的活动行为中表现出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当为了达到安全目的时,就需要拟定达到目的的一系列决定。例如,是加速还是减速,是超车还是让车,是避让还是停车等,并付诸实施,运用意志去完成任务。

  善于提出和达到具有意义的目的所表现的个性意志,人在琐事和细微节上耗费精力,他能理解社会的要求和公众的利益,并反映出这种要求和利益的目的。迅速而又经过深思熟滤地选择目的和确定其达到的方法表现出的个性意志特征,能全面深刻地考虑行动和达到目的的方法,懂得其重要性,了解其后果,一般在紧急情况下,能摆脱动摇,坚定地实现这个目的,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出成效。

  能够抑制住妨碍达到目的的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所表现的个性意志时,驾驶员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破坏情绪。如急噪不安、惶恐等。而有自制力的驾驶员则会克服这些不良情绪而保持良好的心情。

  总之,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心情、环境所表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及其重要的,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驾驶员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特征,如抢时间、爱超车和出风头心理等,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驾驶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当然,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身去培养,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下决心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让安全扎根于自己的心灵深处,这样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尤其是单位车辆管理干部应对本单位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掌握每位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有利于车辆调度,减少因驾驶员心理变化引起的交通事故。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一、驾驶情绪影响交通事故

  心理专家们认为,人的心理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上。激动的情绪,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不利于驾车安全。因此,无论是哪种个性特征的人,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重点要做到稳定情绪。在心情激动的时候不宜驾车,或者迟后再驾车。越是容易情绪化的人,越应注意驾车时的心理平衡。

  心理学将人的特质分为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行等等16种,称为16维度,16维度中对驾驶员情绪的影响比较大的几个方面有: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幻想性、独立性和紧张性。

  乐群性是指人们与他人结伴的愿望程度。乐群性越低的人,社会适应性也就越差,可能会带有一些反社会人格和攻击性人格,这种人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稳定性则决定了人情绪波动情况,稳定性高的人比较中规中矩,情绪起伏小,开车时的安全系数也相对高。恃强性代表了一个人的好胜心理,通常开车时喜欢超车的人恃强性比较强。敢为性顾名思义,表现人做事的勇敢度,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冲动和富有攻击性。

  以上这些属性上表现较差的人,可能会在驾车时做出攻击性驾驶的行为。攻击性驾驶行为是由开车时的急躁、烦恼,或带有愤怒的情绪引起的。一些驾驶者为了节省时间等目的,威胁其他司机或行人的利益,使其感到有危险而采取回避行为,或激怒对方使其产生恼怒的情绪。人们都有操纵其他事物的愿望,在开车时,通过对机械的操作能够满足人们这方面的成就感。但是这种掌控一旦遭到破坏,比如遇到红灯或堵车,就会引起另一种本能,即攻击心理。攻击性驾驶虽然不是蓄意为了撞车或伤亡而做,但是往往因为驾驶者对情况判断失误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另外,幻想性高的人容易“走神儿”。这样的人容易处于无意识驾驶的状态,给驾车带来一定的危险。独立性差的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比较低,需要别人的鼓励和帮助。这些人在开长途车的时候比较容易心理疲劳,最好配有副驾驶。所有属性中,紧张性高的人开车最危险,因此他建议这些人尽量不要自己驾驶车辆。

  二、不良驾驶心理

  1、好胜心理

  持这种心理的驾车人多为年轻的男士,他们爱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高超的驾车技术,争先恐后,见空就钻、见缝就挤、见慢就超,不管不顾其他人的感受,有时急事赶路,前面的车偏偏蜗牛爬行般我行我素, 鸣号闪灯无济于事,一怒之下找个间隙,左穿右插,不顾一切地超过它,还故意在它前面以更慢的速度阻它几分钟以作报复;有的车极为野蛮地超自己的车,仿佛不可一世,心里不服气,就一脚油门踩到底,飞起车来与它一较高下,直到决出胜负。以这种心理开车,缺乏对环境准确判断和不能冷静处置情况 ,一旦遇到险情就会惊慌失措,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2、挫折心理

