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事件被媒体报道出后来,再次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3月23日,本报独家刊发的《珠三角“地沟油”调查》(详文请见本报当日A6版)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日前,本报记者受邀广东卫视《财经郎眼》节目,与著名的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畅谈“地沟油”背后的利益链条,以及外国对治理“地沟油”的一些先进经验。昨晚,该节目首先在广东新闻频道播出,随后又在广东卫视播出。
地沟油“6+1产业圈”
郎咸平教授认为,“地沟油”已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链了,而是已形成了一个紧密缠在一起的产业圈。拾荒者从餐馆的下水道掏出浮在表面的那层油,或者去餐馆里回收潲水,而这些潲水经过简单的小作坊一口锅一个灶就把里面的油提出来了,然后用烧碱去臭,再加化工原料来脱色,经过水洗沉淀,就可以跟正宗的油混在一起了。然后再廉价批发零售给餐馆。这就是中国“地沟油”行业的“6+1产业圈”,这个产业圈里的人都受益,只有消费者受害。餐馆获得了双重收益,一方面是潲水有人收了,不用交环保费,而且还能赚到钱,比较大的酒店一年靠卖潲水就能收入200万元。
环保费可用来回收地沟油
在访谈中,郎咸平教授以日本经验为例,他认为治理“地沟油”政府需要堵疏结合。他称,“日本也有6+1产业圈,但是他们让圈里的所有人都得益”。他介绍,日本的“地沟油”现在都由专业的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并以较高价格卖给了日本政府。而日本政府则将这些“地沟油”提炼后用作垃圾车的燃料。
郎咸平认为,“地沟油”本身如果不加回收,会流入江河造成环境污染,但回收处理所需费用又相当惊人,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对其都感到头疼的地方。因此,日本政府将清理“地沟油”的环保费用用于回收“地沟油”和进行提炼,其购买价格高于缺德厂商可以接受的价格,使其因为无利可图而自然选择放弃。日本政府和回收公司做到双赢,环境得到了保护,老百姓也可以放心不会吃到“地沟油”了。在治理“地沟油”方面,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经验。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