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消费绿色指数中国排名第三
美国国家地理协会日前公布了“2009年全球消费绿色指数”报告,让很多人出乎意外——在调查的17个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中,美国最差,其次是加拿大。被西方称为“环境污染大国”的中国却名列前三名。
与其他环保评比不同,“绿色指数”重点不是比较各国政府的环保政策和效果,而是民众的环保消费行为——它从被调查国中各选1000名消费者进行消费习惯调查,包括家庭用电量多少,使用何种交通工具,用热水还是冷水洗衣服等。
调查结果显示,与中国等新兴国家相比,欧美存在“过度消费”。68%的德国人喝瓶装水,而不像中国人常饮用烧开的自来水。欧美人人均汽车大多在0.5辆以上,中国等新兴国家才0.1辆左右,大多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上班。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执行副总裁特里·加西亚认为,绿色指数可以在一个时间尺度上,评估人们在节约、减少浪费以及保护自然资源方面取得的进步。
今年5月发布的一项在中国青年中进行对气候变化态度的调查报告显示:79%的受访者表示有责任改变自身行为以应对气候变化,70%的受访者表示将鼓励其他人也这么做。“调查显示出,中国的年轻人对气候变化愿意采取行动,这种意愿还是表现非常强烈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科学家张称意说。
绿色成效显著,不唱高调而是真抓实干
事实上,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所做的努力,民间、政府、企业都在积极行动,合力的成效已经开始显现。
“限塑令”实施一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显示,全国超市零售行业塑料袋使用率平均下降66%,塑料袋消耗减少近400亿个。按此推算,相当于节约石油160万吨。
中国政府于2007年发布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为第一个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2006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分别比上年下降1.79%、4.04%、4.59%,共淘汰小火电机组3421万千瓦,落后炼铁产能6059万吨、炼钢产能4347万吨、水泥产能1.4亿吨。2000年至2008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达到了12万千瓦,太阳能利用面积为1.3亿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水电装机容量和风电装机容量分居世界第一、第四位,核电装机容量提高到910万千瓦。
截至2007年底,中国农村户用沼气达到2650多万户,每年可替代近16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4400万吨。此外,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工造林最多的国家,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12%提高到目前的18.2%。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近日表示,中国在新增加的4万亿元刺激经济投资计划中,共有5800亿元用于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项目。
绿色产业,世界经济的下一个增长引擎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投资自然”被称为是“财富新动力”,绿色产业也被认为是世界经济的下一个增长引擎。绿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须。
在发达国家纷纷将应对金融危机重点转向扶持节能环保产业的“绿色新政”时,中国也加大了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出席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促进消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一个重要的结合点,也是调整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一个现实的切入点。这方面发展的潜力很大,应当重点给予扶持,力求取得突破,努力实现产业化、规模化。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说,我国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以此拉动内需,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中央预计安排200余亿元用于环境保护工作。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