  每一位驾车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事业发展遇到瓶颈、和太太或女友吵架了、孩子考试成绩不好……而每个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又不相同,一但驾车人所承受的这种心理压力超越了他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出现思绪紊乱的心理状态,导致驾车人注意力不集中,只会是机械地、无意识地驾车,此时若遇到危险情况就很难避让了。

  3、情绪化心理

  遇到高兴的事情,情绪亢奋、手舞足蹈,注意力完全不在驾驶车辆上或兴奋的盲目开快车。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看什么都不顺眼,前车开慢了,后车强行抢道、强行超车了,从而引起情绪冲动,在盛怒之下不顾一切地急速追赶,这种驾驶心理是极易引起事故的一种心理。

  4、冒险心理

  有些路段的路标上写着 :“事故多发地段 ,减速慢行”、“路窄 ,严禁超车”可驾驶员却熟视无睹 ,依然我行我素,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明知道路口、弯道要减速,可还是高速行驶、过弯。把一般的道路当赛场,把自己的车当F1赛车。这种心理开车往往把交通法规和危险统统抛在脑后,可随之而来的就是事故。

  三、安全驾驶的心理调解

  1.加强情绪心理稳定的调节

  消除紧张、急躁、侥幸、称雄的情绪,积极坦然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避免过激的心理活动,做到“养心在静”,注意保持心理平衡状态,就容易规范驾驶行为。这是良好驾驶心理的基础。

  2.培养注意心理的自我调节

  注意力集中是合格驾驶员最基本的心理品质,也是防止交通事故最基本的条件,开车时不打手机、不吸烟、经常进行自我提醒:“我在开车”、“我不能想别的”、“开车安全第一”等等。

  3.创造舒畅而轻松的工作环境和休息环境

  注意改善自己的休息环境,并从事一些有益的休闲活动,如听听音乐看看书,消除精神和体力上的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帮助驾驶员克服不良驾驶心理的重要途径。驾驶是颇费精神的。保持充沛的精神,是安全驾驶的必要条件。

  4.调适情感心理环境

  领导对驾驶员要多鼓励,安排适当的工作,提醒驾驶员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帮助驾驶员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不让其背着包袱开车。家人对驾驶员要多关心,多体贴,使驾驶员心情愉快,精力充沛。驾驶员也应讲究人格修养,扩大心理容量,提高心理承受力和应激力。

  5.重视交通法规的学习和培训

  经常开展交通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对典型的交通事故案例进行解剖,以提高驾驶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增强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我相信通过培养好的心理素质、提高驾驶技术以及遵守交通法规,大家都可以成为一个安全行车的好驾驶员,将降低事故率进行到底。

  有关专家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对个性与行车安全进行了大量研究,说明了事故倾向性个性特征的存在:即在同样情境下,有些人因个性原因比另外一些人本质上更易发生事故。

  研究表明:

  外向型性格比内向型性格更容易肇事,且随着外向型程度的增加,肇事可能性增大。

  经常违章和肇事的驾驶员个性表现为易冲动、易紧张、偏执、偏激、自私、疑心、压抑、过分自信等;安全驾驶员更多表现为敏感、紧张程度高、爱思考、冷静等特点。

  四、根据“情绪”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

  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事件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驾驶员心情愉快、满意时能感到心情舒畅、心理舒适,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常常表现出感受力强,勤于观察,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敏捷,这就是常说的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利于车辆行驶安全。反之,要产生忧愁、恐惧、苦恼等情绪波动时,则感受力下降、精力分散、懒于观察思考,开起车来胆大气粗,易开“英雄车”、“霸道车”,一但遇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则反应迟钝,判断失误等不良行为。足见驾驶员的情绪和情感好坏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所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不但要有稳定的“情绪”,而且还要有较好的“情感”。

