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广西实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划分四个级别

2006-06-02   来源:广西新闻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为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自治区政府近日发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以指导全区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记者昨日采访了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负责《预案》起草工作的有关负责人,对《预案》中市民比较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突发公共事件分4类,既有“天灾”也有“人祸”

  怎样的事件才算是突发公共事件?《预案》对此进行了定义和分类。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主要分为4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等。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红色为最高级别

  《预案》规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相应的,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时,预警级别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广西应急预案体系完备,一场演出也要有应急预案

  据介绍,全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以下6个方面:

  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报主管部门备案;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备案。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负责《预案》起草工作的有关负责人还向记者介绍,健全全区应急预案体系的工作还在进一步进行中,其中,25个自治区专项应急预案已基本核改完毕,正陆续印发实施;88个自治区部门应急预案、以及各企业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将在6月30日前印发实施。另外,各地市人民政府组织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也要在6月30日前完成。

  该负责人还透露,我区还要将保障公共安全的“网”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广西要让应急预案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这项工作正在尽快完成之中。

  成立专家组,应急决策更科学更专业

  《预案》规定,区人民政府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预警信息发布细致入微,危急时刻不忘“老弱病残”

  《预案》规定,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者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第一时间”报告——不得晚于3小时,特殊情况下可“越级上报”

  《预案》规定,特别重大、重大或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市人民政府、自治区有关部门要按照《分级标准》立即如实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告,详细信息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3小时上报。特殊情况下,事发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值班人员可直接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其中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可直接向国务院报告。

  “第一时间”处置、救援,关注境外公民

  《预案》规定,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在境外发生涉及中国公民和机构的突发公共事件,需要本自治区参与处置的,有关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同时按信息报告程序将有关情况报告国务院。

  “紧急状态”并不轻易宣布

  据了解,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采取一般处置措施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的,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及时向国务院提出请求。

  建应急避险场所、提供安全防护装备、加强应急演练,人员防护体现以人为本

  《预案》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口密度、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

  各有关部门要为涉险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该负责人还介绍,应急保障人力资源方面,要求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增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加强以乡镇和社区为单位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其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