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广西干部群众数十年治理石漠化赢得"绿水青山"

2008-11-11   来源:新华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缺水、缺土、缺粮、缺柴,"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在广西西部和西北部广大的石漠化山区,多年来1000多万群众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艰难生存。近年来依靠政府积极治理工程,大石山区百姓的生产生活面貌迅速发生改变,而曾经被视为"一文不值"的石头山,如今成了涵养水源、种植林果、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生态绝境"倒逼石漠化治理

  石头还是石头,一丛丛、一簇簇地窜出地面,嶙峋而狰狞;面积一亩的农田里,石头占了三分之二还多,在石头缝里长出的玉米苞通常只有小孩拳头那么大。这就是我国南方湿润石灰岩岩溶地区特有的石漠化现象,在严重的地方只见一片白花花的石头,甚至是是寸草不生,在广西很多大石山区曾经或仍在面临这样的"生态绝境"。

  马山县古零镇古零村弄拉屯就处于大石山的包围之中,上个世纪大炼钢铁时期,附近25座山头被砍得精光,草木砍光,山石裸露,水荒粮缺,怎么活下去?

  村民们开始琢磨种植果树,在几年里几乎把所有砍光的山上都种上了枇杷,柑橘,柿子,后来改种竹子、药材,屯里村规民约严禁乱砍滥伐。65岁的老村干覃元良回忆说,在那个年代弄拉屯就像世外桃源一年四季水果不断,每年仅枇杷外销就超过5万公斤。

  穷则思变,绝境谋生。马山县加方乡新联村内谷屯也曾经历砍光烧光、水土不保、石头遍地的岁月,天旱时节村民每年有三四个月要到村外挑水吃。1980年,村民开始上山种竹子、种果树。如今竹笋和竹制品收入已占到了村民收入的6成以上,沼气入户率达100%,常年不用砍柴。

  大片的任豆、香椿和一丛丛的吊丝竹,成就了广西大石山区的全新面貌。多年试点下来,广西筛选出吊丝竹、任豆、山葡萄、木豆、金银花等一大批石山人工造林树种,总结出"竹子+任豆"、"任豆+木豆"等10多种石山造林模式。依托退耕还林、珠防林等国家级生态工程,广西农民累计石山造林250多万亩,其中仅任豆一个树种就超过100万亩。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