  做为一名优秀的驾驶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感,也就是对待他人礼貌、谦让、关心交通“弱者”,同时还要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理智感就是善于寻找和发现各种路面情况及车辆行驶变化的规律以及可能产生的原因、后果,随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当人们遇到工作压力或受到某环境事物刺激时,心理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思想情绪。可见,心情的好坏与驾驶员的意识及驾驶活动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良好的心情对大脑反应、判断、操作等方面都能起到敏捷的作用,也是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的必要条件。相反,不良的心情就会感到活动枯燥无味、易怒、缺乏礼貌等等。常表现出对路面状况或其他情况不满而开“斗气车”、“违章车”等,忽视了自我约束能力,违章现象十分严重。因此,不良的心情对行车安全是极为不利的。

  当人在受某种心理负担情况下,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表现反应。如: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这种心理反映,则往往会与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预估和判断,容易误解对方或做出与对方不满的表现,他所做出的动作是常人不敢想象的行为,在没有判断准确的情况下强行超车行驶,往往会造成两车相挂或对面驶来的车辆相撞,以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出乎以外的有害刺激引起体内异常变化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状态,所感受产生心理紧张情绪所引起恐惧的心理。在驾驶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如:后面的车突然超车,对面来车突然逆行,自行车、摩托车突然猛拐,行人突然横穿道路等等,在这些突发事件和突然情况面前,驾驶员一般都处于应激状态(与个人的体质、气质方面的  强弱有关),这种以外的情况下在瞬间难以做出避让动作或做出错误反应。

  五、掌握“注意”规律,增强驾驶员的心理准备

  在驾驶员从事驾驶活动的工作中,注意占特殊地位,它是心理活动对那些于自己有无意义的事物指向和集中。当缺乏集中于注意客体的车辆、行人、道路线型、视距及交通标志所引起的情绪、兴趣之间的关系,如:不注意看,就会视而不见;不注意听,就会听而不闻;不注意思考,就会判断失误;不注意操作,就会操作失控等等,在这些情况下都是注意力没有的到集中,而导致感知迟缓、判断错误甚至出现危险征兆。在驾驶活动中要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全神贯注的开车,时刻记住:“马达一响,集中思想,车轮一转,想到安全”,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当客体集中注意的时候,主动权是属于主题的,主题必须经过意志努力,才能得到的集中,不仅是指那些情绪上令人愉快或使人兴趣的东西,而是那些应该注意的东西。因此,与驾驶员要达到安全的目的和意志的努力有着密切联系。人的心理状态是维持注意的重要条件,身心疲劳的人很难集中注意力,往往在驾驶无关任务即将结束时,会变的反映迟钝、差错增多。另外与驾驶无关的(如:家庭纠纷、人际关系等)而引起的情绪都会减弱注意力。而这种随意后注意对驾驶员来说,是对他认为有意义、有价值客体的集中。如驾驶员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在驾驶活动中他的随意注意是很容易转变为随意后注意,在驾驶活动中就会变得轻松、自如。

  六、增强“意志”能力,确保驾驶员的心理舒畅

  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为达到安全的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商,克服重重困难,正确处理路面情况,冷静处理复杂的交通矛盾冲突,这都是意志的表现。

  意志是意识的调节,他表现在有能力去实现有目的方向的活动和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人的意志是在完成预先拟定目的活动行为中表现出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当为了达到安全目的时,就需要拟定达到目的的一系列决定。例如,是加速还是减速,是超车还是让车,是避让还是停车等,并付诸实施,运用意志去完成任务。

  善于提出和达到具有意义的目的所表现的个性意志,人在琐事和细微节上耗费精力,他能理解社会的要求和公众的利益,并反映出这种要求和利益的目的。迅速而又经过深思熟滤地选择目的和确定其达到的方法表现出的个性意志特征,能全面深刻地考虑行动和达到目的的方法,懂得其重要性,了解其后果,一般在紧急情况下,能摆脱动摇,坚定地实现这个目的,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出成效。

  能够抑制住妨碍达到目的的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所表现的个性意志时,驾驶员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破坏情绪。如急噪不安、惶恐等。而有自制力的驾驶员则会克服这些不良情绪而保持良好的心情。

  总之,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心情、环境所表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及其重要的,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驾驶员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特征,如抢时间、爱超车和出风头心理等,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驾驶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当然,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身去培养,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下决心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让安全扎根于自己的心灵深处,这样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