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概述】
综合《台州日报》等媒体报道,3月中旬以来,浙江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上陶村部分村民陆续发现血铅超标。截至3月26日下午5时,上陶村等3个村庄共检测597人,血铅超标168人,其中儿童53人,需要驱铅治疗3人。通过台州市环科院等专家调查认定,这是一起由台州市速起蓄电池有限公司引起的铅污染事件,当地村民血铅超标与速起公司含铅污染物特别是含铅粉尘废气排放有直接关系。路桥环保分局局长蒋新才说,该企业成立8年来,没有群众举报过,该局也没检查出问题。但村民称,环保局3年前就发现企业附近土地有毒,但一直没告知村民。
【政府应对】
3月11日,上陶村部分村民体检时发现血铅超标,村民怀疑与当地企业台州市速起蓄电池有限公司排放铅污染物有关。路桥区组织立即成立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路桥区卫生部门及时组建处置工作专家组,指导参与相关村民的身体检查和治疗工作,并着手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
3月14日下午,路桥区环保部门要求涉事企业立即停产整改,并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立案查处。同时,该区进一步扩大环境监测范围,对该企业周边环境进行加密取样,计划组织邀请省级相关专家,在对已有的监测数据再次进行会诊的基础上,分析确定污染成因。
3月17日,路桥区召开全区7家涉铅企业职业卫生专项整治会议,要求相关企业马上开展职业卫生整治,实行“三个不放过”,即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没有追究的不放过,企业职业病防治整改措施不落实的不放过,企业对劳动者健康权益保护措施不兑现的不放过。
3月19日16时许,浙江省急诊医学分会委员、国家级卫生应急专家组成员丁晨彦,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竺智伟抵达路桥,并在当晚7时许会同台州医院路桥院区对40余名村民进行会诊。
3月20日上午,丁晨彦一行对村里进行了现场踏勘,并在峰江卫生院为20多村民进行了现场咨询解答。在此基础上,省医疗专家按照有关规范,也已经初步制订了相应的血铅超标治疗方案。
3月23日下午,路桥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起血铅超标事件,初步认定台州市速起蓄电池有限公司引起了此次铅污染事件。
3月25日,路桥区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对台州市速起蓄电池有限公司责令关停的决定》。同日,公安机关以涉嫌重大环境事故罪,对该公司法人代表应建国予以刑事拘留。
3月27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对路桥区“血铅事件”的查处结果。对此事件负有直接责任的路桥环保分局一名副局长、峰江街道办事处一名副主任、路桥环保分局城南环境监察中队中队长等3人已被停职检查,其他相关责任正在调查中。
3月28日,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在2011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今年将全面彻查铅蓄电池行业企业环境违法问题;各省必须在7月30日前,在媒体上公布辖区内所有铅蓄电池企业名单。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指出,省环保厅要与台州市政府一起对肇事企业进行惩处,对涉事的政府和相关人员追究责任。
【舆情传播】
该事件最早由当地媒体《台州日报》于3月19日披露。23日,浙江经视、浙江在线等本地媒体跟进报道。当日下午,路桥区政府公开通报此事。
24日,国内媒体跟进报道,新浪等商业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当日相关新闻及转载数达247篇。中国广播网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节目质疑:原本规定厂区和居民楼的距离500米,但是实际不到5米,重点监控的单位一直排污超标,而有关部门在面对媒体的质疑时却不能回答,现在100多居民血铅超标,甚至出现了严重超标,究竟是谁隐瞒了数据?同日,《中国环境报》在头版发表《克服“唯GDP论” 确保科学发展》的文章说,最近几年,一些地方只盯着GDP增长,放松监管,导致重金属污染事件频频发生,许多儿童血铅超标;许多城市的企业向农村搬迁,农村污染加重。这种环境问题上的不平等,是只关注GDP增长的发展解决不了的。
25日,相关报道共计229篇。《每日经济新闻》将两年来各地发生的集体铅中毒事件进行了回顾。中国社科院社会法研究室主任常纪文教授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国务院办公厅曾于2009年底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称,目前类似的规定多是从政策角度出台,应从法律层面加大惩处力度。同日,第一视频[2.45 -2.78%]新闻网特约评论员孔庆东在《孔和尚有话说》节目点评称,浙江血铅超标就是当地政府故意杀人。
27日,新华社、中新社报道了台州“血铅事件”的阶段性处理结果,被转载71篇次。有网友质疑,“村民中毒了,才想起调查、整改、查封,早干嘛去了?”网易鞍山网友(IP:60.19.*.*)称,应该对蓄意污染环境造成严重后果的,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同日,《钱江晚报》报道称,电池厂员工曝工厂缺乏安全防护措施,老板偶尔想到时,才会给工人发个口罩。
【媒体评论】
得到了GDP,丢掉了民心
《钱江晚报》3月25日刊发题为《“血铅”之责不能推给“政策变动”》的评论文章援引峰江街道分管工业的副主任陶海斌的话说,按镇里原来的规划,在这个电池厂建起后就要对附近村民搬迁。“但后来因为政策变动导致搬迁计划无法继续实施。”文章认为,这个“政策变动”后面,有一个“GDP至上”的幽灵在徘徊。为了GDP,就不顾村民的健康了,不顾环保政策或法规了。如果真的要问责,就该问:这个“政策变动”是谁、是哪一级政府、哪一个部门主导和决定的?不能出了事情,就往“政策”头上推。
秋后算账不如未雨绸缪
《京华时报》3月26日刊发题为《秋后算账治不了血铅超标》的评论文章说,血铅超标事件,其实在考验制度执行力,在拷问我们与环境污染作斗争的信心与决心。地方政府可能为了GDP,对明显可能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事实视而不见;在具体政策执行的层面,企业主也可能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与具体的政策执行部门达成某种默契或攻守同盟。最终牺牲的,是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如果污染事件没有达到引起社会关注的层面,执法部门与肇事企业之间的默契会一直持续下去。前者不仅未履行环境保护的监管职能,还站在企业的立场在与百姓进行利益博弈。如今,当地环保部门终于开始立案查处相关企业。秋后算账与其说是对老百姓的交待,不如说是博弈失败之后的无奈之举,是以民众健康受到损害为代价的亡羊补牢。立足于民众的生命健康,我们需要的不是秋后算账,而是未雨绸缪。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