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昆明荣登2010中国绿色城市榜 低碳经济将成主流

2010-04-30   来源:昆明日报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第九届“外交官之春暨第五届杰出华商大会财富领袖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昆明、深圳、上海等城市在论坛组委会发布的“2010中国绿色城市排行榜”中榜上有名,副市长阮凤斌代表昆明市政府上台领奖。

  本届论坛由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和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共同主办。世界杰出华商协会是以华商500强为核心,亿万富翁为主体的全球性华商组织,旨在为全球杰出华商构建最具价值的人脉网络与合作平台,促进华商精英强强联手,和合共荣。

  “绿色城市”,是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经济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代价小,城市重视环境保护和治理,空气清新,人、社会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绿色城市”评选重点考核候选城市绿色经济指数、绿色经济潜力指数、人居环境指数、污染防治指数四个方面。针对这四大指数,世界杰出华商协会通过评选信息收集、信息检验和处理、城市初步评价以及公示评选结果四大流程,最终根据各候选城市的得分排名,确定出“2010中国绿色城市排行榜”。

  据介绍,榜上有名的昆明市,近年来通过滇池治理、城乡绿化全覆盖以及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等一系列改善生态举措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昆明的生态环境。滇池外海水质已由劣Ⅴ类上升为Ⅴ类;今年2月4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昆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通过采取“退二进三”战略逐步将194个工业企业迁出主城等一系列措施,昆明市2009年主城空气质量优质天数突破100天,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宜居绿色生态城市”、“联合国宜居生态城市”,并被誉为“内陆空气最干净省会城市”。

  据了解,在此届论坛上颁布“2010中国绿色城市排行榜”,是因为在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和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的作用下,中国经济正从金融危机中迅速复苏。但是,近年来所积累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内涵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中国经济几十年来飞速增长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也使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与此同时,气候变暖已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为此,世界杰出华商协会针对中国大陆城市进行绿色城市评选活动,旨在发现走在绿色经济浪潮前列的城市,展示这些城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成果,为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新闻延伸

  昆明全力打造绿色城市

  21世纪是生态文明世纪,也是绿色的世纪。绿色城市设计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流相一致,成为新世纪城市设计思想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于昆明来说,在注重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同时,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代价小的绿色经济,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正是顺应了绿色城市的设计理念。一直以来,昆明这样想也在这样做。滇池治理、森林昆明、发展低碳经济等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均见证了昆明全力打造绿色城市。

  在第九届“外交官之春暨第五届杰出华商大会财富领袖论坛”上,昆明、深圳、上海等城市在论坛组委会发布的“2010中国绿色城市排行榜”中榜上有名。说到对昆明的印象,与会的外省代表马林中形象地说,10多年前他出国的时候,一起同行的昆明人让对方很惊讶,觉得没想到云南人也会出国。可现在和昆明人一起出国,对方只要一听说来自云南昆明,马上会竖起大拇指说:“云南是个好地方,那里山清水秀,四季如春,那里的天很蓝,空气质量好,很适合居住。”马林中认为,昆明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发生了太大变化。

  全民动员拯救“母亲湖”

  为彻底拯救昆明的“母亲湖”,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作为现代新昆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坚持“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治污思路。关键是要切断城市污水、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等污染源。

  入滇河道的治理是滇池治理的根本。2008年3月27日,昆明实施了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道综合环境控制目标“河(段)长负责制”。36位市级领导担任主要出入湖河道的“河长”,县(区)党政一把手担任“段长”,从截污导流、河床清污、生态修复、两岸禁养等方面,对36条出入湖河道及82条支流开展综合整治。“河(段)长制”实行以来,36条出入滇河道半数以上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滇池草海、外海化学需氧量浓度与2008年相比,分别下降了6.98%和8.83%,滇池外海水质由劣Ⅴ类上升为Ⅴ类。以前在宝象河入口处是4类水,现在达到3类标准,滇池边上的湿地也成为昆明人观光休闲的一个好去处。2009年11月28日,由本报组织的“市民河长”活动进行了第一次巡河。市民李彦辉对此颇有感受:“‘河长制’使入滇河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每一个在昆明生活的人都应保护滇池,保护滇池、拯救滇池需要唤醒全民环保意识。”

