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南阳市积极探索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新路

2010-04-27   来源:南阳日报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生态环境是最珍贵、最有限的发展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环保优先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勇于担当水源地的政治责任、生态责任,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遗余力地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开创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2009年,我市环保工作的多个领域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南水北调源头水质达到调水要求,淮河出境水主要考核指标达标率均在90%以上,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8天,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二氧化硫指标提前一年达到“十一五”目标,化学需氧量连续4年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堵疏结合 以疏为主

  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清醒地看到,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我市响亮提出“坚持环保优先、促进科学发展”,堵疏结合,以疏为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市环保部门按照保环境与保增长、调结构相统一的原则,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控制闸、调节器、杀手锏”作用,探索实行联审联批制度,按照产业定位,严格控制高污染、高排放项目,同时对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骨干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产城互动,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全市上下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科学规划,大上项目。目前,13个产业集聚区通过专家认定,主导产业涉及新能源、光电、先进制造、纺织、钢铁及冶金材料、食品、生物等方面,为全市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全市先后取缔小造纸厂150余家,小炼钒厂170余家,小炼油厂、小皂素厂80余家,小炼钼厂、小炼银厂160余家,关闭石灰窑205座、水泥立窑48座,淘汰规模以上制浆能力20多万吨、水泥立窑生产能力506万吨、合成氨生产能力8.1万吨、小火电86兆瓦。

  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以不排水企业置换排水企业,支持代价小、效益高的优势产业代替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目前光电、水电、抽水蓄能、核电、可再生能源、中医药开发、汽车配件、天然碱等一批企业集团,具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污染排放强度小,已成为南阳主流产业全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局面初步形成。 

  治防结合 主动防控

  坚定不移推进节能减排

  我市紧紧抓住污染减排这条主线,治防结合,主动防控,硬起手腕,克难攻坚,通过强化目标管理等措施,引导企业清洁生产、节能生产,保护碧水蓝天。

  创新环保工作体制机制,把环保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全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实行节能减排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的规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关于在评先创优活动中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的通知》等。制定了《南阳市水环境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对全流域地表水环境实行生态补偿。同时,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格实施区域限批、挂牌督办、节假日环境监管、定期分片督导等,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十一五”以来,全市共对285家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对31家企业进行了停产治理,对17家企业进行了深度治理。经环保部核定,2009年我市COD和SO2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6.84、6.34万吨,与2005年相比,减排率分别为23.7%和14.4%,已经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的比例分别为86.5%和117.6%,呈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的良好势头。 

  同时,我市建立了省际间地表水上下游预警联动机制。从今年4月始,我市与湖北省襄樊市就唐、白河水质问题启动流域联动预警机制,同步取样监测,互通水质信息,及时解决流域水环境问题。

  点面结合 重点突破

  不遗余力加强生态建设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市就启动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制订了“绿色南阳”建设规划,生态建设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无害化”的原则,从企业、产业和社会三个层面引导企业实行循环式生产。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之一的天冠集团,对燃料乙醇生产进行了全面节水节能改造,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伴生物实施多次开发和增值。经过综合利用后,该企业最终产品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形成了一个自然状态下完整的物质循环过程,真正实现了生产、环保、资源再生利用的有机统一。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我市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农业生产区域化、标准化、生态化为重点,加快优质粮、棉、烟叶、蔬菜等十大基地建设,推广运用农业新科技、新工艺、新品种,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全面优化。

  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十五”以来,全市实施了退耕还林、长防林、外资造林、小型公益林等重点工程,累计造林400多万亩,山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1647万亩,占全省的近四分之一;森林覆盖率由28.82%提高到36%。我市还先后获得“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始终把保护南水北调调水源头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保护好丹江口水库水质。一方面,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强力关闭了汇水区域内“十五小土”企业260家,对酿造、造纸、制药等82家重点污染源进行了综合整治。另一方面,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推动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汇水区域内淅川、西峡两县县城均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同时,我市积极强化汇水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建成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173066公顷,占库区汇水面积的27.2%;完成了60多条小流域的治理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13平方公里;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库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8%。

  上下联动 广泛参与

  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

  去年起,我市启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活动,将“创模”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切实解决环境问题,努力实现环保为民。

  目前,“创模”基础工作扎实开展,环保能力建设、老污染企业搬迁、内河综合整治等问题有了解决方案。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全市96家国控省控企业全部建成自动监控基站,全市建成12座污水处理厂、13座垃圾填埋场和1个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设置了1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20座空气自动监测站。初步实现了对全市环境空气、地面水环境、辐射环境、放射源、重点污染源及污水处理厂的监控。

  去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354天,优良天数达338天。中心城区集中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100%。各县市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丹江口库区水质全年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完全可满足城市居民的饮水和工业用水要求。

  环保优先的发展战略,已经让南阳尝到甜头:经济得到发展,环境得到保护,人民得到实惠。明天,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我们依然重任在肩,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保护生态环境,才能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流,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