  通过“河长制”和“市民河长”活动形成“热爱滇池、保护滇池”的全民环保社会氛围,是滇池治理能够形成长效机制的先决条件;法制化则是保障滇池治理长效机制的必要条件。2009年,“河长制”被纳入昆明地方法规,市环保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张永军说,纳入昆明地方法规目的就是要形成河道治理的长效机制,在法治滇池的同时,让各级领导干部都参与到河道治理中来。

  两年多来,昆明围绕滇池水环境治理,以“湖外截污、湖内清淤、外域调水、生态修复”为四大刚性目标,全速推进了“环湖截污和交通、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六大治理工程。昆明主城8个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扩建和新建已经完成,污水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日处理规模达到110.5万立方米。同时在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整个滇池湖滨“四退三还”工作共完成退塘退田42033亩,开展湖滨生态建设50592亩,滇池流域林木覆盖率达50.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近40%。

  5年建成森林城市

  “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只有不断‘强肾润肺’、增强‘免疫功能’,才能保障地球的健康,维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谈到加快林业改革发展,以林业改革发展推动“森林昆明”建设的意义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作了生动形象的比喻。

  2009年,全市完成城乡绿化造林76980亩,苗木基地建设完成46098亩,全市共完成各种绿化任务222980亩,是年初计划215000万亩的103.7%,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使昆明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全面推进“森林昆明”建设目标,今年我市林业部门将完成22.3万亩的天保工程公益林、退耕还林配套荒山荒地造林、补植补种等造林任务。

  2009年,昆明市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2009年昆明主城和呈贡新区建设绿地1595.35公顷,种植乔木175.9万株、攀岩植物267.6万株,城市绿地率达36.38%,绿化覆盖率达到40.53%,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1.5平方米。截至2009年底,全市“园林单位”达637家,“园林小区”达335家,明确771块共3批城市绿地列入永久性、强制性保护。“创园”整改工作于2009年11月3日接受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组的复查。今年2月4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昆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随着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城市森林系统工程,城镇、村庄绿化建设等工程建设的逐步实施,今年昆明市林业部门将完成22.3万亩的天保工程公益林、退耕还林配套荒山荒地造林、补植补种等造林任务。到2015年,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7%以上,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73亿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3%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以上;基本实现城乡绿化全覆盖,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将昆明建成森林城市。

  “低碳经济”是必然选择

  全球温室效应日益严峻,我们生存的环境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昆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昆明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昆明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必须彻底舍弃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并重的发展思路上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到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将比2005年降低20%,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2.4万吨以内,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0.45万吨,削减率15.9%。

  工业是我市当前节能潜力最大的领域。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同时,鼓励现有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企业。

  “我们对企业采取的是奖励与处罚并举机制,确保规模企业节能减排。”市经委产业政策处处长洪波介绍,对节能工作落实不到位,未完成任务的县、区和企业集团,实施“区域限批”,暂停这一企业或这一地区所有新建项目的审批,直至该企业或该地区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整改;对单位产品能耗、单位增加值能耗超过标准的企业,进行用电量、计划用水指标的调整控制,并限制铁路运输;对未经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项目,不予批准用地、开工建设和办理相关许可证;对节能和环保达不到试生产、竣工验收要求的项目,不予许可试生产和通过竣工验收。

  市经委节能监察处处长吴志坚介绍,为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市政府每年新增2000万元资金,用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落后产能淘汰退出补助、节能减排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的扶持等。在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和“双控”政策的同时,成立了“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专项检查小组”。2009年,全市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涉及20户,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为水泥228万吨,炼铁23.2万吨。

  通过“退二进三”战略,实施将194个工业企业迁出主城等一系列措施,昆明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9年主城空气质量优质天数突破100天,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宜居绿色生态城市”、“联合国宜居生态城市”,并被誉为“内陆空气最干净省会城市”。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